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共享创意

包含美食在内的各种创意
博文
1999年的夏天,注定是一段值得銘記的時光。張莉接到一通電話,電話那頭是由國字一號報刊海外版與家鄉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大型晚會《走向世界》的組委會,熱情邀請她演唱晚會的主題歌。同名歌曲《走向世界》歌聲恢弘、旋律優美,仿佛爲這場盛會量身定製。而張莉,作爲晚會特邀的壓軸歌者,無疑是這一切的最佳人選。然而,張莉的腦海中浮現的卻不是自己的舞臺,而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九十年代末,一個名爲《星星擂臺》的新欄目在國視橫空出世,仿佛夜空中亮起的一束聚光燈,專爲聲樂界新星提供閃耀的舞臺。而當時的張莉,已是音樂學院副教授,卻以新人之姿走上了這片星光熠熠的擂臺,用歌聲爲自己爭得了一片掌聲如潮的天地。初登國視:從“牧笛”到“塔裡木”在國視演播室裡,張莉麵對鏡頭,和國視的美女主持侃侃而談,渾然沒有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張莉的職稱晉昇之路可謂“曲折?奇”,像極了一部“笑淚交織的藝術奮鬥史”。這一路,她從助教到講師,再到副教授,每一步都充滿了耐心與汗水,彰顯出教育者與藝術家的堅韌與執着。十年助教:“藝術烏托邦”中的沉默守候自從畢業留校後,張莉擔任助教的時間長達十年。這並非因爲她能力不足,而是因爲她的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學與藝術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96年的秋天,家鄉的音樂舞劇院決定上演一場宏大的音樂盛宴——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以下簡稱《貝九》)。爲了確保演出質量,劇院從京城請來了一位音樂界的泰山北鬥——一位傳説中能用手勢“指揮出春風”的指揮大師。他的到來不僅讓人敬仰,還帶來了令人屏息的緊張感。張莉有幸被選爲女高音領唱,這是張莉第一次接觸《貝九》。排練第一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98年,张莉的演艺生涯迎来了一个注定闪耀的时刻。当时,她收到一位著名作曲家的邀请,为京城电影制片厂精心制作的20集纪实电视连续剧《红岩魂》录制主题歌《丹娘颂》。这一剧集由中国影视界重量级人物担纲总监制并亲自执导,堪称大腕云集、阵容豪华。录音棚里的革命旋律录制那天,作曲家满怀深情地对张莉说:“这首《丹娘颂》是为表现江姐英勇就义时的精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每一個偉大的歌唱者背後,都有一段與曆史共振的故事。張莉與著名作曲家的合作,猶如一場跨越時空的音樂對話,共同見証了時代的高光時刻。1997年,一個注定載入史冊的年份——香港回歸。這不僅是祖國的曆史時刻,也是張莉音樂旅程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作曲家創作的歌曲《中國在歡笑》如同一聲從深情到豪邁的時代回響,寄托着民族的喜悅。張莉憑藉真摯的嗓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音樂的旅程,就像七月的草原,遼闊、自由,充滿生命的律動。而在這片草原上,張莉與那位著名作曲家的再次合作,就像一場久別重逢的音樂盛宴,譜冩了屬於他們的第二篇章——《七月的草原》。故事要從1996年説起,那一年,張莉以一曲《牧笛》吹響了她在音樂領域的榮譽號角。那首歌不僅摘得了國字一號宣傳部的“五個一工程”獎,更讓作曲家感受到她對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讓我們跟隨張莉的成長旅程,從國字一號院的學習生活中汲取智慧,感受兩位導師的無私奉獻。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院校和學生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誘惑。然而,張莉的兩位導師們以身作則,展現了真正的德藝雙馨。他們不僅教導她學博爲師,德高爲範,還通過實際行動讓她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教師典範。作爲學生的典範,教師在藝德師德方麵要高標準要求自己,因爲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96年,國字一號電臺文藝部的音樂編輯帶着採訪設備闖入了國字一號院的課堂,準備爲張莉錄製一場特別的專題節目。就在這一天,張莉的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現場直播”的緊張和興奮——畢竟這可不是普通的課堂,而是“高規格檢驗現場”。提前備戰:課堂秒變錄音棚聽説電臺要來,張莉可是早早地就把聲練好,把經典曲目《珠寶之歌》和《牧笛》的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牧笛”的旋律如甘露沁潤心田,而張莉正是這首歌的初聲者,將其從樂譜中的音符轉化爲人心深處的共鳴。1996年,這首由著名作曲家創作的歌曲,經過張莉的傾情演繹,成爲一首讓無數聽衆爲之陶醉的經典。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錄音棚,到全國經濟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再到央視的“星星音樂會”,張莉的“牧笛”一路吹響,不僅僅是優美的旋律,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