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旁观者》- 读书笔记(一)

(2024-10-09 14:36:04) 下一个

这是经济学家Peter Drucker的一本回忆录,以旁观者的身份记录了他身边的人。读到一半就开始羡慕他的朋友圈,都是牛人。再读下去,开始羡慕他的朋友们,基本都是理想主义者,有明确的主张,坚持特立独行,能做到这几点,都是非常幸运的人,哪怕道路未必顺畅,但他们一直都在做正真感兴趣的事情,他们的人生都燃烧过,照亮过,热烈过,为了高于个人的目标,并有幸被这个特别的旁观者记录下来,让那份光和热继续。

每个章节就是一个人物。

老奶奶和20世纪:和老奶奶的趣事比起,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战之后奥地利的货币贬值幅度 “ 要7.5万个克朗才能买到战前1克朗能买的东西“。

真假佛洛依德:读到这篇,马上想到,我不久前写的随笔里提到,大多数人的记忆都会不由自主的,抛光遮瑕,很难不自欺欺人。 在佛洛依德这里就找到了完美佐证: “就其他方面而言,弗洛伊德可谓坦白得可以,特别是对他自己。他在自我检视时,几近残酷——对普通人来说是无伤大雅的嗜好,他则恨之入骨,巴不得连根拔除。令人无法想象的是,弗洛伊德会这样捏造并宣扬有关自己的神话与迷思;”  其实,大多数人都会这么做,无伤大雅的错误被深刻检讨,实质性的错误却被深深掩埋,大师也是凡人。

作者用佛洛依德的理论解读了他的行为:“这些迷思也是他说溜嘴的“语误”?。即使他自我剖析、高度坦诚,并自律甚严,也无法面对一些深层的现实与创痛。“

并给出了病因:“绕着金钱打转的秘密与压抑——通常又称为“穷人精神官能症”——就越来越流行,成为我小时候老一辈的中产阶级的通病。??“穷人精神官能症”所显现的,就是常常害怕有一天会身无分文,老是担心赚得不够,不能达到社会、家人甚至邻人对自己的期待。此外,动不动就提到钱,还斩钉截铁地说自己对钱“一点兴趣都没有”?。

书中还提到了当时各个流派对“心理分析”的看法。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心理咨询师,不仅需要缓解病情,还需要让病人常来,他们需要的不是彻底的治愈。 对于佛洛依德倡导的“心理分析”,我个人觉得,浅浅知道就好,便于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不必太当回事,太沉迷于对过去的解释,这近乎于在为自己开脱和找借口了。我只推荐孩子读阿德勒的书。

Polanyi 家族:一个完美主义的父亲,用和社会隔绝的方式培养了五个让人感慨叹息的理想主义的子女,作者的朋友Karl Polanyi 是其中的一个孩子,一家人过着拮据的生活,将不菲的收入全部捐给难民。 Karl 到老还满怀希望的尝试着从远古完美的社会结构中寻找到一个超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完美社会, 结果却是越来越失望。Alex Haley 笔下完美的Dahomey时代,竟是建立在奴隶贸易之上的。 通过写朋友的失望,失败,作者也表达了他的观点: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绝对完美的社会,就好像正在消失的“绝对正确的宗教”。对绝对正确的追求,可能会将世界带入到偏执,失去自由,和自我毁灭中。

我认同作者的理性,  但是,我们也需要那些坚持追求完美的人,不正是他们怀抱着在那个时代不切合实际,太理想主义的想法,在让这个世界慢慢变好吗? 如果大家都中庸,妥协,人类如何进步。

书中另一人物Kraemer  ,出自 The Man Who Invented Kissinger章节就认为“My optimization through balance and trade-off appeared to him to be sloppy, which it is, if not intellectually dishonest.”  这是另外一个特立独行的怪人,居然把他年轻时, 作者和他自己都认为不可能实现的, 目标都一一实现了。他的三个重点主张反应出的是一个政治家的侧重点,作为经济学家的作者并不认同,尽管如此,他们常年保持对话,不同的立场,启发了他们彼此,也启发了读者。他们两个都同意的是霸权主义是自杀,联合小国是自我绑架。

从这一篇起,我改读英文,因为有种感觉,中文未必全面准确的翻译了原文。果不其然,中文译本里和中国相关的一小段被删掉了,里面提及1971年基辛格承认共产主义中国而放弃日本,是一个错误。 我猜想前面肯定还有些删改,但也懒得转回头去查证了。建议大家最好读英文。对我来说,这本书中英文都有些晦涩,很多人名,事件,等需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是抛开这些,文章的可读性很强。以一战,二战的欧洲为背景的故事,上一次让我停不下来的还是Fall of Giants。

到目前为止,我最喜欢这个章节。因为两个人的不同意见,很难说那个“绝对正确”。

日常工作里,我可能和作者一样,希望找到某种平衡点,这其实是基于双方对取舍有同样理性的认知和价值感。但当平衡和妥协,无法达成时,我们也不能一味无底线的妥协。

作者强调在外交事务中的:简单诚实,拒绝“太聪明”。 而Kraemer 强调非凡的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同意他们两个。虽然,大家都不傻,绝对的诚实同样需要双方都持同样的态度。大到国家,小到日常,我们需要判断力,来决定对谁简单诚实,对谁要多一个心眼,对谁最好是不搭理。

作者认为,正真好的领导人,要能建团队,培养优秀的续任者,而不只是个人能力超强的人。我比较贪心,最好是既要,又要。 同时,我也理解,好像Kraemer 那类特立独行的人,并不需要多数人的认同,也很难获得多数人的认同。他们需要顶住平庸的压力。应该说,两种都是不错的领导人。而能创新和突破的,只有后者。

事实上,作者用教学和著作,影响着他的学生和读者。而Kraemer 也在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历史,特别是通过Kissinger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邵丰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花姐。我挺喜欢这种回忆录的形式,和小说相比,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人。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丰惠介绍好书。牛人介绍牛人一定很牛^_^
邵丰慧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不好意思,拖了这么久, 终于给菲儿交上作业了 :)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很棒的读书笔记,书的内容和自己的体会相结合,夹叙夹议,娓娓道来。

“心理咨询师,不仅需要缓解病情,还需要让病人常来,他们需要的不是彻底的治愈。 ”说得是呢。:)关于翻译,我也觉得有的时候会有出入,读原著是最好的。丰慧是翻译家,最有权利发言。

把好文收收入到我文里去,多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