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大东' 快餐,'中兴'汤包,'红房子'焗蜗牛

(2025-05-16 23:03:50) 下一个

 

"对于亚当,天堂就是他的家!对于他的后裔,家就是天堂!" 

那我们为何要离开家、移民万里之外、融入另外一个世界?!

还记得上海曾经的味道吗?记得那些人生轨迹的味道吗?

 

墨村Richmond :很英国的域名,维多利亚路贯穿东西,

路面铺设有轨电车铁轨,行驶车身蓝白二色的109路有轨电车,

南半球旭日的光辉把铁轨映成刺眼光带通向路的尽头。

 

他想起89年初春的每个天亮就坐27路去提蓝桥城市信用社买国库券,

电车从南京东路一转到中山东路,

一轮火红的朝阳刚升到百老汇大厦下面外白渡桥的蓝灰色钢梁上,

瞬间把中山东路地上的几十根有轨电车铁轨照得光芒四射,迷糊了眼睛,

看着车窗左侧的华懋大厦、汇丰银行、中行、33号英领馆,影像轮廓模糊,

那一刹那:他被这过曝的光影感动了,恍惚间似乎进到了许文强的年代!

只是当初他没想到六年后要三日二头去33号里"贸促会"敲原产地章......

 

109路"铛"的一记铃声,让他恍惚回到了70年代某天的虹口体育场,

姆妈再三关照爸爸:"练好球,带儿子去坐'铛铛车'!上海滩最后的'铛铛车'!"

爸爸带他坐了3路(还是6路?)"铛铛车":从虹口公园到五角场,来回。

每次电车起步确实是二记"铛铛"的黄铜钟铃声。

 

他在109路站头停下脚步,目光停在幢二战后造的现代式样房子上,

褐色砖头砌的墙体,他想起同色系的延安路上的"儿艺"!还在吗?

而旁边房子维多利亚红的砖头在强烈光线下依旧有种沉稳内敛感,

像安福路的老洋房学堂,即便热烈也是端庄而优雅、克制的。

 

他看着对马路转角上一个Boom Style 房子入神了:

到底是移民到南半球的地域移民?还是回到过往时光里的时空移民啊?

他也觉得房子立柱下的那个人影怎么有点面熟啊?!

 

"老Ken!"

"Carry!"

他们几乎同时喊了出来!

 

一辆往东驶向博士山的109电车进站,挡住了二人的视线。

 

他刹那间记起来:上次这样相同的场景,已是十年前96年的华山饭店之约!

地点在Carry跳槽的K Line办事处楼下的华山饭店,

Carry 应远在新加坡的死党Pauline之托:请无聊的他在周末吃夜饭、喝一杯。

 

那天他从高阳大楼赶到K Line 对面楼下,Carry 已经憨等了二个钟头了,

看见他抖抖豁豁把本田GL145停在南京西路、延安路口,急着穿马路,

一辆疾驶的右舵蓝白二色Hino RC 55座旅游巴士挡住了二人的视线,

Carry也是这样大喊:"老Ken!"  ,"过马路慢点!反正侬已经迟到二个钟头了。"

 

呆立在Richmond的他任由思绪回到了更早的1989年仲夏,

"老Ken" 的叫法源自于Carry的死党Pauline ....

 

大东快餐           

本田CG125的中、低速段提速爽气、坚决,像大黄蜂CBR250,

但是整体的凌厉感逊色于后来换乘的YAMAHA Zeal 海豚,

他不是痴迷绝尘而去,凌厉提速的感觉,而是不喜欢那种追不上的迟滞感!

CG125刹车前后鼓刹,渐进式的,刹车行程长,拼命刹会摔倒的。

而他真的摔倒在了淮海大厦下面的淮海路、华亭路口的窑井盖头上!

 

89年上海暮春的雨淅淅沥沥,似乎全下在了心里,缓解了烦躁的心绪。

刚经历了一段爱在心里,死在心里、自认为的爱情,

刚经历了因没有担保而被澳洲学校拒收入学,

终于爱尔兰学堂给了他入学通知书,付了学费就可以得到代办的签证了!

 

他心急火燎的揣着入学通知书去淮海大楼对面的"中行"换美金付学费。

其实他并没有超速、甚至只是开到50,他要平稳办好出国前的所有手续:

因为他知道雨天的路滑得要命,稍微刹重一点会引起轮胎咬死而摔倒!

因为他知道换好美金付了学费,车就要给黄牛过户了,车不能摔坏折价!

 

偏偏从淮海大楼冲出一个人影,大概没有伞,

向路当中飞跑过去,想抄近路?也是到对过"中行"去的吧?

他开始用右脚点刹减速了,车速没有降下来,

或许不单是路滑,鼓刹也进水了,后刹车几乎没有啊,

他右手开始轻轻点刹前刹车了,突然他就松开右手了!

 

他看到了前面路上有二块像四张乒乓球台子大小的钢板代替窑井盖子,

在雨天路面上的钢板像镜子一样光滑而锃亮!

他马上本能的把右脚刹车也放弃了,像侧风降落一样,对准钢板开过去,

但是当前轮压上钢板的瞬间就打滑了,笼头根本压不住,

后轮开上钢板也是瞬间打滑,CG125像赛车一样摔倒在地、滑向远方!

车倒地的一刹那,他双手松开,人向前窜出去,

像条鱼在淮海路上的水渍里滑向远方!

 

好在车速不快,人和车滑了十几米都无大碍,

倒是不用到常熟路掉头了,直接滑到了对马路的"中行"门口!

而且CG125摔倒时保险杆和钢板摩擦的尖锐刺耳声音吵到了很多人,

此刻都在"中行"落地玻璃窗里厢看着像鱼一样的他,

摊糟势!呵呵呵......

 

他很快在外汇柜台凭入学通知书换好了学费,办好了转账手续。

"侬也办爱尔兰啊?"一个短头发的二十五六岁的女生问道,

"是阖!"他答的简单。

"我也是办爱尔兰的。"短头发继续讲到。他不接口了。

 

"侬嚒事体伐?"短头发旁边的墨绿色尼龙夹克衫女生问道,

他看着她那根白毛女一样阖粗辫子,

第一次见女生有这样粗的辫子荡到腰里,

说:"嚒事体,只不过是开摩托车第一次摔倒而已!侬也办爱尔兰?"

 

"勿是阖,是阿拉姐姐办。"粗辫子讲闲话细声细气阖。

"要把转账单原件用特快专递寄给学校的,侬去四川路邮政总局伐?"短头发问,

他回答到:"E M S只有伊面瘩有,我现在就去寄,也要五天才寄得到!"

 

"我可以跟侬车子去伐?"粗辫子问他,他点点头。

随即对她阿姐讲:"姐姐,现在就帮侬去寄EMS,勿用明朝再请假了。"

 

"我嚒雨衣,侬淋雨要紧伐?"

粗辫子把夹克衫帽子兜住了辫子和小脑袋,说"没事,走吧。"

"让我吃根香烟再走。"他出门摸出根KENT点上,发现她几乎和他一样高。

 

一路无语,她双手抓住鞍座中间的皮带,下车时冷得满脸雨水,鼻尖通红!

"侬成了冻煞阖龙梅!"他嘲笑她,

"是玉荣。"她纠正他,他心里嘲笑她的顶真。

 

不过粗辫子的英文写得很快、很好!

一根香烟阖辰光入学转账表格、信封全搞定了。

"回去了!"他说到,"落雨天真麻烦!"

"我可以跟侬车子走伐?侬经过花园饭店后门放我下来,可以伐?"她试探着细语。

 

"侬哪能晓得我会经过花园饭店?"他问,

"付款人的地址栏我刚刚看见阖。"她轻声细语到,他点点头。

一路也是无语,到了花园饭店后门,她下车,从包里找出纸笔,

"侬去上班啊?"他问,

"勿是,此地阿拉窝里厢阖后弄堂,走进去一分钟,我住了39弄阖。"

"奥,凡尔登花园老房子,灵阖!"他的话总是有点调凱,有点玩世不恭。

 

"留个电话号码,好伐?或许姐姐遢侬要一道离开上海去都柏林,

有啥事体大家通通气,可以互相多点消息,可以伐?"她细声说道。

他留了电话,而后挂上起步档,要去找黄牛过户车子了,

"我叫Pauline,侬叫啥名字啊?"

"吃KENT香烟的Ken!"

 

其实他一直吃短"555"香烟,偶而抽KENT健牌,只为和他名字一样。

他总是看上去玩世不恭,其实不说假话的!

 

时间真实地改变着季节、真实地改变着世界,有时是突然的骤变!

上海89年的夏天似乎很漫长,十月份突然就越过秋天,进入初冬了!

他收到了爱尔兰学堂的信:政府暂停发放签证给中国学生。学费退还。

 

他的心里凉透了:走不出去了!他追不上了!

美金汇率上涨100点,学费退回来就损失一辆"幸福125"!

 

他收到了粗辫子的电话:"我姐姐收到拒签信了,想改道,侬好伐?"

"我也收到拒签信了。听讲有人改道玻利维亚、南非阖。我蛮好。"

 

"奥,想请侬吃顿饭,谢谢上次让我乘侬摩托车来回办事体。"

"侬覅要客气!我CG125也卖遢了,侬嚒下次乘了!"

 

粗辫子电话里停顿了一下,细语道:

"拒签总归会有损失的,侬覅要太难过。

我第一次领到工资了,一半上交给爸爸姆妈,剩下来一百六十块。

看见淮海路上开的上海第一家快餐店,蛮别致的,价钿也还好,

想请侬一道吃,庆祝我经济独立了,好的饭店我现在也请勿起。"

 

他有点不知所措:

一是他从来覅要女生请客的!拒绝好像是嫌避人家请吃饭地方瘪脚,哎!

 

二是他记得88年暑假和隔壁寝室阿飙一起回沪(后来飙去了约翰内斯堡),

夜饭就在老北站大门正对面,天目路上的快餐店吃的,

就是一只有几只瘪塘阖不锈钢大盆子,盛了荤素小菜和洋籼米饭:

一只鸡髀、几块咖喱洋山芋要卖八元,相当于十天学校食堂的饭菜票!

那家店不才是上海滩第一家快餐店啊?!

 

粗辫子细声细语继续说到:

"我第一次请人家吃饭,在后弄堂等侬一道乘26路过去,好伐?"

 

他在大东快餐门口看见粗辫子时,吃了一惊:剪成倒削阖短头发了。

大东快餐店就像Staff Canteen,南墙是一排中式炉灶,

沿着店堂是盛放着荤素中西简餐的热吧:炸猪排、鸡翅、炒饭之类,

贴牢淮海路一边橱窗里装了一长条和餐盘等宽的木板当餐桌,

食客从西侧入口进去,沿着热吧盛取自己喜好的食物,

在东侧门口买单、靠着大玻璃橱窗坐下来,对着淮海路望野眼、吃快餐。

 

他不知道这个炸猪排看上去和"天鹅阁"蛮像阖,吃上去哪能像咬乒乓板?

他摸出短"555"点烊,吸了一口,看着窗外的行人感觉像在表演吃饭,

"侬香烟瘾头介大,有空去我姆妈肺科医院查一下肺吧?"

 

"阿拉姆妈也是医生,侬客气了。"他淡淡地拒绝了。

"奥,侬姆妈也是医生,阿拉爸爸是建筑工程师,侬爸爸呢?"

"巧了,阿拉爸爸也是,给排水的。"

二人笑了,二个家庭倒蛮像阖!

 

"我表姐在航空公司,帮侬寻份差事,侬先做起来?"细声细语地问他,

他按灭了烟头,随即又点了一根,让烟深深地进入肺里,

"侬覅要吃介许多香烟,损失我帮侬一道来承担。侬做我男朋友!"

 

原来大东快餐是一只二个人的舞台:他的角色被安排是人家阖男朋友!

 

他记得用了半年时间:提蓝桥、华漕城市信用社,每天乘公共汽车二个来回,

终于靠打仗国库券填上了办理出国的账面损失,账清那天,反而心里空空的。

想起"一道来承担......" 他笑了,甜言蜜语谁不爱听啊?

 

中兴百货.汤包

89年台湾人开始在上海滩侵门踏户:南京西路"摩士达",斜土路"海霸王"、

五角场"台湾城"、漕溪路"中兴"、"太平洋"百货先后开业!

 

"海霸王"是夜市39元/人便宜而亮眼,

"台湾城"是一部三节头"林肯"而亮眼,

"太平洋"是"宝贝对不起"的歌声、折扣活动让人打开皮夹子而关勿上!

"中兴"是十元一只的超大、吸管汤包,吸引年轻人、闻名当时的上海滩!

 

他对台湾货保持关注、认为就是日货的复刻品:

比如"野狼"机车,夸张的红白涂色、整车的跳跃造型,

确实展现了赏心悦目的青春活力,

但是看着用了一、二年的"野狼"经过眼前,漆色开始黯淡、

那发动机的松散"噗噗"声更是未老先衰......

 

GL145是当时能上沪牌的最大排量的本土车,排气管有四个出气开孔,

一轰油门,声浪澎湃,车架结实,整车造型却比不上"野狼"动感、绚丽。

他还是选择了GL145:结实耐用的机械感、可靠的发动机、单色系的涂色!

 

他喜欢质感的东西,对花哨保持本能的安全距离。

 

"礼拜六阿拉去'中兴'吃汤包吧!许多同事去过了,我约Lisa伊拉一道去。"

他听了未置可否,真有人住了大杨浦、为吃一只汤包跑到徐家汇来?

 

"中兴"百货在原来"市百十一店"店址上,台商从新包装营销开业的,

"市百十一店"是上海号码百货店里唯一没有电扶梯的百货商店!

为啥?因为"市百十一店"在上海人心里落相阖地方。

当时出了徐家汇,就是乡下郊区了,

比如98年"宜家"沪上第一家门店斜对过就是"上海县"境界了。

 

他走广元西路左转到华山路、衡山路口经过最喜欢的"现代电器商店",

店里陈列着当时最高级的落地式组合音响、分体式台式音响、大屏幕电视机。

他喜欢音响,同一曲音乐有不同的音响放送,效果、境界天差地别!

 

GL145经过西区车站,教堂尖塔像幅布景,映衬着蓬头垢面的公共汽车,

人群一反常态不往往徐家汇走,而是往华亭宾馆方向移动,

上海气象站前,人行道上已停满了脚踏车、摩肩接踵挪动着乌泱泱的人群,

看来都是去"市百十一店"的,台湾人的营销手段果真了得!

 

他选择了驶向对面蒲东路自由市场,把车停在了寄放处,

惊讶地看着马路对面的人群,这淮海路上一样的人群竟然在漕溪路上!

性格孤寂的他,都有点激动了:"中兴"百货里厢到底有点啥?!

 

大家兜了上下二楼兜了一圈,没有Esprit、BabyG、GShock、Swatch......

兜了才晓得:侪是"伲大佬倌"们欢喜阖嚒事,实实惠惠的沪产衣服、日用品。

于是他和一众同侪就在楼梯下的餐饮区一道候坐、吃汤包!

 

送上餐桌的那只汤包盛放在一个比乒乓球拍略小的竹制蒸笼里,

掀开竹篾盖子,氤氲热气里那只白净的汤包膨胀着,确实够大!

用附上的吸管插入汤包皱褶顶端的小孔,几口才吸光了肉汁味道的汤,

然后那汤包的皮就像寝室放假时的帐子一下子就瘪塌塌摊倒在地上了,

竟然除了汤,包里连肉末都没有一粒?!哈哈哈......

名副其实的汤包!

 

他没有和同侪们一起计较、发声,倒是想起了第一次吃汤包!

那是在南京大厂镇的泰山新村饮食店,汤包蒸笼和上海小笼的一般大小,

但是掀开笼盖,他人一愣:蒸笼麦秆垫子上躺满了拇指大小的汤包!

拣起一个放嘴里,皮子用门牙轻轻咬破,

一股咸鲜的肉汁香味立刻占领了整个口腔,

舌尖顺着咬破的皮子就触碰到了肉馅,是结实有弹性、有活力的!

拇指汤包标榜的新鲜肉馅自身的汁液滋润、丰润鲜香!

 

同样是汤包,含义和口味天差地别!

 

"中兴"汤包出头露面的时候,是洋快餐在上海攻城拔地的尖峰时刻:

KFC,麦当劳开足马力开分店、同口味的"顶呱呱"、"荣华鸡"紧跟其后!

但是老一辈上海人、周边近郊的伲大佬倌们还是牵记:

生煎、锅贴、油豆腐线粉、咖哩牛肉汤小笼、馄饨、小笼、苏式面!

 

西南角的上海徐家汇的西区车站,连接着金山、奉贤、闵行、莘庄、华漕、

青浦、赵屯、白鹤、香花桥等广大的郊区,那些大佬倌到上海指的是:

到徐家汇市百六店逛一圈,到虹镇老街吃碗馄饨、大排面。

 

如今更嗨弯阖台湾"中兴"百货,比"市百六店"要腔调浓交关了,洋派!

还有号称上海滩最大阖、十元一只的台湾汤包,吃过回追去,多少有面子啊!

所以人山人海里的"阿拉"和"伲"各占一半:

"阿拉"侪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伲"侪是三、四十岁的熟龄年轻人。

 

Pauline每每能感知到上海的热点、朋友们关注的焦点、时尚的亮点,

每每安排和他在每个节点出现,可是他是孤寂之人,人在热闹处,神却不在。

 

他早已忘了在"中兴"吃汤包时Pauline说了啥?做了啥?

只记得感受到了:台湾人把自己文化结合市场的精准把握!

而且营销、企划有着明显的和风色彩。

 

"中兴"汤包无论口味怎样,销量带来的名利是震惊上海滩的,

是日后"丰裕"、"大壸春"、"伍京堂"、"吴越人家"、"新亚大包"、"芭比馒头"......

一众中式快餐迎来高光时刻的吹哨人!

 

其实,他在Pauline安排下和同侪在同个屋檐下、同张桌子吃汤包,他更喜欢独处!

 

"红房子"焗"蜗牛"

他知道长乐村几排德国式乡村排屋,有几十种房型,终是独门独户的!

"后来不晓得何时,窝里厢阖楼下头就住进来二家勿认的阖人!"

Pauline 这样和他解释为啥楼下一间厨房要放三只煤气灶!

同一个屋檐下同间厨房,却和外人共处一个世界!

 

他站在楼梯口,看着厨房里三家人家同时烧饭的拥挤景象,油烟升腾!

想起茶陵路的市民新村,至少市民新村的公用厨房还算宽舒的!

 

他被烧好菜还要跑上跑下端上去,弯腰低头穿过亭子间扶梯的难度吓着了。

想起老闸桥福建路弄堂房子里陡峭的扶梯,原来侪是蛮好阖房子......

心情有点暗淡,这是个外表光鲜,内里五味杂陈的世界,

像混杂的"步高里"、完全不同于文化气息浓郁的"陕南邨"。

 

见怪不怪的Pauline 看他有点呆滞的表情,说到:

"阿拉到'红房子'去吃伐,伊拉拿手阖老式西菜'虾仁杯'、'焗蜗牛'名气蛮响!"

"住了马路对过,倒是从来也嚒去过,今朝去试试看。"

 

他也想有个地方可以安静地交谈,对"红房子"的菜,倒不抱期望。

往下走了几格台阶,来到不大的店堂坐下,下好单,

他看着对面的Pauline 说:"上次吃'汤包'时侬阖朋友侪跳槽了,侬有啥打算伐?"

 

Pauline沉默不语,他只能继续说到:"Gerald 跳槽到Maersk,Carry 到K Line,

侪是大公司啊!Lisa 也出国了,侬......?"

 

Pauline还是沉默不语,在这逼仄的店堂间里,安静得空气都是清冷的!

倒是服务员来了一句"'焗蜗牛'现在嚒蜗牛,改成'焗田螺'!"

他点头表示接受,心里却苦笑:中国田螺顶替法国蜗牛,"红房子"牛啊!"

 

"我下月要去直属的进出口公司了,帮侬办新加坡吧?不需要担保、包签证的。"

"好。"Pauline 轻声细语回应了他。

 

虽然对"红房子"的西菜没抱期望,"名气"是如此的靠不住,也超出他想象了!

 

"虾仁杯"端上来,迭只透明的杯子几乎是成磨砂杯了,用了多少年份了啊?!

半个小手指大小阖虾仁被稀薄的沙拉酱淋过,挂浆失败,最终双方各奔前尘:

虾仁像浸了牛奶里,各自保持着自家阖本色!

 

要命的是那个虾仁吃到嘴里水涝涝阖,根本嚒一点弹性、覅要讲甘甜的鲜味了,

简直像吃鼻涕虫!

 

二块洋山芋也是僵阖,一点粉糯、入口即化的感觉也嚒阖!

食材勿新鲜、态度勿敬业!

迭样阖餐厅开得下去?

侪靠寿头来帮忙了!

 

Matfer牌子有12只凹塘,专门焗蜗牛的烙盘改成紫砂材质了, 

Bourgogne(步高里)蜗牛,改成和"红甜心"田螺塞肉一样阖田螺了,

服务员讲"焗田螺"来了,他有种在"红甜心"吃田螺塞肉阖错觉!

 

叉了一块田螺肉到嘴里,一咬,他苦笑了!

 

"哪能啊?勿好吃啊?!阿拉此地阖法式名菜哦!

阿拉名气介响阖菜势,洋盘覅要吃勿来奥!"服务员开腔寻齁势了。

 

他吞不下那块赛璐珞样硬阖田螺肉,笑道:"勿是'勿好吃',是嚒办法吃!

焗田螺阖肉像乒乓球样硬,配倷三分熟阖'无水'渣寮寮、乒乓板硬牛排,

倒是体育主题的餐厅了,可以改招牌了!"

 

他不是故意要和服务员扛上,只是对违背自己方式、做出"慕名而来"的举动,

心里感到恼火,非常恼火。

 

Pauline如期去了新加坡,他不再"慕名而来"地赶不同的饭桌了。

 

他十分享受"随心而动"、独自行动的平静感觉:

会去"远洋"大堂听钢琴演绎的邓丽君歌曲,那大堂是封闭式的,

声音延迟、回音效果惊人的细腻、沉稳!

 

会去"田林"大堂听那套前后级电子管功放音响推送的张国荣《由零开始》,

那种老式的功率型质作音色,雄浑感性,触动到心里厢阖陈酿!

 

会去"新苑"大堂听不知名的音乐,配合竹林上骄阳的热量,感知时光流转。

会去"凱文"午后树荫下的橱窗边,听披头士的《Hi Jude》......

会去"振鼎鸡"长乐路弄堂口,听陕西南路口"小屋餐厅"放阖伦敦爱乐版《秋叶》

 会去新建路的日式小店,独自喝一杯时听夏普800放送的邝美云《半个吻》

 

他喜欢一个人开摩托车随风而行、风里来雨里去的感觉,人生不是如此吗?!

 

远在新加坡的Pauline从朋友们处得知他几乎失踪了,

隔三差五安排好友们轮番在周末请他吃饭、喝一杯、以维持在一个圈子里。

于是有了和Carry的华山饭店之约。

 

"叮"!109有轨电车驶离站头的铃铛声并没有把他的思绪唤回来。

"老Ken"!Carry穿过马路上的铁轨,一站到了他眼前就问:"Pauline呢?"

 

他恍惚地看着Carry:穿着藏青色尼龙大身、绒线袖子管茄克衫,宽松长裤。

那都是96年版的Esprit款式!他有点震惊了,是记忆里时髦的那个Carry吗?

 

"你不是96底去新西兰了吗?!大家再没有你的任何音讯!"他心里的疑问脱口而出!

眼角有了细纹的Carry回答道:

"我离开上海后没有再和任何人联系,在新西兰鱼薯店打工三年。之后改道澳洲的。"

 

"老Ken,Pauline 呢?!"

Carry 随即向四周张望,盼望见到十年不见好友的内心迫切心情溢于言表,

在Carry印象Pauline不选择留在狮城而回沪,Pauline 是和他形影不离的!

 

"阿拉分手了!"他简单明了的陈述结果。

"什么?!连倷也分手!这世界真是勿会有爱情了!"Carry感叹道!

 

曾经大家一道目睹了一道阖多少对俊男靓女们为了一份今后令人惊叹的生活:

拼命考证书、死命投简历;下班钓大户、上班困老板、加班寻备胎!

统统侪分手了!

 

只怪这桩楼里侪是顶级大公司:凯立空调、A B B、和黄、拜耳、BHP......

只怪进出侪是腔调顶级大老板:有钱还有品,优雅惜春,出手豪奢......

只怪闭着眼睛也看见五光十色:年薪翻十倍,啥人顶得牢......

 

他和Pauline 是唯一的没有散伙的"男朋友和女朋友"!让大家相信会修成正果的。

 

"老Ken ,啥辰光分手阖?"

"98年,已经过去8年了。"他平静地回答。

"侬结婚了吗?老Ken。"

"结婚了。"他笑了,"审问我啊?"

 

Carry继续追问:"Pauline讲侬公司阖小姑娘侪是非富即贵,侬少奋斗十年了!"

他笑了:"连侬都可以屈就在鱼店打工三年,我为啥要少奋斗十年?"

他淡淡继续:"阿拉有自知之明,配不上人家阖,老早离开进出口公司了,

去了加拿大阿博弗洛依钢结构公司,出来前每周侪会通宵工作一天、遢民工一道!"

 

Carry 叹出了口气,神态轻松了一些,

大概庆幸自家曾经相信的故事人物,勿是太世俗的软脚蟹吧?!

 

"老Ken留只联系方式吧!"

"侬勿是出国了,啥人也勿联系了吗?!"

 

"当初落差实在太大了!"Carry有点黯淡淡了,他理解。

"我把店址、电话留给你,Email 没有变。"他是个心软的人。

 

过了一个月已是06年圣诞节前夜了,Carry带着先生,来到了他店里。

二人是在新西兰相识结婚的,在墨村的店离他的店也不远,

约好春节要一起过。

 

只是,大家没再见过面:缘来相聚,缘尽散场,活在缘里,不必活在关系里!

只是,大家都知道了一个道理:有些人无话可说,有些事无人可说!

只是,大家,都2025年了,二十年里没再见面,执着表象咫尺天涯!

 

不记得曾经的各种朋友在一起时说过啥、做过啥,只记得些感受而已了,

就像不记得那"大东"快餐的味道、"中兴"汤包的口感、"红房子"焗蜗牛的气味,

只记得那些感受——是曾经年轻时候,上海的味道!

 

缘起天涯咫尺,缘灭咫尺天涯!

对故乡上海也是曾经而已了......

移民只是对自己文化的放逐而已,

放逐自己是人的陌路,或许也是末路,

那就是神的开端了,哈哈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龙华六月雪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人生轨迹如此相似,真是巧!哈哈哈“大东”快餐原址是现在“莲卡佛”的位置。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一早没有看清照片,现在看清上面的字。哈哈哈,主动的女朋友请的第一次。
厨师长请我第一次吃饭,不是点心,也是此家快餐。1991年?再过去,靠近浙江南路,上海音乐幼儿园,光明中学。:)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你慢慢写。要读到喜欢的文章已经不容易了。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不过轮到你记录下来,还是原汁原味。有新感觉派小说味道了。
估计我们(包括我家厨师长和他的虹桥机场联合航空公司的发小)都擦肩而过在九十年代。
龙华六月雪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谢谢侬来看我阖涂鸦,足足涂了一个月,因为养了只四脚30公斤小囡,我感觉辰光侪用了伊身上了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读完了。南京西路"摩士达",我一直以为九十年代开的,在我上班之后,夏天电台反复广告。“摩—摩士达,摩- 摩士达”。我记得1990年夏天表姐请我去红房子吃午餐,炸猪排,服务差。令我不能相信去过。
真的看得见那个年代,上海味道。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读到大东快餐,我也是有印象的。6路电车,记得。27路,后来是37路了。
第一次知道89年办留学都柏林的上海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