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正文

联邦政府裁员和Fed降息

(2025-02-16 10:00:44) 下一个

下面的分析基于宏观经济的一般逻辑和当前(或近期)美联储政策动向的常见解读,实际结果还需结合当下实时公布的经济数据和政策信号进行判断。以下为一些核心角度的分析,供参考:


1. 联邦政府裁员、项目削减与经济下行的预期

  1. 联邦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
    美国联邦政府的支出占GDP相当可观。如果政府因为预算压力而进行裁员、项目削减,一方面会直接减少公共部门的岗位需求,另一方面还会对与政府项目密切相关的私营部门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承包商、供应商等)。这可能导致整体就业市场承压,失业率上升,从而对消费信心和总体需求造成打击。

  2. 对GDP增速的影响
    减少政府支出往往会对GDP增速产生下行压力。如果该下行压力叠加消费与投资放缓,整体经济有可能进入“减速甚至是衰退”的风险区间。如果衰退迹象比较明显,美联储往往会考虑降息以刺激经济(或者至少是放松金融环境、缓解企业融资和消费者信用压力)。

  3. 对通胀的影响
    政府支出的下降可能使需求端的通胀压力减弱。但需要区分:

    • 通胀主要来自于哪一方面(供给冲击、服务行业薪资上涨、全球能源/大宗商品价格、消费者需求等)。
    • 如果此前通胀的主要推手逐渐消退(比如供应链瓶颈缓解、能源成本回落),再叠加政府支出放缓,也确实容易引导通胀进一步回落。
    • 但美联储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当下通胀回落幅度,还要确保它能回到 2% 的目标区间并且保持可持续性。

2. 美联储可能降息的触发条件

  1. 劳动力市场松动或失业率显著上升
    过去一段时间里,美国劳动力市场始终算是偏紧(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附近,职位空缺率也较高),这是美联储一直在观察的关键数据。如果联邦政府大量裁员、项目削减,以及由此带来的连带效应使得失业率出现了“突破式”的上行,或者各项领先指标(如初次失业救济金申领人数、职位空缺率V.S失业人数比)恶化明显,美联储会更倾向考虑“停止加息”或“开始降息”来避免经济硬着陆。

  2. 通胀回落到可接受水平
    美联储当前(或近期)的政策基调是“先确保通胀真正得到控制,然后才可能考虑降息”。如果随着政府支出减少、经济需求端放缓,通胀数据(特别是核心通胀)开始快速下行至美联储目标区间(如核心PCE接近2%),美联储的政策重心就会从“控通胀”转变成“保增长”。一旦保增长、稳就业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多次降息是有可能的。

  3. 金融稳定或其他突发因素
    如果在政府支出收缩背景下,企业和个人的偿债压力激增,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比如小银行危机再次抬头、企业违约率快速上升),美联储也有动力迅速降息数次来“救市”或“维持流动性”。这一条也需要关注短期意外事件和金融系统的风险。


3. “一次” vs “2-3次”降息可能性的对比

  1. 一次降息派的逻辑

    • 通胀不一定回落得那么快:如果核心通胀仍然顽固,或通胀粘性因素(服务业薪资上涨等)依然存在,美联储不想再冒“再次推高通胀”的风险,因此今年或未来一年只降一次,用于微调即可。
    • 经济下行不会太剧烈:如果市场对衰退的预期并没有兑现得那么激烈,或者是“轻微衰退”,那么美联储也不需要进行多次降息,把利率维持在略高区间就行,以免再度刺激通胀。
  2. 2-3次降息派的逻辑(所持的观点)

    • 政府裁员、项目削减的力度大,经济面临明显下行压力:如果失业率持续爬升,企业获利急剧收缩,消费支出遇冷,GDP增速滑坡明显,那么美联储可能需要更迅速、更大幅度地转向宽松,2-3次降息以缓和下行压力。
    • 通胀与需求端相关度高,需求收缩会加速通胀回落:如果通胀大部分是需求拉动型,那么需求一旦显著走弱,通胀回落可能也比较明显;美联储就没有必要死撑在高利率上,尤其如果下行风险进一步威胁金融稳定和就业。
    • 历史经验:在过去几十年的加息-降息周期中,美联储一旦真正开始降息,往往不是只降一次就完结,而是连续操作来实现政策目标。当然,具体次数与经济、通胀、政策目标之间的平衡有关。

4. 综合判断:2-3次降息的可能性有多大?

  • 当前多数主流机构预期(参考)
    市场上一些大型投行或经济分析机构的基线预测是“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开始降息,幅度可能会在 1-2 次左右”,但也不排除如果下行压力超预期,降息次数会更多。

    • 如果要出现 3 次降息的情形,一般意味着经济基本面出现了更明显的衰退或金融市场出现较大的危机苗头,使得美联储需要快速放松政策。
  • 关键看失业率和核心通胀的真实走势

    1. 失业率能否明显上行:如果今年看到失业率持续攀升到 4.5% 以上甚至更高(从目前可能在3.x% ~4%的水准到4.5%-5%),就说明就业市场真的“松动”了。
    2. 通胀是否能够降至2-3%甚至更低:美联储一直强调通胀目标是2%,如果核心通胀能下行到3%甚至接近2%,再加上经济疲弱,那么大幅降息的空间就被打开了。
    3. 财政与政治环境的变数:联邦政府裁员、项目削减的规模及进度如何,国会在财政预算上的博弈有没有更大冲击。这些都可能成为美联储决策的外部压力变量。
  • 在“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境下,2-3次降息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对经济下行的判断比较悲观,认为联邦政府的财政紧缩对就业和消费的冲击会很大,而且也确信通胀会随之快速回落,那么美联储放松2-3次利率是合理预判。
    但如果事实证明通胀仍有黏性,或者财政紧缩并没有如想象中那么剧烈(比如政府虽宣称削减项目但最后只做了一些象征性动作),失业率未出现大幅度攀升,则降息2-3次的概率就会降低。


5.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在“政府支出下降、失业率明显上升、通胀趋于下行”的情形下,联储在一年内多次降息(2-3次)确有不小可能性。前提是经济衰退或下行压力相对明显。
    相比之下,如果经济韧性仍在、通胀黏性较强,或者财政紧缩力度有限,导致经济并未出现“硬着陆”或深度衰退,联储更可能只是做1次左右的“试探式”降息,或者干脆延后降息时间、保持利率高位更久。

  • 建议关注的指标与事件

    1. 月度就业报告(失业率、非农新增就业、薪资增速等);
    2. 通胀数据(CPI/PCE的同比与核心数据);
    3. 企业端和消费端(消费支出变化、零售销售额、企业盈利预警、PMI指数);
    4. 政府预算和财政政策的实际落地(尤其是未来几个月国会关于预算方案的博弈、政府实际支出规模)。

根据观察这些数据的变化,再动态评估美联储在年内或明年降息次数的可能性。在现实中,美联储往往会根据数据“走一步看一步”,不会过早承诺具体的降息次数,也就是说,他们更倾向于让市场“看数据”,因为通胀形势和就业市场仍在不断变化。

因此,认为 2-3 次降息,核心前提要先看“经济衰退或下行压力是否比市场目前预期更强”,只要这一点足够确立,多次降息的概率就会上升。整体而言,从历史和政策惯性看,一旦确认开启降息周期,多次行动的概率往往比只降一次要高一些。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