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创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笔邻。
正文

“八炯”被通缉——中国式长臂管辖的荒诞与反噬

(2025-11-17 13:12:00) 下一个

11 13 日,福建泉州公安的一纸通告,把一个原本局限在台湾网络圈的年轻 YouTuber——温子渝,也就是网名八炯,硬生生推上了全球政治关注的舞台。八炯之前在台湾年轻族群间确实有名,但以全球通缉的方式冲上热搜,这待遇恐怕连他本人都没料到——毕竟,一个做政治评论影片的 1994 年生小伙子,被当成危害国家安全的台独打手,这剧情放在影视剧里都嫌夸张。

八炯最早的视频内容不过是拍美食、拍旅游,手持自拍棒跑遍台湾夜市,把花莲的米粉汤吹得天花乱坠。那时的八炯,顶多算个热爱家乡的小伙子,完全谈不上政治敏感。

转折大概发生在 2018 年之后。他开始在频道上谈中国大陆的社会问题、政治事件,以及中共对台统战工作。他的视频中卧底调查解析舆论操作等元素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与另一名网红闽南狼合作后,两人逐渐形成一对反共组合,在中文圈具有独特的批判风格。

但无论他观点再尖锐,有一点很清楚:八炯从未宣传暴力建国,也未鼓吹台湾要立即宣布独立。他的论述,无非就是站在台湾主体意识、自由主义立场,对中国威权体制提出批评;再加上一些揭露统战手段的内容,大多属于民主国家中再正常不过的政治评论。

可在中国大陆的语境中,只要你不认同官方论述,就可能被定义成:煽动分裂国家;攻击国家政策;制造两岸对立;台独势力的重要帮凶;数量惊人、扩张力十足的罪名,就这样轻轻松松扣了上来。

荒诞不在于法律条文,而在于其逻辑:温子渝是台湾公民,他的影片绝大多数是在台湾拍摄,在 YouTube、社交平台发布。中国大陆既不是平台所在地,也无权管辖台湾公民在国外言论。

官方说他攻击中国、煽动分裂,于是大陆警方就自认可以直接发通缉?那美国网民批评中国,大陆也能发通缉?那欧洲学者说西藏问题,大陆也能追捕?那全世界媒体报道新疆,就要一个个全球追杀?如果这逻辑成立,全球 70 亿人恐怕都得排队接受中国公安的跨国审查。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法律学者斩钉截铁地说:这不是执法,这是政治姿态。

中国刑法第 103 条的煽动分裂国家罪,本就广受人权团体批评,因为它可以把任何政治意见解释成犯罪行为——特别是当这意见不被允许时。温子渝的视频主要内容是批评中共、揭露统战模式、分析社会问题、强调台湾应守护民主制度。这是政治表达,放在任何民主国家都天经地义。

但在威权体制下,批评政府攻击国家之间没有界线。当执法机关自己决定什么是煽动,什么是分裂,什么是言论自由的边界,那么结论永远不会有悬念:只要你不听话,就是违法。

大陆官方强调:依法追捕台独分子。问题是:温子渝到底哪里台独了?他支持台湾主体意识、支持民主制度,这是许多台湾年轻人的共识;他没有主张独立建国的行动方案,没有组织,没有暴力,没有政治活动。

再退一万步讲——即便他真的支持台独,那也是一种政治立场,一种理念选择。理念本身在民主社会中没有罪。如果连想法都要治罪,那治的就不是人,而是灵魂。

这次通缉事件,是中国大陆近年来对台湾言论领域进行跨境压制的又一次升级。逻辑非常简单:你在台湾说不喜欢我,我就要抓你。这套逻辑不仅荒谬,更反映出一种深刻的不安全感。

一个 YouTuber 能让国家主权受威胁?一个年轻网红能让 14 亿人的国家失去稳定?一个批评视频能动摇中国的统一大业?这不是信心,这是脆弱。而越是脆弱,越要用强硬包装。越是心虚,越要靠抓捕言论来显得强大

中国政府这次跨海通缉的最大问题,不是逻辑漏洞,也不是法律争议,而是它产生了一个极其戏剧性的传播效果:它让温子渝瞬间成了全球媒体追捧的对象。没有比被一个大国政府点名通缉更具新闻价值的事情了。

这等同于给他做了全球性的免费广告。过去一个月八炯靠努力增长的订阅数,不如大陆政府帮他增长的速度快。连台湾许多以前不看政治影片的人,也因为这起事件第一次认识了八炯。中国政府本想压制;结果却成功促成了扩大影响力的效果。这堪称政治传播学里的经典反例——“禁止效果产生倍增传播。央视的批判式报道,效果好到像是替他做了一支高预算的宣传片。

为什么中国必须把言论犯视为威胁?表面上看,是因为温子渝煽动分裂。但真实原因却更简单:他揭穿了中共不想被讨论的东西。台湾人听得懂他讲的统战故事;台湾年轻人被他的影片教育了如何识别认知战;他让台湾人重新认识新闻来源、媒体操控、资讯战术;他把大陆一些灰色宣传方式公开拆解。这对中国来说,比台独口号更危险。因为台独喊不成威胁,但识破宣传体系,才是威权体制最害怕的事情。于是,这种不按剧本演出的自由表达者,就成了威权结构的安全风险

通缉之后,两岸情绪的恶化反而更严重。有人以为这次通缉可以威慑台独,结果恰恰相反。对台湾民众来说,这事件清楚呈现:中国不容忍记者、网红、普通人在台湾发表意见;中国认为台湾人不该拥有独立的政治表达权;中国愿意把台湾青年视为犯罪对象;中国会把不同意见视为分裂国家,这比任何文宣都更加强化台湾社会拒统情绪。

如果北京的目标是让台湾更靠近统一,那这操作就像往已经滚烫的铁板上再倒一壶油。效果只有一个:台湾更疏离、更紧张、更反感。

温子渝事件不是一场单纯的意见争议。它是两岸政治结构差异的直观缩影:一边是言论自由,是多元声音,是可以讽刺总统的社会;一边是不能批评政府,不能怀疑权威,不能表达不同意见的体制。八炯的问题不在于他说了什么,而在于他敢说;中国的问题不在于他煽动了什么,而在于它不能容忍。真正暴露的不是台湾网红的危险,而是一个政权面对言论自由的恐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ypb001 回复 悄悄话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人
奇奇玩 回复 悄悄话 八炯气死土八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