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创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笔邻
正文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2024-08-11 01:45:21) 下一个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他会让你觉得醒着是错的。这句现代格言揭示了人类心理的一种普遍现象:有些人故意逃避真相,而使试图揭示真相的人感到困惑。这一现象与庄子在《齐物论》中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的经典论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庄子这句话揭示了人类在社会互动中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人们倾向于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而排斥与自己不同的人。这种现象深深植根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和唯我心态。

 

 

自我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使得个体能够反思自身存在,理解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始于婴儿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逐渐形成。随着个体的成长,自我意识不断深化,个体开始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并形成独特的自我认知体系。评论一个人有无素质,就是看这个人的自我意识。

 

唯我心态则是自我意识的延伸和极端表现。它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观点、行为的高度认可和固守,并排斥与之不同的他人观点和行为。这种心态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社会文化等。在唯我心态的驱动下,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和优越的,而他人的不同则是错误和低劣的。评价一个人是否顽固,就是看这个人的唯我心态。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个体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群体的认同。在一个群体中,个体往往通过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人来获得认同和归属感。这种认同不仅限于外在的行为和语言,还包括内在的思想和价值观。与自己相似的人被视为自己人,能够给予支持和理解,从而增强个体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喜同厌异的心理现象还与人类的认知舒适区有关。认知舒适区是指个体在面对与自身认知体系一致的信息时,会感到舒适和愉悦,而面对与自身认知体系不一致的信息时,则会感到不适和焦虑。为了维持内心的平衡,个体倾向于接触和接受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而排斥和抵制与自己观点不符的信息。这种倾向在社会互动中表现为对相似者的接纳和对异己者的排斥。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外在特征、行为表现等对他人进行分类,并赋予不同的社会标签和刻板印象。与自己相似的人通常被赋予正面的标签和印象,而与自己不同的人则被赋予负面的标签和印象。这种标签化和刻板印象不仅影响个体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还可能导致歧视和排斥。

 

排斥异己的现象在群体层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当一个群体中的成员具有高度的同质性时,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和一致性较强。然而,这种同质性也可能导致对异己群体的敌视和排斥。在社会层面,不同群体之间的对抗和冲突往往源于这种排斥异己的心理。群体之间的对立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会导致暴力和战争。

 

在个人层面,排斥异己的行为会导致某些个体的边缘化和社会排斥。被排斥的个体往往难以融入主流社会,无法获得应有的资源和机会。这种边缘化不仅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还会对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造成破坏。社会排斥和边缘化现象在各个层面存在,包括种族、性别、宗教、政治等方面。一些被视作孤僻的人,就是这样炼成的。

 

排斥异己的心理根源之一是自我防御机制。个体在面对与自身认知体系不一致的信息时,会感到不适和威胁。为了维持内心的平衡,个体会采取排斥和抵制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认知体系和自我形象。这种自我防御机制使得个体在面对异己时,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敌意和排斥。

排斥异己的另一个心理根源是自我优越感。个体在比较中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是正确和优越的,而异己的观点和行为则是错误和低劣的。这种优越感使得个体在面对异己时,往往表现出轻视和蔑视的态度。这种心理不仅影响个体的社会互动方式,还可能导致偏见和歧视。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体的价值和地位往往依赖于群体的认同和支持。为了维持群体的和谐和一致性,个体往往会对异己表现出排斥和敌意。这种文化背景下,个体的行为和思想受到群体的高度影响,异己的存在被视为对群体和谐和稳定的威胁,从而导致排斥和敌视。

 

排斥异己的行为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对立。当不同群体之间的敌视和排斥不断加剧时,社会的凝聚力和一致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分裂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可能导致暴力和冲突。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和敌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来,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排斥异己的行为不仅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被排斥的个体往往会感到孤独、无助和自卑,严重时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排斥异己的行为还可能导致个体的社交能力下降,影响其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

 

排斥异己的现象还会导致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被排斥的个体和群体往往难以获得公平的机会和资源,导致其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种不公和不平等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还会破坏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现象在各个层面存在,包括种族、性别、宗教、政治等方面。

 

克服排斥异己的心理与行为,首先需要提升个体的自我觉察与反思能力。个体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排斥心理和行为,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审视。通过自我反思,个体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偏见和歧视,进而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

 

克服排斥异己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培养包容与理解的态度。个体需要学会尊重和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行为,理解他人的立场和处境。这种包容与理解的态度不仅有助于个体的社会互动,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他们不是在装睡,他们是在装刚醒的睡狮,,子狗。
一身的炸毛,满嘴的犬牙,血腥的大口,,,,,
咬怕了人,都躲着走,但还是被追着咬。
除非你拿个棍子,或者蹲下身拿块石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