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红树

重新开动博客,摄影欣赏。
正文

转引一篇著名的古典散文《醉翁亭记》

(2025-07-25 13:11:28) 下一个

 

转引一篇著名的古典散文《醉翁亭记》:

  平时会收藏一些旅游小纪念品,有些是自己买的,有的是亲朋好友送的。

  那一天看到别人送的一个折叠小工艺品,一面的上面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亭子,上面写了一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在另外的一面写着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曾经不止一次的见到,分别出现在同的文章中。由此可见, 寓意深刻且凝练的语言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

  在网络中查到了《醉翁亭记》这篇文章,读后觉得文章写的很优美且有意境,为了浏览方便,就转引如下共赏:

    《醉翁亭记》宋代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他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便提笔写下此篇《醉翁亭记》。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平生没少提携和栽培他人。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愿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