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童小书

本人是一位资深理工男,多年自学中医。一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西医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有关人体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来客观地学习中医、思考中医。
正文

中医的五行,到底行不行?

(2024-06-19 11:54:13) 下一个

  奉行“天人一体”思想的中医先贤认为,天地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天地间的世间万物数不胜数,同样人体中的东西也不少,有心、肝、脾、肺、肾、胃、小肠、大肠、膀胆、筋、血脉、肉、皮、骨、口、舌、耳、鼻、耳、爪、面、唇、毛、发,还有骨髓、大脑、子宫、睾丸等等。

  想治病救人 而学中医的人,不光要记住这些东西的名称,还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有上千种中草药与人体各器官的疾病之间的治疗关系需要梳理记忆。这是个庞大而繁杂的知识体系。

  对于世间万物,阴阳学家们用五行思想把他们分成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来探索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和运行规律。同样,对于杂乱人体系统,精通五行理论的中医们也进行了五行分类。

  心肝脾肺肾,这五脏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实现者。对人体而言,缺一不可。因此划分五行就从它们开始,非常合理。

  中医发现,心脏有温煦功能,属火之行。肝喜条达恶抑郁,此为木形之性。脾运化水谷,供养全身,有土生万物之性。肺气肃降和肺朝百脉的收敛之能是金形之性。肾主闭藏,有藏精主水之功,对应了水行之性。

  因此划分的结果为:心为火行,肝为木行,脾为土行,肺为金行,肾为水行。

  分清心肝脾肺肾的五行属性后,剩下的所有东西都是从疾病相关的角度来划分的。

  比如,心脏生病,则在小肠也经常生病,血管也容易出现问题,舌头会有相应的变化。因此,小肠、血管、舌头也就都属于火行。

  另外,肝若病时,胆也受牵连,而且筋不柔,目有瑕,指甲老化。故胆、筋、目和指甲都属于木行。

  脾生病时,胃受累,肌肉不长,口唇无色。故胃、肌肉、口唇都属于土行。

  肺病时,常常病邪下移大肠,皮毛枯槁,鼻涕连连。故大肠、皮毛、鼻子都属于金行。

  肾病之后,膀胱失司,骨胳不坚,耳不聪发不黑。故膀胱、骨骼、耳朵都属于水行。

  此外,中医还发现人体分泌的液体中泪属肝、汗属心、涕属肺、涎属脾、唾属肾。

  由于人不是孤立封闭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与大自然有着许多的交集。因此,中医的五行理论又外延出了五味、五色、五季、五志、五声等概念。详见下表。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体

五官

五液

五味

五季

五声

五色

五志

小肠

长夏

大肠

膀胱

 

  至此,中医的五行划分工作就基本完成了。这样划分之后,人体原本杂乱无章的一堆东西变成了五行。这些知识排列整齐,非常容易记忆。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五行划分就像是现在学生们学习时常用的表格或思维导图一样。

  但是,五行划分并不是五行理论的重点。五行学说的目的是用五行间生克制化的关系来找出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来解决问题。

  中医发现人的五脏之间也有相生的关系。但这“生” 不像是自然界木火土金水之间的物质循环,而是一种功能之间的促进关系。

  比如,肝藏血功能的正常发挥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顺利完成,故曰:肝木生心火。

  另外,五脏的功能之间也有功能之间的相克关系。这里的“克” 也是意指制约。

  比如,人生气时肝郁而导致脾胃功能不佳,常常吃不下饭。故中医曰:肝木克脾土。

  现代医学发现,肝分泌的胆汁能将脂肪乳化,帮助脾胃对脂肪的吸收。如果胆汁分泌得少时,人就会相应地减少进食。因此,肝功能的发挥常常制约着脾胃功能的发挥。

            

        

  由此可见,这五脏功能之间的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五脏能维持一个和谐稳定的平衡体系。这种稳固的关系可以对抗内外界因素的变化对五脏的影响,确保身体的安康。

  但是,中医对人体组织的五行分类也只有领头的肝心脾肺肾具有明确的生克乘侮的五行关系,其余的分类,比如五体,五官,五液,五味,五季,五声,五色等并不具有五行关系。它们只是隶属于五脏分类的一种机械的五行划分。

   很显然,中医的五行理论也只是中医对五脏之间复杂关系的一种观察和思考,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医学真理。但它对中医的发展还是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首先,中医根据五行理论对中药进行了归经分类。比如色白味辛之药入肺,色赤味苦之药入心,色青味酸之药入肝,色黑味咸之药入肾,色黄味甘之药入脾。

   这应该是远古时期古人常使用的取象比类的归经方法。后来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中医采用药物的功能进行归经分类。比如能治咳嗽的药归入肺经,能补肾的药就归入肾经。

  这样以五行理论将药物归经分类后,就极大地便利了大夫对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比如,如果肝病了,就选用入肝经的药物治疗。

  其次,中医的五行理论能帮助大夫在治病时快速地找到病根,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一脚。

  比如病人眼睛干燥,光滴眼药水可能不能根治。有经验的大夫根据五行分类的理论便知道眼干可能是由于肝阴不足所致。

  又比如,对皮肤干燥的患者,光在皮肤上打转转可能也是没用的。这病常常需要治肺才能痊愈,因为肺主皮毛。

  另外,中医的五行理论还能帮助大夫探索和总结疾病的治法。

  由于五行之间相生的母子关系,中医制定了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的治法。

  比如,对肝阴不足的病人,在治肝的同时还要补肾阴,因为水生木。此为滋水涵母法。

  再比如,肺气虚的患者要补脾气。此为陪土生金法。

  由于五行之间还存在相克的关系,因此当某行过强或过弱时,则出现乘或侮的病态反应。据此中医制定了分清主次,抑强扶弱的制法。

  比如,肝木过旺而克脾土时,则采用疏肝健脾的治法,此为抑木扶土法。

  又比如,肝火过旺还可以反克肺金。则采用佐金平木之法。

  再比如,肾水不足以制心火时,要泄心火的同时补肾阴。此谓泄南补北法。

  再者,中医的五行理论中的五志相克还可以帮助大夫治疗情志疾病。

  比如,大家都知道,中举后狂喜而失神的范进,是被他平日里惧怕的屠夫岳父一个大嘴巴给吓好的。这就是恐胜喜的实际案例。

  虽然五行学说在社会学上面的运用——五德终始说,是彻头彻尾的迷信,但它在中医中的运用却不是。

  五行学说大大地促进了中医的发展,是哲学指导具体学科的一次完美运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