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走遍世界各地的著名景点,你会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无论在巴黎卢浮宫、东京地铁,还是瑞士的雪山缆车、泰国的寺庙门口,总能看到熟悉的母语警示牌——“请勿喧哗”“请排队”“请勿乱扔垃圾”“请勿触摸文物”。
更令人尴尬的是,这些警示牌只用中文。没有英文、日文、韩文、法文的版本,唯独中文赫然在目。仿佛全世界都在默契地向一个群体发出温柔而冷淡的警告:“我们欢迎你们的金钱,但请自觉一点。”于是,一个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讨人嫌?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游客曾是世界旅游业的“财神爷”。一度,免签政策、中文导览、银联支付、支付宝扫码成了各国争相“讨好中国人”的标配。各国商场的销售员,用中文说几句“给您打折”或“买二送一”,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东方崛起”的豪气。
但短短十几年间,风向悄然变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反思:中国游客带来的真的是经济红利,还是文明赤字?泰国景区设立“禁止在泳池洗脚”的中文告示;日本温泉旅馆规定“请勿带食物进汤池”;巴黎卢浮宫贴出“请不要触摸雕塑”;瑞士列车上有了“请保持安静”的中文广播。有人讥讽,这些警示其实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人的行为习惯,也照出了中国人的“文明焦虑”。

诚然,不文明的游客全世界都有。但中国游客的“不文明”,带有一种规模化、集体化、持续化的特征。在很多中国人的观念里,热闹代表开心,沉默被视为尴尬。于是,无论是在地铁上讨论股票,还是在博物馆里打电话,都能聊得热火朝天。可在西方社会,这种高分贝的交流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噪音。于是,西方人看中国游客,就像看一群“不会使用音量键的人类”。
中国游客在登机、购票、登船时常出现插队、拥挤的场景。因为他们的内心逻辑往往是:“反正大家都急,我不挤就吃亏。”这种思维在国内或许能理解——毕竟公共资源有限,谁慢谁吃亏。但在规则社会里,这种“挤文化”就成了破坏秩序的代名词,也让外国人对中国游客望而生畏。
“到此一游”四个字,是中国式存在感的永恒印记。从长城到金字塔,从故宫到卢浮宫,皆有“龙的传人”的痕迹。这种行为背后,是一种“没有界限感”的文化遗留——公共财物与私人领域的边界模糊,导致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是不能碰的”。
如果我们仅仅把这些问题归咎为“素质低”,那就太肤浅了。中国游客的不文明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发展阶段与文明意识之间的错位。在过去四十年,中国的经济奇迹让无数人一夜之间拥有了财富和护照。然而,财富的增长并不等于精神的成熟。正如心理学所说,一个穷人突然变富,不会立刻变成绅士,反而可能更容易显露焦虑和炫耀。
中国的中产阶层在世界舞台上,带着一种“我要被看到”的心态。他们不习惯安静地欣赏艺术,却乐于拍照发朋友圈;不懂得文化的尊重,却渴望用金钱证明自己的地位。这不是恶意,而是文明进程中的短板。
中国的教育擅长培养高分学生,却忽视培养有教养的公民。孩子从小被灌输“要成功”“要出人头地”,却很少被教导“要尊重他人”“要遵守秩序”。于是,一个能解出复杂数学题的博士,依然会在地铁里吃泡面;一个公司高管,也可能在国外景区刻上“老张留念”。他们不是不知道错,而是从未意识到那叫“错”。
中国社会长期强调“集体主义”,讲究热闹与共享,但缺乏对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区分。在这种文化中,大声说话是热情,插队是灵活,吐痰是自然,伸手拿免费食物是“实惠”。而在西方社会,这一切却被视为侵犯他人自由与不尊重规则。
有趣的是,中国游客在国外常呈现出一种“又怕又傲”的复杂心理。一方面,他们害怕被看不起,总想用钱和消费证明“我来自强大的中国”;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屑遵守当地规则,觉得“外国人太矫情”“我们国家都这样”。这种被压抑的民族自卑与经济自信的混合体,造就了一种扭曲的行为方式:既想被尊重,又不愿改变。
于是,国外的管理者干脆“放弃教育,直接提醒”——用中文写上规矩,直截了当。这些标语并不是歧视的产物,而是一种无奈的防御。当一个群体的行为模式反复挑战社会规范,管理者自然会采取最有效的防范措施。
中国游客出手阔绰,动辄买空奢侈品店;但金钱并不能买来尊重。相反,当地人常在心底嘀咕:“他们花得多,但没教养。”这种评价比贫穷更刺痛人。因为它揭示了一个事实:中国人的“国富”,并没有带来“民强”与“民雅”。当世界以中文标语提醒“不要喧哗”,那不仅是针对个体的行为约束,更是一种对国家形象的隐形评价。在全球文明体系中,中国人被动成了一个“需要特别提示的群体”,这无疑是一种羞耻。
中国游客为什么讨人嫌?不是因为我们有钱、人数多,而是因为我们在文明的阶梯上,行走得太快,却思考得太少。经济崛起是壮丽的史诗,但文明养成却是漫长的修行。中文标语不是羞辱,而是提醒;不是“针对中国人”,而是希望有一天,中文提示能像恐龙一样——成为文明史上的化石。
真正的尊重,不靠金钱堆砌,也不靠民族自豪感炫耀。它来自一个简单的姿态:——安静、得体、理解他人、尊重规则。当每一个中国游客都能做到这些,世界上最后一块“请勿喧哗”的中文标语,也就可以被悄然取下。
该学习新加坡。这点成龙是对的,中国人必须被管,被罚,被教育才能跟上。建议实行社区劳动,社区服务,对不守规矩的进行惩罚。但前提是政府自己守规矩,这恐怕很难。
不是学历和知识的教育,是道德、公德、作人、与人平等交往、公序良俗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中共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不作,特别是文革以后。
改革开放富裕起来以后的现在,依然是这样,只教如何应付各种考试、知识、技术、技能。
剩下再教的,就不是“教育”,而是特殊的洗脑 --- 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脑子洗到与全世界都不一样。
最后的结果和最大的不同,就是使中国人的爱国、爱党、爱统一、爱权力、爱斗争、爱金钱的执念和欲望,远甚世界一般水平。
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中国人”(我指文化意义上的黄皮肤华人),比如台湾人、新加坡人、香港人、澳门人等等,都不像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这样整体性的被人讨厌。
这不是什么意识形态歧视、种族歧视和国家歧视,这只是世界对某种“变异”的自然反应。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确实与全世界太不一样,太不重道德、公德、秩序、规则。太不懂尊重他族、他国了。
现在去海外游玩的中国人绝大部分都是1949年以后出生的中国人。受到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式的教育。所以,“出厂设置”和出厂后的被洗脑程度,大体都一样。
可以假设一下:
如果1949年没有中共的执政,现在的中国大陆依然是中华民国的延续的话,那么,无论GDP水平怎样,即使人口依然众多,估计也就是个大号的台湾。
现在的台湾人,在全世界走到哪儿都被人讨厌吗?没有。
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很多人讨厌台湾人,我看不到台湾人被世界性的讨厌。
我觉得,其实最害怕中国人变成正常中国人的,正是中国政府。
想想看,中国人脑子都正常了,在全世界不被人讨厌了的话,他们就会开始讨厌中国共产党了。
所以,党要把他们紧紧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要让全世界觉得:中国人就是CCP,CCP就是中国人。
君不见,御民五术,现在不依然在中国大行其道?
Economic boom came too f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