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元旦的这个周末,不说投资不提那些沉重话题,说点轻松的吧,不过估计这个话题大概也会让人不爽,这种属于文化层面的事儿,个人喜好真是无所谓太较真,但是,把它升华一下,从中餐能不能成为一个打得响的国际料理的高度上来议,大概就好一些了。
从哪里说起呢?话说我前一段看视频,一位中国移民加拿大的餐饮创业者说了一段有意思的事儿,他主打的云贵川渝风格的菜,有一次一位白人老哥过来一脸率真的和他说,老板实在对不起,我不能把菜都吃干净,不是你的菜不好,实在是那些辣椒太辣了,华人老板一听说妈呀,老哥那些是配料,确实是不吃的,对不起不是您的问题。。。。。。
哈哈这个,猛一听觉得这白哥是不是有点憨啊,这真是个笑话了,但是细一琢磨,人家好像也没错啊,西人的大部分餐食里,确实是上盘的都能吃,而且基于每餐前都要感谢上帝赐予食物的基督文化,把餐盘里的食物吃干净即是敬天也是对食物提供者的尊敬啊。我们可以说他没见过世面,不过现在在外用餐有一种趋势好像越来越明显,就是上盘餐食皆可食,没有什么骨啊刺啊什么的,调味料都融在食材里,也没有什么要挑出来或者不能吃的,不管欧餐,美餐,老墨餐,甚至印度糊糊餐也这样,我个人打分最高的日料基本也如此,只是偶尔有些虾蟹壳需要剥除,高档一些的餐馆,也会有服务生帮着清理。
最近我儿子介绍说大火的新型美式炸鸡Chick fil-A,要排队排拐弯的那种,买回来我吃着没什么神奇之处啊,我自己做的也不输给它,后来我找出它一个特点,就是任何菜式都不会有骨头,你就咔咔大吃就行了。这个倒是合我意的,我现在外出用餐,点菜标准是骨头滴不要,挑刺吐皮吐壳的不要,总之都能吃下去即可。倒不是要摆个什么谱儿装个什么B,去的菜馆也不是什么高大上,就是不想在外面这么吃而已。
中国说会吃的人都吃骨边肉,那是活肉,好吃,香,这个没错,像鸡胸肉国内地位肯定没鸡腿鸡翅高,牛腱子肉也肯定最抢手,以前华人超市里猪颈骨,脊椎骨,鸭脖,鸡爪,猪蹄都便宜的要命,现在华人多了,价格也上去了。这些是美食食材,但是只能家里吃吃,它的国际认同度是很低的,还有吃起来巨麻烦的小龙虾,大闸蟹,要在这些食材上做文章开餐馆,除非在华人圈子里,否则很难生存。
喜欢中餐的我们总觉得中餐没能在世界大行其道甚是不公,以前是中国闭关锁国,经济实力也不行,没有行走世界的基础,如今国内餐饮已经丰富活跃到一个月里顿顿餐餐不重样的地步,但是要说哪样中餐菜品能达到披萨,寿司,意面,汉堡包,越南米粉,中东沙威马、老墨TACO那样的普及和辨识度,好像还没有,最近连韩式牛肉烧烤都进COSTCO了,饺子包子和馄饨在西人超市里能看到,但是主要消费群体还是华人,没能大面积俘获异族的胃,虽然老外们对左公鸡,咕咾肉热情有加,但是多数华人自己不认,觉得那些都是境外改造版的中餐,好像扬州炒饭的辨识度还不错,以前我儿子的白人小朋友点名要吃这个,我还有点讶异小朋友咋知道这五彩炒饭的。
不过如今比较有辨识度的流行饮品珍珠奶茶,算是中式餐饮的一个代表了吧,之前有魁北克的创业者甚至想把它做成罐装饮料,还因为华裔的好莱坞演员批评他们不尊重亚洲原创而在新闻上火了一阵,只是这奶茶的的原创应该是台湾,说到这里想起来另一个已经有了英文词的中餐菜品Dim sum,指的是广式点心,看来中餐普及主要还是老移民和非中国大陆地区,虽然小肥羊和海底捞也开到了世界各地,但是主要消费者还是华人,火锅这个在中国大陆最受欢迎的餐品,确实好吃,但是并不健康,吃法严格的说也不够卫生,而且在锅边味料薰煮两小时,任你美妆华服,之后都是一身浓浓的火锅味。
中国美食确实丰富,和物产丰富相关,更和多数时间苦楚饥荒的历史经历相关,因此什么都能成为食材,一些有洁食要求的宗教民族,因为猪习性不洁,因此其肉不能为食的理由对中国人来说简直荒唐。各地民间花样百出的暗黑食材和料理让人无法想象,我自己亲历过的,比如专候在屠宰场等猪下水的,要在两小时内处理之后上菜,有食客专好此道,我的客户就以此来款待我们,深更半夜去赴宴;还有在很久以前北京吃什么养生水鱼宴,做法绝对残忍,辛亏没带公司的老外来,不然估计人家无法接受;有一段据说广西夜市流行吃鸭肠,竟然活取鸭肠,无法想象那种场景;我自己最不堪的经历是一起出游都吃别人的,轮到我要表示的时候正好是一餐野味,穿山甲果子狸应该都有,二十几年前九百多块还是有点份量的,这是我永不能忘的一餐,因为去后厨看了一眼大倒胃口,菜上桌了也实在没觉得有什么好吃,从此后再也不碰什么野味了,简直罪过。
中国在美食上的猎奇是无止境的,有一年回上海去参加什么投资人聚会,选在一个偏僻水乡犄角旮旯曲径通幽又忽然柳暗花明的怪地方,进去了到确实是大场面,吃的风格也就是普通小菜往米其林风格上靠,巨大的盘子一丢丢小菜,害得我跑断腿,对这种东西我早已无感。电视节目里,各种吃食的节目林林总总,科教频道居然也有个味道栏目,这锅气确实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也算是各地美食都尝试过,自己也是厨中好手,我觉得中餐很大一部分确实有粗鄙之嫌,也是个文化问题,涉及食材,做法,吃法等多方面问题,比如你一条清蒸鱼整条端上来,大家都伸筷子,这个只适合家庭,外出朋友聚会,商业聚谈,就越来越不合适,这当然是指在国际上;中餐好吃是不假,但是饮食文化就一直停留在好吃,味美这个层次上,能行走世界的餐品没有,能走标准化道路又能被广为接受的也还没有,可能正在路上,我知道有不少人在尝试,毕竟这里有很大的利益驱动,健康,美味,有文化特色又能被世界多数人接受的代表性中餐餐品和新的中式餐馆,可能会在未来二十年出现,毕竟基础还是很深厚的,意餐、法餐、日料、老墨乃至地中海饮食,都很成功,甚至甜死人的印度小吃西人超市里也占有一席之地,中餐在这个领域里不想厉害一把吗?这可是个很重要,极有利益的文化输出项目啊,不简单只是个味道的问题,其实是个很复杂的综合实力问题,甚至涉及对你的文化好感度。
肯德基打入中国的时候,它的待客之道,用餐环境,整体的氛围感,其实远比味道本身更重要,更有冲击力,当时上海有个餐饮集团不服气,搞了一个荣华鸡打擂台,结果可想而知;今日中国经济实力比三十几年前已大不同,餐饮文化理念上还没有什么根本性的质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海底捞有点过头的对你好服务,但是这个完全不具备向全球推广的能力,至于那种复古,把中国糟粕太监宫女服务文化发扬光大的什么中华一品宴,就让人无语了,据说还经常请外国政要名人什么的,和元首带着外国政要参观故宫一样的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哪些东西不仅和炫耀无关,甚至是一些落后的符号!还有一种主打科技和现代设计感的餐厅,比如上海3号仓库,或许有可能是个方向。
中餐真正走向世界,仅有经济实力的变化远不够,文化理念的跃迁才可以。
对整体中餐而言,如此丰富多样多味型应该出几个很有代表性的菜品流行世界才对,然而并没有,多样性是一方面,还有哪些是更重要的?毕竟真正能行走世界的,还是要有文化特色的,所以原生性很重要,这是本文想讨论的出发点,只是表达不够好吧。
根据博主的座右铭“认知无限,永无止境”,如果对西人餐食认知得再多一点,就知道西人菜肴里,骨啊刺啊也不少。
举几个例子:
(1)现在美国成长最快的的一道菜是 Buffalo wings。尤其是几个体育迷凑到一起在电视上看重要球赛,越来越多的人准备这个。吐出来的骨头得占总量的一半。实际上这可以看成是好处,吃了半天,嘴没闲着,一直在享受美味,可是咽到肚里去的只有不多一点点,不会撑坏、增肥。
(2)美国几个家庭聚会,最流行的一道菜之一是 Barbeque Ribs。同样,骨头占总量的一半还多。因为都是熟人,在众人面前从肋骨上横着啃肉也没人介意。
(3)在西方市场上卖的鱼通常有两种切法:fish steak 和 with fish fillets。fish steak 就是把鱼切成一段一段的,通常带骨,需要食客在用餐时把鱼肉从骨上弄下来。这是极为普遍的食法。其实 fish steak 比 fish fillet 更环保。fish fillet 顺着鱼骨平行片,很多离骨近的肉都浪费了。而且这个评估也可以推广的其他任何动物。如果为了“优雅”而不许啃骨头旁边的肉,那些肉就都浪费了。
(4)因为鳟鱼的长度不超过烤箱的宽度,最常用的做鳟鱼的方法是烤全鱼。见这个网站。
https://www.inspiredtaste.net/1648/oven-baked-trout/
(5)德国一道名菜烤猪肘,往外在餐厅中央,食客们一边吃饭,一边看屋子中央一个明火炉熏烤猪蹄。能啃下来咽下去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6)【肯德基打入中国的时候,它的待客之道,用餐环境,整体的氛围感,其实远比味道本身更重要,】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肯德基的鸡腿是带骨的吧?
博主说的“上盘的都能吃,没有什么骨啊刺啊什么的”,其实并不是涵盖整个西菜的一个特征,而是西方贵族菜的一个特征。像法国国王每天吃的菜里,肯定不会包括骨啊刺啊什么的。
所以,带骨不带骨,并不是一个地域、文明概念,而是一个场合、阶级概念。在正式场合,就吃饭不吐骨头。在非正式场合,吐的骨头也相当多。
天天吃的,只能是家常。
其实吃越简单越好!花的时间越少越好,为了吃一餐排队几小时,我是断不能接受的!
中餐汤汤水水的,容易吃相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