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纽约琐事(一)东兴楼

(2024-01-16 11:20:25) 下一个

纽约琐事(一)东兴楼

小小东兴楼,美味解乡愁。
突然一枪声,气运随之走!

民以食为天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异国他乡,能吃到地道的中餐莫不是一种享受,而且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按摩。在纽约差不多四十年了,吃过的餐馆如过江之鲫。不知道为什么东兴楼却是记忆犹新。

从堂兄嘴里第一次听到了东兴楼。87年冬去雷哥公园看望三伯(大排行)见到堂兄。三伯问儿子前一天晚上干什么去了。堂兄说来了几个朋友又去东兴楼搓了一顿。三伯问干嘛老上东当楼呀?堂兄答洋人吃中餐也只有东兴楼勉强拿得出手。

后来才知道他口中的这些洋人并不是一般的小老百姓,而是纽约的政府官员和政客们。身为主计长办公室主任的堂兄,又是白人女婿, 他的狐朋狗友是什么人可想而知。

90年代中搬到森林小丘后就与雷哥公园的东兴楼成了邻居,去的次数自然而然地多起来。据说,很多人去东兴楼是慕名,因为电影‘北京人在纽约’和李安的‘喜宴’都是在东兴楼取的景。同时代的这两部电影当然看过。却一直不知道该地取景之事。真正的食客才不会慕什么虚名。东西好不好吃才是硬道理。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开业于1983年的东兴楼其实又小又旧,甚至有些破烂,起码厕所是如此。地址是皇后大道,但餐馆却不完全在正马路上,而是在皇后大道旁边的斜街上。

进门后有一个不大的等候区,十个人就显得拥挤了。用餐的地方也不大,记忆中差不多二十张桌子,包括四人座的箱式小台。最里面勉强还可以摆三张大台供小型聚会所用。灯光也比较昏暗。

环境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即东西好吃。东兴楼自己号称有八大名菜,可现在一个都不记得了。吃过美食自然是不会忘记的,所以可能是名过其实。倒是记得蚂蚁上树-肉末炒白菜。算不算名菜就不说了。

既然如此,那东兴楼怎么会有名呢?回答其实非常简单:山中无老虎猴子充霸王。或者说是环境造就的。

八十年代中期,皇后区的法拉盛刚刚才开始发展。记得87年第一次去,感觉是到了乡下。曼哈顿中国城倒是有几家好餐馆,比如说银宫酒家和麒麟金阁。但离皇后区比较远,吃完晚饭再回来都不知道几点了。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东兴楼是当时唯一一家比较正宗的上海餐馆。中国城大多是粤菜。不是说粤菜不好吃,张学良九十年代初到纽约大宴老朋友时就是在银宫酒家。但是食客总是喜欢换换口味。广东菜总有吃腻的时候,又没有像样的川菜馆。所以东兴楼是一个不多的选项。

让东兴楼真正在美国主流社会出名的是1994年12月18日发生在餐馆里的枪杀案。餐馆收银李英家住地下室,同是来自台湾的徐姓房客因为不满被驱赶出去。先在83街的家中将李英的先生用枪击毙,晚上9:45分抵达餐馆后一言不发直接用枪把李英打死。

时值圣诞节期间,又是周末,餐馆里基本满座。代表纽约州的民主党国会众议员一家也正在十五英尺外用餐。第二天美国各大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都进行了长篇报导。这下子东兴楼可就真正出名了。另外,这一枪击案也是改变全美拥枪政策的5大案例之一。

中文媒体,如世界日报也是头版头条,大幅报导,搞得华人社区沸沸扬扬。如果是个老外开枪那到不稀奇。华人房客打死华人房东极其罕见,也与中华文化的风格不符。

事情的正版是房东房客纠纷,花边新闻则是各式各样,诸如,情感纠纷三角恋爱等等。多深的仇恨才能使人以命相博呀!不过尘埃已落,真相也只有黄泉之下的当事人才知道。

94年的枪击案似乎并没有马上对东兴楼的生意造成巨大的损失。人们还是照常去用餐。不过是不是涉及到气运就不好说了。90年代中的一个夏天,两个刚刚毕业的女学生非要在东兴楼请吃饭。中餐时间就小猫两三只。2010年的冬天,哥大老同学从旧金山回纽约。晚上在东兴楼做东。时值周日一点也不挤。2002年朱老师60大寿也是在东兴楼设宴的。

花无百日红,任何故事都会有结尾。随着法拉盛的崛起,各式各样餐馆是五花八门。食客的选项也丰富多了。东兴楼的生意当然大不入前了。尽管如此,还不至于关门,毕竟余晖还在,还有自己的粉丝。

餐馆关门不外乎是以下几个原因,如生意不好,股东不合,房租涨得太厉害,或者换了东家。东兴楼的关门明面上是换了东家,大厨与新东家不和。但真正的祸根有可能是94年的枪击案。从风水上来讲,死人见了血其气运就变了。风水太过于玄妙,非普通人能够窥探。信则有,不信则无。就看你信不信了。

不是还有一句老话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东兴楼大概在2012年关门的。算起来没有熬过三十个年头,也正好应证上面的那句俗语。

八十年代来美的华人都应该多多少少听过东兴楼的名字。九十年代的恐怕只有一半人知道了。两千年后来的,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东兴楼是纽约市一个小小的中餐馆,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微不足道一小滴水,但在某种意义上这一滴水或多或少也反映了历史的发展。其实历史不就是由这些名不经传的琐事构成的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我也在那一代住过, 步行范围, 那当时的中餐馆来说, 不算小装潢也不算差了, 上海菜也真的不错。
腌笃鲜, 大汤黄鱼,红烧划水, 丝瓜面筋,挺地道的。
北京人在纽约,姜文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那儿洗碗。
喜宴,好像是在法拉盛喜来顿的餐厅拍的。
那次枪击事件还有影响,后来的关门, 应该和枪击事件没有关系。
该店的黑衫(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是一个讲着宁波口音上海话的人,告诉我, 他是该店一开张就在那家店打工的,千禧年后还去过一次,那位黑衫还在, 说可能快关门了, 开了三十八年啊!说是实在没法和法拉盛的那些很纯的中餐馆竞争。
员工的流动比较小, 说明餐馆稳定,菜式一般也就很稳定不会差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