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旅程,就像七月的草原,遼闊、自由,充滿生命的律動。而在這片草原上,張莉與那位著名作曲家的再次合作,就像一場久別重逢的音樂盛宴,譜冩了屬於他們的第二篇章——《七月的草原》。
故事要從1996年説起,那一年,張莉以一曲《牧笛》吹響了她在音樂領域的榮譽號角。那首歌不僅摘得了國字一號宣傳部的“五個一工程”獎,更讓作曲家感受到她對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完美詮釋。於是,1997年,作曲家懷着對藝術再創新的期待,將全新創作的《七月的草原》和精心製作的伴奏音樂一同寄給張莉。
這首歌是爲張莉量身定製的,而張莉也不負所托。她在家鄉電臺錄製了這首歌曲,由電臺音樂編輯親自操刀剪輯。隨着旋律通過電波傳遍大江南北,《七月的草原》成爲了一幅音樂畫捲,讓聽衆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草原的廣袤與清風的柔情。後來,這首歌登上了《中國高師聲樂教材》,爲全國的聲樂學習者提供了寶貴的藝術資源。而在1999年,張莉更應邀在國字一號電視臺第三套節目“星星音樂會”中再次演唱這首歌,用歌聲將草原的美麗再一次帶到熒幕前。
從草原到電臺,從教材到熒幕,《七月的草原》不僅是張莉與作曲家音樂旅程中的又一顆璀璨明珠,更成爲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教學中的經典曲目。它的傳唱,是音樂的傳承,更是藝術的緻敬。張莉用歌聲和作曲家的旋律,將草原的七月永遠定格在了中華音樂史的記憶中。從《牧笛》到《七月的草原》,他們的合作讓我們相信,真正的藝術,總能在時光中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就像草原上的星星,永不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