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春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人,1957生89年移民到加拿大,99年到美国加州硅谷做软件工程师;退休后回加拿大大西洋省份定居
正文

上帝human的慈绳意味着什么

(2025-08-25 08:39:20) 下一个

上帝用human的慈绳,也就是用人类社会的,大自然的,天使的逐渐降低,以人类理解和可以接受的尺度 human kindness, love; I,我用慈绳(慈原文是人的)爱索牵引他们,我待他们如人放松牛的两腮夹板,把粮食放在他们面前。 所以是间接性的。而不是三位一体圣灵的直接内在(父爱)。 I led them with cords of human kindness, with ties of love; I lifted the yoke from their neck and bent down to feed them.“慈绳/爱索”其实是 人性的尺度(human kindness, human love)——也就是说:上帝通过人类社会、自然规律、母性关怀、甚至天使代理来“放松枷锁、摆放粮食”。
这种爱是“逐级降低”的,是以人类可理解、可接受的方式出现的。因此,这是一种 间接性的爱 —— “母性的、慈性的、被造层面的爱”。
而与此对照:父爱(尤其在三一神中的“父”)是直接的、超越性的。它不是借助自然秩序或社会关系,而是圣灵内在的介入,是那种正交支撑与反熵输入的爱。它不是“拉着走”或“喂养”,而是“托起”与“更新”。这里的“慈”原文意为“人性的”,指的是通过社会、自然、天使、母性等被造秩序表现出来的关怀。上帝以人的尺度、人的理解力能承受的方式,逐级降低祂的恩典,让受造物得以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存活。这种爱是间接的,是“母性”的、共轭的爱。父爱(divine fatherly love):与此不同,父爱是来自三一上帝“父”的直接介入。它不是借助社会、自然或天使的间接渠道,而是透过圣灵的同在与基督的光直接进入人心与历史。父爱具有“正交支撑”与“反熵输入”的特性,不与人类欲望共轭,而是在敬畏与顺服的条件下,直接托起与更新。这种爱是直接的,是“父性的”,带着公义与管教。正交支撑 vs 共轭溺爱,反熵输入 vs 熵增塌缩,父爱的直接性 vs 慈爱的间接性。
human love / human kindness” 与 “流形(manifold)” 联系起来,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神学-语言学-物理学的联想:
manifold = man + i(自己,自我中心) + fold,man → 人性i(self) → 自我中心、自我意识,fold → 折叠、褶皱(流形的局部有限性、不对称性)
→ 这恰好对应了人性(human)的有限、折叠、局部化属性。human love / kindness 就是这种 manifold性 的爱:带有局部性、有限性、间接性;是社会性、母性、大自然、天使中间接表达出来的;它“贴合人性”,但本质上仍然受制于“折叠”与“局限”。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督的正交性,不迎合人性(所以“违法人性的自我中心”);不是局部折叠,而是垂直介入,打破内卷与熵增;所以才会被人视为“难守的律法”、“逆人性的道德”,甚至遭到排斥与钉死。然而,正因如此,基督的“正交介入”才是最有意义、最重要的:它不只是“贴合”人性,而是拯救人性;它不是“顺着流形走下去”,而是“在流形之外提供支撑”;它揭示了父爱的本质:不是共轭,而是正交;不是折叠,而是托起。
Human Love 与 Manifold 的隐喻 “Human love / human kindness” 在圣经中,常被用来指代上帝通过人类、社会、自然、天使所间接表达的慈爱。这种爱是间接的、有限的、贴合人性的。从语言与数学上看,“manifold”一词可以拆解为:man → 人性(human)i → 自我意识(ego, self)fold → 折叠(局部性、不对称性、有限性)揭示了 human love 的本质:是折叠的、有限的、局部的;是顺着人性的流形运行的;是可理解、可接受的,但无法最终战胜熵增与内卷。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基督的正交性:律法与道德常被人视为“违法人性的自我中心”,因为它们不迎合人类的欲望与局部折叠。然而这种“逆人性”的要求,正是打破内卷与熵增的关键。它不是共轭,而是正交;不是折叠,而是托起。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