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知识介绍,及时纠正错误
有一次先生问我“一字之师”是什么意思,我随口答道:“这个典故是来自贾岛写诗的故事。 他在写一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时候,不知道‘推’和‘敲’哪个字更会形象一些,后来别人告诉他:‘敲’字要比‘推’字更形象。”于是贾岛就把‘推’字改成了‘敲’字。先生听后点了点头。
给先生解释完之后,心里却觉得不太踏实,于是就去网络查询“一字之师”的由来。据网络知识介绍:“齐己在作《早梅》诗的时候,写下“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当他的好友郑谷读后,觉得诗中的‘数枝’应该改为‘一枝’会更贴切些。齐己听后下拜,后来人称郑谷为一字师。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一字之师”。
接着又去查询了一下贾岛有关写诗的故事。有一次贾岛去访问友人李凝却未遇到,他就随手写了一首五绝《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当时他骑在驴背上一路上只顾推敲文字,不觉一头撞到了京兆引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推’‘敲’不定之事说了出来。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后来两人竟做起朋友来。
当我查到了这些资料之后,就赶紧进行了纠正。我告诉先生“一字之师”的真正由来。 其实类似张冠李戴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后来我接受了教训,一旦先生问起有关生字或者是成语典故的时候,如果觉得不确定,我就会去查网络知识介绍。
另外,我发现年龄大了,记忆力不如以前了。曾经有些熟记的知识(古典诗词,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等也都会忘记一些。所以觉得不确定的时候,就会去查询一下知识介绍。这样就可以把忘记的知识再复习巩固一下,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重复是记忆的母亲”,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根据记忆和遗忘绘成了一条曲线,他认为重复记忆会强化对知识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