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凄美情缘 第二十九章

(2023-06-21 17:48:17) 下一个

第二十九章 

 

“那你爸爸被下放到什么地方?”云州问。

“J市几十里外一个采石场。“

”那你爸爸一定吃了不少苦。“

”我十六岁那年的冬天,妈妈让我给爸爸送身棉衣。我下了火车,再乘汽车,下了汽车,还要走十多里的路。到了地方,守门的年轻人很冷酷,说没有证明,不让见。当时我无奈地哭着哀求,后来出来一个年级大一点的,看我那个样子,对那年青人说:“让她见见吧。 ” 我等了一阵,那年轻人带来一个男人,瘦骨嶙嶙,满头乱发,胡子邋遢,像个五、六十岁的乞丐老人。我好奇,心想,这是谁啊?难道是我爸爸?我爸爸还不到四十岁,怎么会是这样子?我还在疑惑、犹豫,那老男人突然来到我面前弯下腰,握住我的手说,婷婷,你怎么来啦?这时,我才抱住爸爸,哭着说,爸爸,你怎么变成这样啦?爸爸激动地说,我很好,以后你不要来啦,来这里很不容易,告诉你妈妈,你们要好好表现,跟我划清界线,不要管我。爸爸用手握住我的手。他的手粗糙得可怕,像个百年榆树皮。“

 

云州用手轻轻抚摸几下她的肩膀。

君婷迷茫的眼睛看着远方,长叹一声,接着说:“回来的路上,天色阴沉,又近黄昏,不久下起了暴风雪,顿时是天地茫茫,风雪呼啸。我用头巾紧紧包住头,迎着刺骨的寒风,身子向前倾斜着,弯着腰,埋着头,尽量避免风雪直击面部,尽管这样,雪花夹着雪粒,犹如无孔不入的沙砾,还是像子弹一样,击打着我的脸部,就这样,我艰难地一步一步吃力地往前走,已经过了一个村子很远,希望快点到下一个村子,找个人家避避风雪,然而,下一个村子还是看不见。我已经筋疲力竭,停下,无奈地望着茫茫天地,只见雪花不知疲倦地随风乱舞。当时的情景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天苍苍,地茫茫,风雪漫漫,唯我孑然一身。我无奈,有点害怕,我必须坚持往前走,我不能在这里冻死,爸爸在为我担心,妈妈在等着我,我必须活着回到家。视线越来越低,走着走着,走到一个上坡处,我摔倒在雪地里,失去了知觉。”

 

君婷顿了顿,继续说:”等我醒来,发现我躺在一个村民家的床上,在一盏昏昏的油灯下,看见床边站着慈祥的老大娘和大爷,旁边还有一个男孩和女孩,跟我年龄差不多。老大娘见我醒来,便说,孩子,你可醒啦,然后端着一碗热粥说,快喝点热粥,暖暖身子。后来听说,是老大爷路过时看到我,把我背到家里的。“

”多亏遇到善良的老大爷。”

“我终生都不会忘记老大爷一家对我的救命之恩。”

“是啊。看来不管在多么黑暗的环境里,总还是能看到善良的亮光。“

”有人说人性善,有人说人性恶。其实我觉得,总体来说,人的基因里,有善,也有恶,但有的人可能善心多于恶心,有的人恶心多于善心。”

 

“我认为,人之初,是懵懂的,没有善恶意识,没有私心意识,需要关注时,只有基于本能的哭叫,渐渐长大后,慢慢有了私欲,也有了善恶意识,但环境又会影响人性善恶的比重。“

 

”多年前,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农夫,回家途中,在山上遇到一个受伤的狼崽,把狼崽抱回家,给它疗伤,喂养它。狼崽长大后,农夫放它回到自己的族群。一天,农夫上山时不小心摔下山崖,昏了过去,等醒过来时,却见他救过的那只狼正坐在身旁守护着他,后面还有几只其它的狼。那狼见主人醒来,高兴地唧唧哇哇叫个不停,趴在主人身上,与主人亲热。这说明,教育和环境对幼小生命的影响。狼崽在善意的环境中长大后,遇到主人时,不仅没有恶意伤害,还懂得报恩亲热,尽管它回到狼群后,仍然保留着大部分狼性。“

 

”如果狼崽从小是在狼群里长大,那情况就不一样啦。“

”所以儿童时期的教育和环境会对后来善恶的意识影响深远。就像婴儿开始是健康的,但后来随着环境的不同,会生出各种各样的疾病。”

 

“是啊。在不同的环境里,人性的善恶会有不同的表现程度。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思维决定人的行为。在利益驱动、丧失理性的疯狂环境里,人性恶会曝露极致,人性善会被深深掩埋。“

”就像那乡村农民,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环境里,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显现的都是农民的淳朴和善良。“

“因此,政府和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宣扬善良和正义,拼弃邪恶和不义,制造和维护一个发扬人性善的社会环境,确保社会的和谐。”

“如果有未成年犯了法或做了违反道德的坏事,大部分社会都不追究其法律责任,这是因为未成年人还不足有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

“不过,其家长应当负有一定的责任,政府也有一定的责任,社会也有一定的责任。家长应当循序渐进地教育小孩有关道德意识和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学校也应当从小学开始有关道德意识的教育。”

“如果学校不给孩子们讲道德观念,社会上宣扬放纵的又是各种斗争或尔虞我诈,孩子们最善于效仿,结果害了孩子。”

沉默...... 

 

“那你爸爸一直在采石场吗?“云州问。

”过了两年,由于身体原因,爸爸被换到一个劳改农场,也许比天天搬石头好些,但总算熬到平反,有些人根本没有熬过来。“

沉默...... 

 

“那你的中学都是在乡下上的?”云州打破沉默,问道。

”嗯。我的中学都是在乡下上的。上高中时,每逢麦收季节,我们都要停课一个星期,去割麦子。暑假期间,就在田里干其它农活。”她停了下,眼睛凝视着前方,青春的面孔显露着无限惆怅。

 

“那你在乡下都是干些什么活啊?”

“除草,施肥,喷药等。反正什么活都干过。特别是夏天在棉田里喷药,为了最有效地杀虫,越是炎热,越要在烈日下喷药。在炎炎烈日下,一趟趟背着几十斤的喷雾器,每一次都是汗流浃背,一不小心,有时遇到一点乱风,药雾还会被吹到自己身上、脸上。有一次,我因中暑加上农药中毒,昏了过去,被疾速送到医院抢救,才算活了过来。“

”这些都是我干了多年的农活。真没想到,你曾经吃了这么多的苦啊!“

”身体的劳苦,还不算什么,毕竟别人也是这样。但政治上的高压,却能摧毁人的精神和意志。妈妈就是在非常的压抑中战战兢兢熬过来的。

 

在这种家庭遭遇的岁月里,我整天担心着爸妈,又加上到处都躲不开的歧视目光,我的童年只能在高度的压抑中度过,在没有童年的岁月里度过了童年。 “说到这里,她迷茫的眼睛望着远方,顿了顿,长叹一声:”唉——现在总算熬过来啦。 “

 

迟云州满怀同情地说:“我可以想像一个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城市少女,伴随着世人的冷眼,被迫下放到贫穷落后的荒村避壤,那是何等的反差啊!”

 

沉默……

 

“一个终日运动中的社会,犹如一个充满永无休止汹涌波涛的海洋,当运动的波涛席卷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时,谁又能躲开被波涛卷入和冲击的命运?百姓又怎能休养生息呢?“迟云州打破沉默。

“其实,平时大部分老百姓期望的并不高,只希望能在一个风平浪静的环境里,又一定的自主权,过自己安安稳稳的日子。“君婷说。

 

云州接着缓缓地说:”1966年春末,文革波及到我们的小学,学校里有老师煽动学生,揪批另外两个老师,几天后,带头煽动学生的老师又被其他老师揭发批判。我那时头脑很简单,看到其他同学写大字报,不甘落后,也写了一张打油诗大字报,贴在墙上,嬉笑我们的一个体育老师。当时,我完全是跟着凑热闹,尽管自己的行为不会给老师带来实质上的伤害,但那毕竟有违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那你参加红卫兵了吗?“

”没资格。暑假的一天,当地中学的一群红卫兵来抄我们的家,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不对的。我们的土墙草屋很小,没有多少东西,他们折腾半天,除了爷爷的两本古版书籍被拿走,并无其它四旧的东西。那两本书,我以前曾经看到过,没看懂什么,当时也没兴趣,至今不知那是什么书。他们抄过家,便把父母带到不远处的场地,和村里其他五类分子一起,包括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们,在红卫兵和村民们围成的圈里,在夏日中午的烈日之下,被强行跪在小砖块上,低着头,忍受着一阵阵的批判、喝骂、拳打脚踢,还有此起彼伏”打到某某某“、”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等口号。“

 

“在那个时候,许多人拿对别人的打骂羞辱来炫耀自己的积极和能干,道德良知沦丧殆尽,这完全是由当时的政治环境造成的。”

 

“是啊。”云州顿了顿,接着说:“这一切,只是个开始。此后,这种类似的批斗会加上扫街、铲雪等各种各样的义务劳动便成了家常便饭,有时父母还要进学习班,后来,大队里为完成指派的五一六分子名额,父亲就被拉来充当五一六分子,林彪事件后,大队里为完成指定的国民党特务名额,也拉出父亲来充当国民党特务,真是荒谬至极。就这样,一家人在担心受怕中度过了最为黑暗野蛮的几年。”

沉默……

 

云州问:“那你高中毕业后就回城了吗?”

君婷说:“高中毕业后,托人介绍,我到一所医院工作,后来我考进了北方石炼,厂里让我兼职秘书和打字的工作。我爸爸早年留学英国,曾经是医学院的教授和系主任,妈妈是卫生科的科长,去年都给平反复薪了。蓝老师与我爸妈的经历很相似,所以我们两家经常来往。“

 

宇君婷顿了顿,看着云州,轻轻吟出普希金的诗词:

”假如生活欺骗了,不要悲伤,不要烦恼!忧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到!心儿永远向往着前方,尽管现在仍是无聊,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将会成为你美好的回望。“

 

云州说:”是啊,消极和悲观,怨天和尤人,同情和自怜,不能改变过去,只有继续前行,才能走出逆境。路会在茫茫的森林消失,生命会在黑暗的幽谷迷惘,希望会在无边的荒漠掩埋,只要你不停下,只要继续前行,终能找到前行的道路,找到生命的光明,找到未来的希望。“

 

云州顿了顿,又问:”你老家是在泰安,那你应该经常登泰山啊?“

“其实,老家离泰山还是有几十里路的。再说,在老家时,学校一放假,就要忙着在田里干活,没有时间让你去登山。所以,也只登过一次。你呢?“

”我也登过一次。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我跟表弟表妹到泰安姨妈家时,跟表弟表妹一起登过一次,回来后我还写了一首诗。

“什么诗啊?还记得吗?”

云州想了想,轻声吟诵:

“巍巍雄岳入云端,南天门下十八盘。

碧霞祠旁清幽寂,天街踩云若游仙。

绝顶一览宇宙阔,众山如丸云涛卷。

日观峰晨观东海,赤轮若出碧波间。

仙人桥头游人停,摩崖壁旁听松喧。

五夫松枝蔽日雨,落落孤高傲霜寒。

岱祠古柏三千尺,殿堂神雕意肃然。

玉祥陵墓依山静,孤魂常随月光远。 ”

 

“哇!你把泰山的景点从山顶写到山下!“君婷惊奇地赞叹。

”记得我们去的那天,游人很少,走在碧霞祠旁,显得格外幽静。站在绝顶北望,只见云海翻卷,许多山头仿佛漂浮在云海上的小岛,令我印象深刻,至今记忆犹新。”

“你还记得岱庙殿堂台基下有个《泰山刻石》吗?”

“记得,那是当年秦始皇巡游泰山时所立的,也叫《封泰山碑》,上面刻着丞相李斯的小篆。”

“听我爸爸说,李斯是把书法刻在石碑上的第一人,是中国书法的鼻祖,小篆第一人。”

“是。李斯还有一套书法理论。他强调写字时运笔要直缓转疾,轻重相间,舒卷自如。他的字体很有画面之美感。”

”除了《泰山刻石》,还有许多其他名人的石刻,如宋朝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陆机的《泰山吟》、曹植的《飞友篇》、乾隆皇帝的《汉柏图》等。“

云州笑着看看她,点点头。

 

有时他们谈着谈着会相视而笑,有时他们又沉默不语。即使不语,他们感到心心相印,感到在一起就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他们不愿打断这美好的时刻,直到夕阳西下,晚霞映天,才下山返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