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皮沟底狗呻吟

我思我方在,我在我当录
正文

由俄乌而引发的嘴炮(4):脸皮的厚薄

(2024-12-08 03:22:42) 下一个

由俄乌而引发的嘴炮

写在毛子动粗后的头一两个月里

 

其一:天下性命皆可贵

其二:狐朋总应比狗多

其三:捡进篮子都是菜

尾声:当众出丑又如何

运笔至当下,号称为联合国的村民委员会已经以压倒多数将大毛熊赶出了其属下的人权理事会。表决结果公布后,毛熊的驻联合国代表当即宣布,其实他们早就已经决定要在自己的任期结束前退出人权理事会的。人家真正想要对世人说的就是,不是你们把我踢出了人权理事会,而是我自己压根儿就不屑和你们一块过家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于公于私,这则消息来得都是难得的及时。

于公,毛熊新颖的玩法无疑为以尖刻而闻名于世的英国佬挖苦吾朝的铁哥们递了刀子。在联合国大会庄严的讲坛上,英国驻联合国大使竟然胆敢将人家这种伟大的创举比作为职场里的小开让东家炒了鱿鱼之后再提交辞职报告。英国佬高傲的话音刚落,讲坛底下立马就哗啦啦地笑到了一大片。

于私,眼下老狗也正在为如何为这篇格调低下的拙文之收场而抓耳挠腮。大毛熊在联合国的神操作令老狗脑洞大开,借此东风,他下笔如有神地草拟了一份即将要掼在瑞典皇家文学院暨炸药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脚下的严正声明,并以之作为本文的束股:

 

《掷洋人之断交绝缘书》

瑞典皇家文学院暨炸药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诸公台鉴:

昔彼国彼朝丧心病狂多时,辱我天朝上国,逐我闹栈臣民[1]汝院汝会亦不辨菽麦,助纣为虐。以汝方文学奖为例,设奖逾百载,予吾朝者仅暮洋犬儒莫言一人[2]。放眼我大清文坛诗台,时时莺歌燕舞,处处百花怒放。然汝等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鄙视之甚,莫过如此。

幸老狗生在龙旗下,长于春风里,自幼深谙主辱臣死之民族大义,故今郑重申明:除非汝等已获我天朝之首肯特许,否则不得

将任何出自吾手之只语片言列入炸药文学奖之评选;
将炸药文学奖及与其相应奖项、奖章或奖金强加于老狗之清名。

禁令始行于即日,不得有误。违者定为吾朝所严惩,个中自有凌迟之类等我大清之特色。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勿谓言之不预也![3]

切切此布。

                                                                                               老狗(签名画押按手印)

                                                                         牛年马月狗日,怒发冲冠于英伦九岁斋

 

《掷洋人之断交绝缘书》由顺丰的快递小哥取走递送异域之后,老狗自身立马就充满了那种只有在刚玩完少儿不宜的风卷残云才会有的摇摇欲仙。这也难怪,一旦这《掷洋人之断交绝缘书》往洋鬼子们的脚底上掷地有声地一掼,老狗在炎黄傲人的文明史中无可争辩的历史地位立马就水到渠成。这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敢对名声赫赫的炸药奖亮剑说不的也就区区两人而已。两人之一乃那个被当朝捧红的杠精始祖周树人[4],之二就是当下高耸屹立在你面前这尊上千年才出一个的才子大文豪了。敢问老狗缘何能有如此殊荣?难道他们家的祖坟就那样地与众不同,不冒青烟只冒火?!

 

 

                                                                            西元二〇二二年四月初稿于英伦九岁斋

 

 

又及,搁笔之后才发现,若果把各个章节的小标题串在一起,我们还能堆砌出一首足以气死诗仙张打油同志的七言顺口来:

天下性命皆可贵,狐朋总应比狗多。

捡进篮子都是菜,当众出丑又如何?

好诗自然就得有一个朗朗上口好标题。看官您不妨也帮老狗参谋参谋,看看像“我是毛子我怕谁?”这样的标题是不是既响亮又好听?

 

又又及,在撰写此文时,老狗曾经得到了忘年之交广博网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衷心的谢意!

 

全文完

 

 


 

脚注:
 

[1]   西元二〇一八年九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与酒店服务人员因旅店入住的问题发生冲突后,中国游客曾某一家三口曾被瑞典警察驱离。此事最终发展成为中瑞关系中的一场外交风波,为近年间在我天朝盛行的“战狼式外交”提供了一个上好的展示平台。除了“战狼式外交”的考量之外,瑞典媒体普遍认为该事件的发酵与瑞典政府高调介入瑞籍香港书商桂民海一案有着密切的关系。

[2]   除莫言之外,诺贝尔文学奖用汉语写作而获奖的还有另外一位叫高行健的法籍华人。六四事件后,高行健曾公开宣布退党,因此深深地触怒了朝廷。在这样的背景下,纵使在他获奖的二十多年后,高行健的获奖代表作《灵山》、《一个人的圣经》之类的小说至今也没有能够在吾朝那一亩三分地里出版发行。

[3]   “勿谓言之不预也”本是吾朝在国际上争强斗狠时常用的外交叫板,其用于外交的最初出处乃乾隆同志在拒绝了马戛尔尼使团希望通商贸易的要求后写给英王乔治三世的那封信上。

[4]   西元一九二七年,瑞典考古探险家兼诺贝尔奖评委斯文·赫定(Sven Hedin)到中国考察研究时曾与刘半农商量拟提名鲁迅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一事,为此刘半农曾经请托台静农写信探询鲁迅自己的意见。这年的九月二十五日,鲁迅郑重地给台静农写信回绝了这项动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