最近在想,都快跟不朽打招呼说声嗨了,英文还是没学好,好羞愧呀。但是呀,我的华文还是不长进,更是无奈。虽然后来夜校修完中文大学,但感觉是懂多一点跟文学、语文有关的学科。学文字学才知道学华文的路还远着呢,而汉语语法学了用不上。毕竟我们从小学华文,偶尔才教一些语法知识如AABB的句型,我们都造句、作文一路写下来,好比古人没有汉语语法也是华文说话、下笔自来。
可惜,新加坡华文没有了,成了洋人学华语,会考可以写汉语拼音、可以查电子字典做作文。我曾经在小学教了将近一年,某个小四学生的华文作文通篇用汉语拼音,我问了华文部主任,她回答说可以接受,也没说打分有特别如最高几分或因为华文作文通篇用汉语拼音会扣分,结果,我昧着良心当成跟其他用华文字写作文的同学一样对待打分,问题是,用华文字写作文的同学会因错别字扣分而用汉语拼音写作文没有错别字可以扣分,作为一名华文老师,我找谁说理去?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抄写华文课文会被家长投诉?我是坚决认为华文字是一笔一划学出来的,特别是打基础时,因为不用写而用眼睛认华文字,那是哪一门的道理?写华文字固然比看华文字辛苦,但那个、那些华文字会在离校后伴随一生。有趣的是,现代人说学华文要讲究方法,所以教结构,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偏偏缺少练习写中文字,结果,汉字结构理论有了,却变成用眼睛认字,认着认着又忘了,教出来的学生一般只剩读音。华文只剩读音的成果是说华语非常流利,甚至可以引经据典,但是,一阅读中文文章,立刻原形毕露,认不出字。因此,希冀打折扣、走捷径的用眼睛认字,从长远来看无异于外国人学华语会话,只剩读音,用眼睛记不了多少字,更别说写中文字做文章。打汉语拼音认字、选字也得多读几本故事书,认得的字与词汇够多,否则,可以预见的是走捷径走出一个春天来,让电脑认你的语音,你口述,电脑帮你把汉字打出来,你还是要找人校对,以免纰漏。
对于缺少阅读或完全不阅读华文读物如故事书的学生,抄写华文课文也对语感有一点帮助,毕竟课文在示范词汇、语境、词语搭配。当然,模范文章的课文起的功效才大。如果是拖拖沓沓的口水或口语化文章,虽然也对语感有一点帮助,但学到的是另一个口语化文章。
本来还想说没有好的范文作教材可以考虑《三字经》,但背书辛苦,抄写华文课文会被投诉......算了,地基不夯实,随时变成豆腐渣工程;近代流行,某些也许是一大撮、大多数家长的典范、经典投诉是华文难学,会霸占学习其他科目的时间、最好取消华文这个科目(尽管现代进入本地大学,华文已经无须及格),这样就可以把学习华文的时间用来学习其他科目。以前也流行过一句话:就算你的英语说的是道地牛津腔,字正腔圆,老外也不会把你当成洋人。
===========
这一篇我其实想写自己学英文的一些难处,但变成了现代人学华文的二三事,这都什么跟什么嘛?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