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是中国文物向海外流失的真正罪魁
如今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除了以祖传和古时文化交流等合法方式出境的外,不是外界所言的仅仅是两大类型:战争劫掠和盗墓、非法走私。其实,还有被不为世人所知的第3种类型,而这第3种类型才是近60年中国文物流失的主因,而且中国文物流失数量在近60年里可谓 是真正的天文数字。
年逾80岁的中国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曾说:所以文物进出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问题,还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
诞生于上世纪1960年中共制订的《文物出口鉴定参考标准》由此沿用了47年,除文革初期最混乱的两三年外。文革以后,标准执行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工作人员简单地认为1795年后文物都可出口,因此放行了一些不该放的东西,中国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回忆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淘洗,国内文物结构和存量已发生改变,据一些业内人士介绍,《文物出口鉴定参考标准》未限制出口的文物因存量越来越少而愈显珍贵,有些时间段的文物甚至出现空档和因中共建政后长期严重的贸易出卖流失而导致的缺失开始浮出水面,如清嘉庆、道光年间文物如今在国内市场上已绝少见到。
从1949年开始,直到1988年10月,中共国家文物局才下文叫停了外贸批量出口文物。这期间近40年,中共外贸、商业、文物部门(以外贸部门为主)一直在有计划地、组织其所谓的一般文物批量出口,作为创汇商品,以换取所谓文物贸易出口外汇,支援中共所谓的经济建设。我们国家当时很穷,又很需要外汇,那时哪有多少可供出口换外汇的商品呢?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很单一,所以文物就成为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曾任中共北京文物出口鉴定组组长的章津才,作如上寥寥数语,就轻松开脱了这段不为众多中国人所知的隐蔽的外贸创汇历史。
中共的外贸出口文物一般由各地经营单位从社会征集,尤其文革期间,不少查抄文物充入其中。按中共规定,外贸出口文物只能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出境,由当时4家口岸的文物出口鉴定机构检验并办理相关手续,但因只有标准而没有数量限制,外贸出口文物数量庞大,由此被人为撕开一个巨大的文物外贸破口。
据文物外贸统计显示,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20年短短时间里,中国每年出境文物就达百万件以上,合计就被中共合法盗卖了2000多万件文物,中国文物的悲惨命运,在中共独裁专制的昏庸统治下,冰山始露一角。如此庞大的文物外贸天文数目,令人触目惊心,国家无数文物珍宝,就这样被中共政府合法、无限量限制地被卖到了海外。而这样的实情,又有几个中国民众知晓,而被所谓合法贸易流失掉的文物,得来的款项,就更是一笔糊涂账,中共官方讳莫如深,至今无人知道相关款项的具体去处。
如今提到中国文物保护,都说是费钱的事,而实际上,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中共尽管实行所谓少出高汇,细水长流的特许出口政策,但作为中国少有的硬通货文物,而实际操作却如上文所披露的文物无限量限制出口,成为创汇的重要来源之一,而文物损失所导致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中共却不管不问。为了解相关数据,某报记者(为保护国内当事人,暂不列名字)曾专门询问中共外贸、商务等部门,却一无所获,但我们还是能从零散的数据中,窥见中国文物出口冰山一角:
资料显示,广州市文物总店1960年7月至1991年创汇总额达5219万元;北京文物出口鉴定组(今北京文物出境鉴定站)1973年至1986年间鉴定出境文物(包括旧工艺品)468万件,截留文物30万件;在外贸批量出口被叫停的1992年,全国99家文物商店中54家有外销权,销售额1.2亿元。
而文革最混乱的两三年间,中共文化部门其实名存实亡,文物出境标准在中国很多地方被人为搁置,相关文物外贸工作人员对之更弃之不用,导致外贸出口文物几度严重失控、泛滥。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革结束10多年后,中共才大言不惭地对外宣称他们的外贸出口文物历史画上了句号。而事实是,画上的仍只是逗号,中共现实的文物贸易批量出口还是远没有结束停止,只是出口总量上稍有下降而已,这根据上文的数据资料就已不难看出。
我们意识到,出去的太多了,如果都出光了,这段历史就可能变成空白。所以我们认为不应该再出口了。1985年年底,时任中共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的吕济民和我一道参加由胡耀邦总书记主持的一次关于对外交往的会议。会议上,有人提出外贸批量出口文物应当停止。这一建议得到外贸部参会的一位副部长的大力支持。会议最终作出停止外贸批量出口文物的决定。文物专家谢辰生回忆说。
1986年6月,中共文化部文物局迫于多年来文物贸易流失严重的现实,开始向北京市文物局、天津市文化局、上海市文管会、广东省文管会办公室发出《关于立即停止对外贸易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外销文物鉴定放行的通知》,外贸库存文物被要求全部移交到文物部门。
时任中共北京文物出口鉴定组组长的章津才是1985年调入北京文物出口鉴定组工作的,正好经历了这段时期。据他回忆说:文物移交前两三年,外贸部门听到了风声,就突击出口文物。那时我们的工作量很大,成批地验放文物,北京地区文物出口达到最高峰时,一年有四五十万件文物出口(外贸部门的大约占了80%),有8家单位经营这项业务。叫停外贸出口文物后,(文物)出口量大大缩减。北京口岸出口的文物一下子从几十万件变成几万件。变化很显着。
尽管这一变化的影响持续至今,加上社会环境的变迁,审核出境文物相比以往下降,但中共1949年以来的专制文物贸易出口体制,已经导致了中华民族无法估量的文物损失,中国文物持有总量的锐减和珍稀文物的损失尤其无法弥补。
现在向我们申报出境的大都是复仿制品或一些民俗物品,连文物都很少见到了,2008年北京文物进出境鉴定站站长陈平说。安徽省的情况也类似,上世纪90年代,我们每年要鉴定上万件出境文物,现在一年就鉴定几百件。安徽文物进出境鉴定站站长周晶晶介绍说。有的鉴定站甚至多年没有办理文物出境业务了。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尴尬现实是,在文物走私猖獗时期,合法出境渠道成为非法出境刻意规避的对象。上世纪80年代末期,尤其是90年代初,由于中共文物市场监管不力、打击文物犯罪力度不够,大量珍贵文物被走私出境,出现在国际拍卖市场,给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严重损失(部分查获走私文物情况见柱状图,略)。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至2002年,中国海关查获走私文物2.5万件。文物走私之所以如此猖獗,是因其令人咋舌的暴利。
(1966年8月北京中学红卫兵到东四大街一户人家去抄家,看见室内摆放着一只青花瓷瓶,一个红卫兵手持木棒挥去,顿时青花瓷瓶成为碎片,周恩来知道后痛心地说:这些文物我们不要它,还可以出口换汇嘛,为什么要毁掉!---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