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随着更多的中国家庭开始投资海外股票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基金公司发行了跟踪国际股市的QDII基金。
比如,在2019年8月,中国只有150只QDII基金,总规模仅为800亿元左右。到了2025年8月,QDII基金总数达到了320只,总规模增长到了约8000亿元。
也就是说,在6年内,QDII基金的总规模增长了10倍,平均每年增长46%!这样的增长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而其中,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基金最引人注目。原因很简单:在过去二十年里,纳斯达克100指数的收益率远超标普500指数。比如,过去15年,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9.5%,而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4.6%,二者相差4.9%。
那么,我们如何挑选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纳指基金呢?
一、纳指基金的基础数据
我先前分析过,在挑选指数基金时,我会考虑下面三个因素。
1、基金的规模,越大越好。
太小的基金,流动性就比较差。那么我们在场内交易的时候,付出的买卖价差成本就比较大。
2、基金的历史,越久越好。
毕竟,我们需要时间考察基金跟踪指数的能力。
3、 基金的费用,越低越好。
影响指数基金收益率最重要的参数就是费用。如果一个指数基金的资金全部用于持有指数里的公司股票,那么指数本身的收益率减去费用,就等于基金投资者实际能够取得的收益率。
因此,如果有两款基金跟踪同一个指数,而且跟踪误差相同,那么费用低的基金,往往更值得选择。
例如,美国的Invesco公司先后发布了两款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分别是QQQ和QQQM。QQQM的管理费为0.15%,而QQQ的管理费是0.2%;前者比后者低0.05%。
截止2025年9月底,过去3年,QQQM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30.99%,而QQQ的年化收益率是30.93%。前者比后者高0.06%,这几乎和二者管理费率的差异(0.05%)一模一样。正因如此,我更推荐QQQM,而不是QQQ。
但是,当我们仔细考察国内的QDII基金时,上述逻辑似乎不成立了,费用并不能完全决定指数基金的收益率。下面我就仔细分析一下。
我们看几个规模最大、发行时间超过两年以上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它们分别是:
下表是它们的基础参数,其中费率包括基金管理费和托管费。
场内ETF | 场外 | 规模 | 费用 | 发行时间 |
513100 | 160213 | 150亿 | 0.8% | 2013 |
159941 | 000055 | 260亿 | 1.0% | 2015 |
513300 | 015299 | 90亿 | 0.8% | 2020 |
159632 | 040046 | 95亿 | 0.8% | 2022 |
159501 | 016532 | 70亿 | 0.6% | 2023 |
159513 | 000834 | 60亿 | 1.0% | 2023 |
159659 | 019547 | 50亿 | 0.65% | 2023 |
159696 | 161130 | 28亿 | 0.6% | 2023 |
如果单纯从费率上看,嘉实的159501和易方达的159696是最低的(0.6%),而广发的159941和大成159513是最高的(1.0%)。由于159501的规模要比159696的规模大很多,因此,我先前更推荐159501。
可是,如果我们分析它们的收益率,就会发现它们的表现层次不齐。
截止到2025年9月底,这些基金半年、一年、两年的累积收益率如下。如果基金的历史超过三年,我也列出过去三年的累积收益率。
场内ETF | 半年 | 一年 | 两年 | 三年 |
513100 | 26.3% | 29.2% | 65.4% | 123% |
159941 | 23.5% | 26.6% | 62.1% | 118% |
513300 | 23.1% | 26.0% | 62.5% | 115% |
159632 | 23.5% | 25.8% | 60.3% | 缺 |
159501 | 26.0% | 26.8% | 62.2% | 缺 |
159513 | 23.9% | 26.4% | 59.9% | 缺 |
159659 | 25.2% | 27.2% | 62.5% | 缺 |
159696 | 26.5% | 27.3% | 63.8% | 缺 |
从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很显然,单纯用基金费率的不同是无法解释上述收益率的巨大差异的。那么还有什么隐藏在背后的因素呢?
二、影响基金收益率的因素还有哪些?
我觉得最明显的因素是场内基金溢价的差距。如果两只基金最初都没有溢价,而当下基金A的溢价比基金B高,那么A目前的收益率就比B高。
另外一个因素是基金的持仓。众所周知的是,这些基金公司必须从国家外汇管理局那里拿到外汇额度,才能将投资者申购的人民币换成美元购买美股股票。如果基金公司当下没有外汇额度,就只能把人民币现金存在存款账户里,收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利息。
这也解释了,为了尽量保持现金的比例低于一个阈值(通常是5%),基金公司不得不限制场外的申购数量,也就是限购,甚至短期关闭申购。当然,投资者在券商账户里交易场内基金是投资者之间倒手,不受基金限购的影响。
如果一个基金持有的现金比例过高,那么该基金跟踪指数的能力就大打折扣了。
比如,如果一个基金A把95%的美元持仓买入纳指成分公司的股票,而其余5%的人民币放在存款账户里,利息率仅为0.3%。如果我们排除溢价的波动,并不考虑分红税,该基金的理论收益率就是:
95% × 纳指指数收益率 + 5% × 0.3% - 基金费率
以2025年为例,从2025年初到9月底,纳斯达克100指数本身的收益率是17.9%。如果该基金没有溢价波动,基金的费率是0.8%,它的收益率就是:
95% × 17.9% + 5% × 0.3% - 0.8% = 16.2%
而如果有另一个有着同样费率的基金B,它的金比例只有2%,那么它的收益率就是:
98% × 17.9% + 2% × 1% - 0.8% = 16.7%
很显然,基金B比基金A的收益率高了0.5%!
由于在任何时候,各个基金公司获得的QDII资金额度不同,而且基金公司在不同基金之间分配的额度也千差万别,我们可以考察单个基金过去三个季度的平均现金比例。现金比例越低的基金,其潜在的跟踪误差就越小。
下表是上述纳指基金的当前的溢价和持仓中的现金比例。
场内ETF | 当前溢价 | 平均现金比例 |
513100 | 3.4% | 4.6% |
159941 | 1.6% | 8.8% |
513300 | 0.8% | 4.2% |
159632 | 0.8% | 8.0% |
159501 | 1.0% | 5.2% |
159513 | 0.8% | 16.8% |
159659 | 0.6% | 3.0% |
159696 | 1.1% | 3.2% |
从上表可以看到,溢价最高的基金,刚好就是表现优秀的国泰513100,而它的现金比例也是相对较低的。
而存款比例最低的基金,就是成立较晚、规模较小的招商159659和易方达基金159696。而易方达159696半年的表现也刚好最为亮眼。
相反的,现金比例高企的大成159513、广发159941和华安159632,恰好是表现比较糟糕的基金。
这些数据,再次印证了我的假设:除了费率之外,溢价波动和现金比例也导致了这些基金收益率的巨大差异。
当然,基金价格的溢价是可以波动的,而基金公司在未来获得外汇额度的数量,也是无法预测的。如果一个基金公司突然获得了大批外汇额度,也有可能把现金比例降下来。
三、纳指基金排行榜
综合考量费率、近期跟踪误差和规模,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排行榜。
当然,这个排行榜会在未来发生变化;影响因素包括新基金的加入、基金费率的调整、基金公司获得新投资额度的差异等等。
而在当下,我觉得我们最好投资黄金梯队里的纳指基金。
另外,有些基金公司发行的纳指基金,没有场内ETF而只有场外。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标准选择基金,尽可能挑选低费率(包括管理费、托管费、申购费和赎回费)、低现金比例、成立时间久、规模大的基金。
注:文中数据主要来自天天基金网,Morningstar,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
附:纳斯达克100指数历年收益率
延伸阅读:
谢谢!很多读者问我这些问题,我就花些时间写了这篇文章。
的确如此!513100是国内最早发行的纳指基金,表现优异,溢价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