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点滴

记录感触,来自文学,影视作品,历史,艺术,生活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18-19世纪的“英国宋氏姐妹”?

(2025-07-20 19:23:06) 下一个

18-19世纪的“英国宋氏姐妹”

我最近偶然看到了 BBC 于 1999 年推出的六集电视连续剧《贵族世家》(The Aristocrats),立刻被吸引。它让我想起了2000世纪初在中国被称为的“宋氏三姐妹”。

伦诺克斯姐妹(Lennox Sisters)的父亲是查尔斯·伦诺克斯(Charles Lennox,他是公爵(英国贵族中仅次于皇室的最高等级),同时是英王查理二世(King Charles II)与情妇所生之子的孩子。

卡罗琳·伦诺克斯(Caroline Lennox)是四姐妹中的长女。她热爱读书,多年间拒绝追求者,因为觉得他们配不上自己。最终,她被亨利·福克斯(Henry Fox)吸引,尽管他的出身不如她显赫,但他聪慧、风趣,并能看到她内在的价值。亨利·福克斯名声不佳,有多个情妇,而且比她年长16岁,因此伦诺克斯公爵不同意他们的交往。

卡罗琳最终私奔与亨利结婚,激怒了父亲,被逐出家门。但福克斯后来仕途顺利,担任了战争大臣,同时家族财富也日益增长。亨利对孩子的放养式教育方式,也孕育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儿子——查尔斯·福克斯(Charles Fox,不过他终身沉迷赌博(在18世纪70年代的贵族圈中很常见)。查尔斯·福克斯与德文郡公爵夫人乔治安娜·卡文迪什(Georgiana Cavendish)关系密切——她正是后来的戴安娜王妃的祖先。亨利和查尔斯父子俩都曾在限制国王权力、强化议会(特别是民选的下议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姐艾米莉(Emily)目睹了姐姐婚姻带来的风波后,选择了一位爱尔兰出身、富有且显赫的贵族詹姆斯·菲茨杰拉德(James FitzGerald。起初父母反对,因为他在英格兰的影响力不够强。但后来态度软化,同意了婚事。他们育有19个子女,其中一位就是爱德华·菲茨杰拉德(Edward FitzGerald,受法国大革命思想影响,后来成为爱尔兰独立运动的领袖,在被出卖后反抗逮捕时受伤致死。这位放弃贵族特权、为爱尔兰平民奔走的儿子,最终成为爱尔兰的民族英雄

三妹路易莎(Louisa)嫁给了一位同样来自爱尔兰的富有但政治影响力较小的人物。他们没有子嗣。尽管她的丈夫家族拥有庞大地产、极其富有,但路易莎逐渐成为一位关注佃农福祉、支持教育事业、广受尊敬的人物。

最小的妹妹莎拉(Sarah)曾是乔治三世国王(尚未登基前)的意中人。但国王最终为了政治利益,选择娶一位德国公主为妻。莎拉的婚姻并不幸福,后来与他人发生婚外情,引发争议,也连累了家族声誉。她的姐姐路易莎劝她回到继承了公爵头衔的哥哥家中,莎拉最终在一位因战争失去妻子的军官身上找到了真爱。

除了这些历史背景与社会潮流外,这部剧所展现的家庭关系让我尤其着迷。伦诺克斯公爵49岁突然去世,次年其妻也去世,那时路易莎和莎拉仍年幼。父母在遗嘱中将她们的抚养权交给了二女儿艾米莉,而不是长女卡罗琳。这一决定令卡罗琳极为愤怒,也使她和情绪更为稳定的艾米莉之间产生隔阂。(更糟的是,尽管亨利·福克斯在政治与财富上都取得成功,但始终只是一个男爵(英国贵族体系中较低的等级),未能如愿晋升为伯爵;而艾米莉的丈夫詹姆斯却从伯爵升为爱尔兰唯一的公爵。)

卡罗琳努力说服艾米莉让她带莎拉在伦敦去社交界“亮相”,但莎拉情感上的波折令她再次心碎。儿子查尔斯·福克斯沉迷赌博,也让她忧心不已(尽管他在政治上极有影响力)。她的丈夫在爱与家庭的包围中安详离世,并对儿子未来抱有美好期许。卡罗琳与亨利看待儿子的方式令人印象深刻:母亲因儿子的赌瘾备受煎熬,而父亲则认为他聪明过人,轻视他的“小缺点”,甚至帮他还债,并为儿子感到骄傲。

在临终之际,卡罗琳终于与艾米莉和解。卡罗琳五十出头便去世,而艾米莉则活到了80多岁。我不禁想,如果卡罗琳早些放下自尊与怨恨,她也许会更加平和,也可能活得更长。但她不顾父母反对、私奔追爱,也显示出她果敢、任性与勇气

而艾米莉情绪稳定,与丈夫关系稳定,但丈夫公务繁忙,也使她常感孤单。她逐渐对孩子们的家庭教师产生情愫,在丈夫去世后嫁给了这位平民,这在当时上流社会中引起一阵哗然(毕竟她前夫是爱尔兰唯一的公爵)。由此,艾米莉晚年的选择,竟与卡罗琳的经历殊途同归:遵从内心,不顾流言。

我非常喜欢这部改编自斯特拉·蒂利亚德(Stella Tillyard所著《贵族世家:卡罗琳、艾米莉、路易莎与莎拉·伦诺克斯(1740–1832)》的剧集,表演出色,节奏完美,也激发了我对相关历史的兴趣。一部好剧,莫过于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介绍一部好剧,我也享受了你精彩剧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