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千人

理工男到创业者蜕变后感悟。来美三十年的感悟。工学院终身教授。五年六十次飞越太平洋,一年五十次深圳。
正文

恋曲1989 - 一个清华学生的北京回忆

(2024-06-04 22:48:50) 下一个

今天让我写下一些零星的回忆。只要回忆还在,逝者就还没有死。那一年的很多回忆,都深深刻在脑子里。

1989,神奇的一年。那一年,上海外滩还是“浦东乡下”,深圳还不存在,港币和友谊商店令人羡慕,Unix还不流行,最热门的程序语言还是Fortran。那一年,雪糕双棒还是一毛钱一只,贺年的卡片非常美丽,友谊都很纯洁。清华西区周末最好玩的就是迪斯科舞厅,旁边有一个卖馅饼出名的大学生之家。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中关村还是一个IBMPC的攒机一条街。那是同学父亲回国家里有一台286,那就是绝对的科学院子弟令人羡慕的谈资了。那个计算机,没有显卡,没有联网,没有游戏,两个5.25寸大软驱,玩Tetris可能到头。中关村教堂每年新年有弥撒。在四通大厦(现在新中关)附近开了第一家自选商店。那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有人拿一瓶豆腐出去不交钱怎么好。

那时候大部分人没有商业概念。有商业概念的几个同学基本都是成绩极差的,但是据说是开着摩托上下学。当然也没人羡慕。

那时候父母工资可能还是每个月四十五元。公费出国发置装费发了一千元,让我好生涨了一次见识-没见过一千元的钱,从来没见过。

一个月二十五元可以在清华食堂吃个饱,偶尔可以买“小灶”。那时候清华最大的新闻就是一个男生夜闯新斋好像跳下来摔断了腿,女生宿舍十点准时关门。可以想象民风的淳朴。大部分清华的孩子,虽然聪明,都不知道男女之间到底要发生什么。那时候谈恋爱就是谈恋爱,大部分是彼此的仰慕。

四月二十四

四月二十四晚上是印象中第一次。在清华十一宿舍楼,开始有人聚集。一个男生好像记得是熊炎,举着清华的大旗站在一个板车上开始演讲。当时真的是让我看傻了。因为在这之前,眼前的一幕只是在革命回忆录里面看过。看见那一刻,就知道这个演讲的人是不打算活着出去了。马上感觉今天就是历史事件了。慢慢的几百个人就开始去清华西门,然后进了北大东门。慢慢的不知道怎么就出了几千人,慢慢变成几万人,沿着学院路就杀向人大,杀向北图,左转上长安街。街上一个看的人告诉我们,光是清华的队伍就已经过了两个小时。

几百人在北大里面转了一圈。我是从来不去北大的。那天印象最深的,是路边角落站的一个女孩。当时心想,北大的女孩和清华的真的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那天广场上聚集几万学生。领头的向李鹏递上什么东西。那天,王丹还不出名。

六月三号,在家睡

大部分北京学生在五月15左右就已经没了动力。北京慢慢被外地学生占领,继续战斗。甚至在六月三号晚上,我是在家里睡得,根本没在清华里面。什么枪声没听见。那一天晚上,还是有很多同学杀到广场去了,我的一个同学当夜被流弹打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两天前看他和其他同学在宿舍外边打羽毛球。

六月四号早晨的绝望

六月四号早晨,我沿着学院路往城里骑车。我留在清华的自行车被同学骑着去广场了,那自行车后来就留在西直门立交桥下,没人敢去认领。那天在政法大学的主楼看到三俱年轻人的尸体,一个人的头颅有些扁,印象很清楚。走在北太平庄看见街上空无一人,心中第一次对中国产生莫名的怀疑。这个毛泽东奠定的中国,到底怎么了?这个世界是怎么了?以后会发生什么?记得那一天,“出国”这件事情变成了不再是选项。必须流亡,必须润。离开这个伟大的国家和人民。

我当时所有的问题,在三十年以后都得到了回答。很幸运,生活在历史里了。

今天,斗胆纪念一下。以后也不会再写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5)
评论
硅谷工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mweak' 的评论 : Thank you. In 1986-1990 most students have not "entered society" and knows nothing about dollar and US retirees living in Beijing :-)
Armweak 回复 悄悄话 "大部分北京学生在五月15左右就已经没了动力。北京慢慢被外地学生占领,继续战斗。"

俺在国内的时候,听到的也是这么个说法。不过真假有待考证。考证的方法之一就是,六四(其实是六三夜里和六四清晨)中死去的人中,是外地学生多,还是北京的学生多?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样的统计数据早就应该有了。大概89年10月份左右,一个清华老师到南京出差,她说,清华死了三个学生。那时,该老师的丈夫是清华副校长,所以,在俺看来,“三个清华学生死亡“的说法应该比较可靠。

俺的出国愿望倒是一直就有,在六四前就想出国。俺崇拜民主和自由,更关键的是,国内国外收入差距巨大。国外一个TA/RA的收入就远超过了当时任何一个大学老师的收入。俺老板的父母是美国公民,八十年代初回国,他们每人的养老保险好象是每月五百美元。俺后来估计了一下,大概相当于那时美国人的最低社会保险。可在俺老板家里,四口人的月总收入也不到500美元啊。所以,老头老太财大气粗。有一次,老太坐在小板凳看电视摔倒了,旁边的孙子想拉她起来,她拒绝孙子的帮助,执意要等儿子回家帮她,否则就躺在地上不起来。孙子慌慌张张跑到学校找父亲。父亲未找到,但告诉了这个故事,以表达对奶奶的不满。:)那是发生在八六年的事情。

八九年中国人闹民主,在俺看来,主要还是因为眼睛盯在钱上。他们的脑袋很简单,普遍认为象西方国家一样搞民主,然后很快就会象西方人一样富起来。所以后来,中国经济强大以后,中国人对西方民主就兴趣大减,还出现了大批小粉红,很多人还庆幸,幸亏当年六四被镇压了。中国人的文明水平决定了,中国人的民主道路是漫长的和崎岖的。

六四对俺最直接的负面影响是,俺出国迟了几年。六四以后,出台了新的出国政策:毕业以后至少工作五年,方能出国。有海外直系亲属的,可以不受此政策限制,有旁系亲属的,交完培养费,也可以出国。对于俺这样海外直系旁系亲属均无的人,只能等到五年服务期满。俺出国以前,都工作六年了。俺对人打趣:俺多工作了一年,国家应该从别人交的培养费中,拿一年的费用给俺作为补偿。:):)
紫萸香慢 回复 悄悄话 六四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以前是想过出国,六四后是必须出国。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感到很深的悲痛愤怒和被(以前的CPP洗脑))欺骗的感觉。出国后第一年就碰上香港支联会组织的六四十周年纪念。当听到血染的风采响起来的时候,那眼泪真是哗哗的流。一晃离十周年的那刻都又是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
顶级朋友 回复 悄悄话 赞好文!我们都是80年代的学生,非常熟悉的年代描写!为什么不写哪?只有我们描写让后人记住曾经发生的事情!
pujing 回复 悄悄话 不错的回忆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回复 悄悄话 居士,谢谢分享!
ccn 回复 悄悄话 远远离开党和人民, 才能看清这条盘踞在中国大地上的恶龙。
oakville 回复 悄悄话 倒数第二张,好像我记忆里的五道口
硅谷工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扭曲时代' 的评论 : 那一天,中国抛弃了我们。
硅谷工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voiceofme' 的评论 : 校友,那天晚上5点半左右,我们很近过。握手。
硅谷工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ouston99' 的评论 : 抱歉,以前说你是浦东宁可是很排外的。我祖上也是老上海。说的是八十年代。
houston99 回复 悄悄话 上海外滩可从来不是“浦东乡下”,深圳89年以前应该在了。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这些照片很珍贵。 一看就回到了那个时代。 你没赶上军训,后来都赶上了。 :)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很多人都是这样,包括写文的王妃。

赞好文,满满的回忆,一起纪念。。。。
北京_01link 回复 悄悄话 64及随后政府的行为让人们彻底失去了希望,也为出国和身份提供了动机和条件。后来老邓南巡,重启改革,外加西方的全球化和对经济改变专制的信念,才有了现在世界的格局。个人的命运不过是历史大潮中的一个水花。谢谢作者又把我们带到当年。
voiceofme 回复 悄悄话 有人在板车上演讲,我也有印象,那是在十食堂前面。
voiceofme 回复 悄悄话 四月二十四 应该是 四月二十二。那天是胡耀邦在人民大会堂的葬礼。
扭曲时代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是那天,痛哭之后,明确的告诉自己,必须离开这个国家。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日光下没有新事。

夫子云:“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鲁迅:“用笔和舌,将沦为异族的奴隶之苦告诉大家,自然是不错的,但要十分小心,不可使大家得着这样的结论:‘那么,到底还不如我们似的做自己人的奴隶好。’”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不认识那些商店,但认识照片上的一些街道和公交车和马车。。。六四让很多很多人的生命轨迹转了一个弯儿,包括我的。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又读了一遍,感觉到作者欲言又止的东西。
紫若蓝 回复 悄悄话 珍贵的照片,珍贵的回忆,赞!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89年已经有深圳了!88年海南建省了。
东方明月- 回复 悄悄话 六四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出国
百万庄大侠 回复 悄悄话 雪糕,馅饼,友谊商店,迪斯科舞厅,简单几笔就描绘出了80年代的素描,你不太像是一位理工男,你说的熊炎我认识,六四后“出国”这件事情变成了不再是选项。必须流亡,必须润。离开这个伟大的国家和人民。其实你这种想法在当时(也包括现在)是许多人的真实想法,也是心里话,写的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