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逢凶化吉 吴玉棠衣锦还乡(2)吴玉棠中举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至清代的咸丰年间。
日后成了崔瑞亭岳父的那个吴孝廉,名叫吴玉棠,出生于高邮城北西街土坝口的一户普通人家。土坝紧挨着大运河的御码头。
那年月,社会底层人士要争取向上层流动,唯一的通道就是科举考试制度。普天下莘莘学子,无不为了一个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达到的目标而用功奋进,吴玉棠便是其中之一。他幸运地挤进了那个“极少数”,于光绪二年,发解丙子科,中了举人。那年科考,全高邮中举的,唯吴玉棠一人。
不少文学作品制造了一个假象,让人误以为中了举人就能当官。就像范进中了举,马上联想到即将来临的荣华富贵,喜极至癫狂。就连他的老丈人胡屠户也觉得从此有了依靠,再不用杀猪卖肉赚那点辛苦钱了。
哪里有这么好的事,起码到了光绪时代,举人入仕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吴玉棠中举以后,在家候补了多年也没等来委任命状,他只能顶着老爷、孝廉的名号,在高邮教书为生,依旧是清贫度日。
十年以后的某天,有媒婆登门找吴老爷,说那湖西的菱塘桥新近出了个进士,叫崔瑞亭,原在其父亲的药店做大夫,考得功名之后已得了委任,打算先娶妻再去浙江走马上任。都说吴孝廉家的小女儿是百里挑一的美人,配那有才有貌的崔进士,无论怎么说,都是无比的般配。吴家人一听,也觉着很好,请算命先生看了两人的生辰八字,也好!天作之合。
两边都是读书人家,一会亲,双方甚是投缘,高高兴兴地定了亲。好日子一到,崔家人天没亮就敲锣打鼓到高邮镇来接新娘。迎亲队伍在城北御码头过了摆渡,翻过湖堤就见着花船在湖边等待,一行人上了船,张起满帆,沿湖岸顺风使舵,正午前便到菱塘。来看新娘子的人把码头围得水泄不通。新娘的花轿抬过跳板上岸前行,约走一里远的路程就到崔家。看热闹的人们也一路跟随。
在这之前,崔家为了给儿子办喜事,在后院又接了一进三间,张灯结彩作新房。新娘子一进家门,按高邮风俗,要吃“三道茶”,也就是要上三道早茶,分别是红枣、莲子、汤圆。食毕,新娘就改口唤新郎父母为爹娘,新娘自此便算是夫家的人了。婚宴后还要闹洞房,但洞房必须在午夜前关闭留给新人,其余人等各回各家,喜事结束。婚礼次日新郎陪新娘回娘家,吴玉棠一家人见新郎谦逊随和、不摆架子,满心欢喜。
把女儿嫁到湖西崔家的第二年,吴玉棠的官运冷不丁地冒了出来。
在京城陆军部任主事的宣哲是高邮人,他是吴玉棠读书时的同门旧友。此人诗书画都是高手,且精通古玩鉴定,朋友也多,在京城混得是风生水起。日后,著名的“京城四少”之一,袁世凯的公子袁克定,便是拜了宣哲为师。
这年,宣大人回高邮省亲,专门找过吴玉棠,说是陆军部现有一缺,虽然职位低,但也是个八品的官职,不知吴兄可愿低就。如果愿意的话,他可以在朝中上下活动一番,帮老朋友踏上仕途。吴玉棠想着,这大小也是个京官,总比私塾先生的地位高得多。于是,他当下就答应愿意前往。事不宜迟,他不日就随着宣大人一同进了北京,通过宣哲的努力,加上吴玉棠的品行和才能也得到了京城官员的认可,他终于获得委任,即刻就去陆军部履职。
新差事薪水不多,但清闲,无非是这里跑跑腿、那里打打杂。吴玉棠忠厚老实,与人无争,在陆军部一做便是十余年,官位提升虽慢,心情倒是十分的愉快。
这一年,宣哲大人另有高就,调离了陆军部。新来的主事带来了自己的人手,吴玉棠便被调至北京城的江擦门做了一名门丁的班领,也叫门吏。江擦门是民间的说法,其实就是左安门,位于外城南垣东端,门上建有箭楼,从登城马道下来一拐,迎面的一排平房便是公干和吃住的值房。来到这较偏僻的所在做个小头目,对于京中官吏来说是非升反降了。但他不在乎这些,自己已经年过五十,孙子也有了好几个,再干几年就要告老还乡,回高邮去尽享天伦。眼下还是以平安为重,无病无灾便是有福。至于官阶变低,也能想得通,运气不太好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岂不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年后,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最初带给他一个灾祸之相,后来却如戏剧一般,让他逢凶化吉,因祸而得福。
点击这里获取完整内容
《文学城》CuiGe的博客: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80563
《湖天一览楼》的专属网站:https://hutianyilanlou.wordpress.com/ 可获取完整内容以及相关影像资料。
版权所有 不容侵犯!
Copyright © 2023 Edward Xiaonong Cu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