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凄美情缘 第十七章

(2023-06-21 17:18:42) 下一个

第十七章

 

迟云州参加过体检,回到北方石炼第二天,厂领导召集同学们开会。在会上,邹科长讲:“首先,我代表厂领导,热烈欢迎同学们,加入我们建设四个现代化的行列!“大家热烈鼓掌。

 

”同学们,我国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央政府在这新的五年计划中将在石油化工产业总投资150亿,去年我国已经与英国一家跨国石油公司签约,通过这个合约,我们将于英国石油公司合资并引进技术,创建一个年产千万吨的北方石炼,简称北方石炼,是勘探海洋石油和提炼石油大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此项目第一阶段的投资是一个亿。明年开始建厂,计划1985年试产。北方石炼的职能是将原油经过蒸馏,催化,脱蜡,重整等工序提炼出各种燃料油如汽油,煤油,柴油,航空喷气油,船舶锅炉油,以及石蜡,沥青等多种石油化工衍生产品。北方石炼将设在J市西北三十里处的郊区,初级占地面积两万公亩,距离海港和东部石油基地都很近,刚刚开始筹备,属于国营单位,部级领到。由于北方石炼将从英国引进技术和设备,届时需要一批英语翻译人员,而这批翻译人员就是在座的每一位,希望同学们努力学好英语,同时还要学习石油化工专业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一些技术专业上的名词和术语……”

 

邹科长讲完话,大家热烈鼓掌。接着陆科长发言,谈及同学们学习时间为两年,毕业后将会领到由省教育部批准本省大学同意的大专文凭,享有24级行政干部待遇。

 

最后,班主任龚老师讲:“我们特别从本省大学请来蓝教授给同学们兼职教授英语。蓝教授早年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有深厚的英语功底。我们还请了袁老师负责兼职教石化专业课。袁老师是北方石炼新调来的工程师,在石油化工领域,有多年工作经验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本来厂领导计划让同学们全职学习两年,但由于建厂的设计方案和部分英语资料已经到位,而调来参加建厂的工程兵队伍,急需我们尽快把英文资料翻译出来,所以厂领导决定要求同学们一边学习一边翻译,除了星期天外,以后每天上半天课,一堂英语,一堂石化,半天做翻译工作。具体课程表还在设定中。翻译资料由袁老师根据工程的先后缓急分发给每一位同学。开始时同学们的译文由蓝教授批阅。厂领导知道,这对刚进厂的同学们来说,还没有完成训练,就进行实战,是很大的挑战。但厂领导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迎接挑战,克服一切困难,胜利完成厂领导交给的任务。下面请袁老师给大家介绍有关炼化厂建设的主要阶段。请大家鼓掌欢迎。”掌声。

 

袁老师站起身来,走到教室前面,两手扶着课桌说:”炼化厂的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今天我只能给同学们介绍几个主要阶段:

选址阶段:工程师和地质学家勘察土地,根据因素如可达性、临近原油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可用性来确定最佳位置。

工程设计:包括制定总体规划,详细的工程图纸和炼油厂各组件和设备的规格。

采购阶段:采购炼油厂的组件和设备。

场地准备:包括场地挖掘、平整和基础工作。

安装阶段:安装主要的工艺装置,包括蒸馏塔、加热炉和反应器等。

管道系统:安装管道、阀门、泵和控制系统。

电气和仪表:安装电气系统和仪表设备,包括控制面板、变压器和仪表传感器。

调试和启动:测试单个装置、集成各种装置以及测试整个炼油厂运作系统。最后,炼油厂启动,炼油开始。

关于每一个阶段的细节,我将会在以后的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 “

 

开课的第二天上午,蓝教授上课开始时讲:“同学们昨天的译文我都看啦,同学翻译得还都不错,云州同学翻译得最好。同学们的翻译有些地方不很准确,没有翻译出原文的意思。同学们刚开始,可以理解,我会帮助你们纠正。”

 

九月中,大学已经开学半月多,他仍未得到任何所报学校的录取通知。他跑到市教育局询问,结果是没有得到任何答案或帮助。晚上,他到了市图书馆,给教育部写信询问。次日,他拿着信给表哥看,征求他的意见,并请他修改。

 

“我看你还是算了吧,不会有人理你的。”表哥大约三十岁,俊朗的脸型,带着眼镜,风度儒雅,见多识广,精明能干,反应机敏,很有才华,由于家庭的经历,颇懂人间世态,善于应酬,乐观健谈。表哥本来成绩很好,若是在正常社会,自是前途无量,然而因受父亲政治背景的影响,文革前没能进入大学,现在已经结婚,年龄已经超过高考年龄的限制,故无法参加高考,无奈生不逢时,只可惜了一身横溢的才华。

 

“表哥,你还是帮我看看吧,不试怎么能知道?”

表哥接过信,因狭小简陋的房间里,刚能转开身,没有书桌或椅子,便把信放在一个小板凳上,蹲下一边看,一边用笔删改,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你这么写,他们是不喜欢的……他们是不会理会你这些说辞的……”

 

修改好后,迟云州又到图书馆誊写了一边,然后寄出。他并不报多大希望能得到教育部的回复。他一天一天地等着,期望随时能收到教育部的回信。

 

然而,一天又一天,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已经一个多月,仍没有收到回信。他失望了,悲观了,绝望了。他不清楚,只感到自己的无奈,感到自己命运任人摆布的无奈!这时他的心情,无人能够理解。此后的许多天,他变得极为消沉,茶饭无味,学习无心。那是他生来感到最绝望的一段日子。他感叹自己小学辍学,升初中被拒,北方石炼录取被拖延,现在又遭大学的拒绝,自己的求学经历是如此坎坷,可这一切,都不是他的错。

 

他终于失去了多年梦寐以求进大学的机会。而这机会,来的又是那么不容易。

 

上课期间,迟云州和蓝明习惯性地坐在最后一排,只是他近来常常感到头疼,无法专注听讲,这是以前未曾有过的,大概是因营养缺乏而又脑力劳动过度造成的。

 

宇君婷和孙芳也习惯性地坐在最后一排,经常轻声私语。上课和工作之余,同学们都很开心,经常唱当时的流行歌曲。唯独云州,心中总是郁郁不乐,尽管他也经常随着同学强颜欢笑。

 

不久,他收到母亲的来信,打开一看,原来是碧南星从北大寄来的信。信中说他已经考入北大哲学系,并说因为政治背景,开始被拒,后来一名教授看到自己考试的优异成绩,在教授的强烈要求下,学校最终录取他,所以在学校开学半月后他才收到录取通知书。最后很关切地问及云州的近况。

云州高兴地给他回信,为他考取北大表示祝贺,并讲述了自己考学的波折,而自己报考的一所大学就在北京,可惜至今没有消息,尽管分数远超过录取分数线。

 

一天傍晚,迟云州和二弟坐在桥头旁的江岸上。

“母亲来信说你在表哥的木材厂做临时工,所以我下了课就来看你。你是怎么找到的?能做多久?”迟云州问。

“是表哥介绍的。大概可以做三个月。家里农活都忙完了,正好出来打工。”

“都是做些什么工作?“

”主要是锯木料。“

”千万要注意安全,也不要太累。“

”哥,没事,这些活我们以前在家时都经常做,熟手。“

迟云州点点头。

“哥,你真了不起!今年咱村里就你一个考上大学,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你只上了小学四年级,把你传的可神了。”

“其实没有什么。正规的大学到现在都没有给我录取通知。”

“那北方石炼不也是很好吗,听说还是国营单位。”

“是啊。不管怎样我总算走出来啦。我们家就那么一点地,要是都在家,将来成家,盖房子要很多钱,还要占地,让父母负担太重太操心,人口再增加,可耕地越来越少,怎么养活?”迟云州看看二弟,又说:”我不在家,以后就靠你照顾父母了,将来有能力,我会给家里寄钱。“

”哥,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父母的。“

”小弟还在上初中,尽量不要耽误他,希望他将来也能考上大学。咱姐已经被耽误了。听说咱姐当初成绩也很好,本来是可以转到县城重点中学的,结果文革开始,学校停课,她刚上完初中。小弟的时代比我们好,希望他能够一切顺利。“

”哥,我会支持小弟的。他小的时候贪玩,现在好像比较用功啦,可能是受到你的影响。“

”你小的时候更贪玩。”二弟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迟云州笑着看看二弟,接着说:”其实,我小的时候也贪玩,只是没有贪玩到逃学,但也没有很在意学习,后来大了,才想读书。“

“哥——都数我没有出息啦。”

“二弟,可别这么说。我当初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考学的机会,更没有想到还能歪打正着地考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运数和活法。你现在只需要考虑打工赚钱就好了,不像我,还要读书,不能赚钱。”

沉默……

“咱两个大伯家的干哥和坤哥哥,据说成绩也都很好,只可惜,文革开始,又因出身不好,现在年龄都已经超过招生年龄上限,一生的前途都被耽误了。“

沉默……

“哥,你看,我的手表漂亮吗?”

“哦,你什么时候买的?我看看。”二弟摘下手表,递给迟云州。

“真漂亮啊!多少钱买的?”

“三十块钱。去年冬天打工赚的钱买的。”

“行啊,二弟。”

“哥,送给你啦。”

“什么?那怎么行啊?“

”真的,哥。我想你的同学一定都有手表,只有你没有,那多不好啊。“

”哎呀,那有什么,我从来不跟别人在物质上攀比。再说我们上课睡觉都在一个小单位里,该做什么,跟着同学就行了,有没有手表,没关系。“

”哥——你堂堂大学生,怎么能不戴个手表呢?你拿着吧。“二弟与他反复推让起来。

”不行,不行,君子不夺人之好,哥怎么能拿你喜欢的手表呢?“

”哥——你是我哥吗。要不你先戴着,等你有工资了,再帮我买个更好的?”

“那你呢?没有手表,有时上班耽误了怎么办?”

“我啊,很快就可以领到工钱了,领到钱,我可以再买个吗?“

”那好吧,我戴一段时间,再还你。“

”哥——我送给你的,不要还——“

”好,那谢谢你啦!“

”哥——谢什么?“

迟云州又欣赏了手表一番,便戴在手上。

”哥,听说你以前捡到过一个手表,后来你还贴了个告示,丢表的人后来找上门,你还给了人家,是真的吗?“

”嗯,真的。那是五年前的一天,我骑自行车去县城,在途中捡到的。回家后,我用毛笔写了个告示,贴在路边树上。不久,有两个人上门认领,结果不对,可能是冒领。又过了一个多月,有一个人到我们家认领,结果他对手表的描述完全准确,而那人看起来是个吃计划的,我就给他啦。“

“那手表是什么样的,比我的这个好吗?”

“那当然,后来听说那是一个七十多块的手表。”

“那时我们一家人几年也存不了那么多钱啊。哥——那你没有想自己留着戴啊?”

“想过,但我觉得那样不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不应该占有它。再想想,那丢表的人一定很着急。就像你如果丢了自己的表,你一定会想着有人捡到能还给你,不是吗?”

“嗯。哥,你说得对。”

“第二天,那人带着两只鸡和一包糕点又来到我们家,表示感谢。其实我并没期望人家感谢什么。谈话间得知那人是在几十里外一个镇上工作的。那两只鸡和糕点,他大概也要花个十几块钱。看他那么远骑车过来,那么诚心,也就收下了。当时你不在家,母亲知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