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末,一個名爲《星星擂臺》的新欄目在國視橫空出世,仿佛夜空中亮起的一束聚光燈,專爲聲樂界新星提供閃耀的舞臺。而當時的張莉,已是音樂學院副教授,卻以新人之姿走上了這片星光熠熠的擂臺,用歌聲爲自己爭得了一片掌聲如潮的天地。
初登國視:從“牧笛”到“塔裡木”
在國視演播室裡,張莉麵對鏡頭,和國視的美女主持侃侃而談,渾然沒有一點初次上鏡的緊張。隨後,她的歌聲一展風採,三首歌曲——《牧笛》《七月的草原》和《塔裡木的春天多麼美》,宛如一幅幅音符繪就的畫捲,帶觀衆跨越草原、沙漠與春天。
這些新作品在國視第三套播出後,立即引發了熱烈反響。觀衆紛紛表示:“這聲音,清澈得像高山的溪流,遼闊得如草原的晨風!”
從擂臺到晚會:乘着歌聲的翅膀
《星星擂臺》不僅點亮了張莉的星途,更爲她帶來了邁向更大舞臺的契機——1999年的國視元旦晚會。那是一場雲集京城大腕的盛宴,而張莉作爲新人代表,卻毫不遜色。
在那場晚會上,張莉選擇了門德爾鬆的經典名作《乘着歌聲的翅膀》。當她的歌聲在現場回盪時,仿佛真的帶領所有人乘上了一雙無形的翅膀,飛過歲月的長河,飛向心靈的遠方。臺下的導演、觀衆與同行都報以熱烈掌聲,一位導演更感嘆道:“這歌聲,不止是翅膀,更是藝術的風帆。”
反思:星途從何而來?
從《星星擂臺》到國視元旦晚會,張莉用實力証明,星途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十年助教的積淀,五年講師的努力,以及無數次不計回報的練習與演出,這一切才是她站在國視舞臺中央的真正底氣。正如《星星擂臺》的名字,這個平臺意在點亮新星,但光芒的背後,是無數汗水與堅持澆灌出的火焰。而張莉,就如那顆經得起琢磨的星星,終於在屬於自己的夜空中,發出了璀璨的光芒。
總結:人生的擂臺,從來不靠運氣決勝負。張莉用聲音告訴我們,真正的星光,不隻是舞臺上的一瞬閃耀,更是日積月累後的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