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鄉的龍母文化

(2024-07-24 06:00:55) 下一个

我的故鄉在廣東南海縣,現時是佛山巿治下的南海區,故鄉有一個地理上的特徵,南海縣版圖像一個馬蹄鐵,把佛山巿鑲在其中,最東邊的鄉鎮與廣州巿接壤,而我的祖居在佛山以西,與三水區(以前的三水縣)相距十餘公里。

西江就距我家門不遠,鄉親大都深受西江文化影響,所為西江文化亦稱為「龍母文化」。相傳龍母姓溫,誕於先秦時期,人美心善,溫女在西江支流的程溪得到巨蛋,及後孵化了五條小龍,溫女像母親般飼養牠們,故她被稱為龍母。

小龍長大後,龍母指導牠們施雨解旱,修堤防洪,為鄉民創造農耕的好環境,龍母的善行得到鄉民愛戴。

秦始皇平百越後,得知其善行,傳旨將龍母接到咸陽,龍母難抗皇命,只好含淚別五龍和鄉親,官船逆流而上,欲經靈渠北上,但五龍施法,在夜間把官船將帶回程溪,再次揚帆但翌日清晨官船再回到程溪出發的地方,數夜亦如此,官員只得放棄,最終龍母在嶺南地區得道成仙。龍母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打入西江流域以至廣東各地,是嶺南地區的重要民間信仰。

 

龍母的故里程溪建有龍母祖廟,每年的龍母的兩個誕日,即出生日的農曆五月初八和成仙日的八月十五日,祖廟的賀誕最為隆重,方式很多: 舞獅舞龍、聖駕巡遊、戴「龍母符」、放花炮、鯉魚放生和各種有關龍母的文藝表演。

龍母亦代表西江的水神,母親是三水縣的水上人家,她還上契龍母,是龍母的契女兒,她曾向我說,她未出嫁時,家人每次開船到西江中捕魚,啟程前和返家後,她都向龍母上香,感謝龍母對家人的庇佑。

在十年動亂期間及之後數年,母親和鄉民不敢公然拜祭龍母,以防惹禍上身,我家有一個被青磚圍著的小院,每年兩個龍母誕,母親都準備大量祭品,在院內拜祭龍母,為免我們小孩子四處張揚,她對兄長和我說,儀式只是祭祀先人。

及至八十年代末,國內將民間信仰的禁令撤銷,「龍母文化」在西江沿岸重現,我住的小鄉村沒有龍母廟,龍母誕那天,母親會和相熟的村民,就在村的空地上,舉行一些拜祭活動。當父親退休後,龍母誕的當日,父親會帶同母親去十多公里外的龍母廟參拜,並且母親每次都會放生一條鯉魚。

 

在我年幼的時候,原來從未吃過鯉魚,年幼時跟母親去巿場買菜,看到鯉魚嚷著要買來吃,但母親說鯉魚的肉很差,不好吃的。我長大後到廣州謀生,一次跟朋友晚飯,首次品嘗到鯉魚的鮮味,放假回家對母親說起此事,她即時表現出不高興,整晚都沒有理睬我,我就像是一個犯了錯的小孩般忐忑。次日,母親溫柔的對我說,鯉魚曾救了龍母,所以她終身都不吃鯉魚,亦不希望我再吃,從此,我再沒有吃過鯉魚了。

 

踏入九十年代,母親患病,身體狀況變差,但她還懷著虔誠的龍母信仰,經常嚷著不能到龍母祖廟參拜,有負龍母對她的庇佑,父親看到母親終日悶悶不樂,找來一輛小汽車,帶母親到肇慶雲浮的龍母祖廟參拜。在母親心中,龍母祖廟就像基督徒的百利恒城或清真教徒的麥加。

說也奇怪,母親由雲浮回來之後,身體狀況突然轉好,恢復了精神,所患的病亦大為減輕,難道真的是龍母顯靈庇佑她?

千禧前,母親快要離開我們,但仍堅持着畢生信仰,她叮囑兄長和我,這一生都不要吃鯉魚,所以鯉魚從不上我的餐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