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人物

大陸移居香港新移民。老話說“井底之蛙”,在內地我只看到碗口大的天。來到香港,有了比較,才知世界如此精彩。我只說自己想說的話,不代表任何人。我希望中國好,期望中國有大的智慧,處理好國際關係,學會算大賬,不賭一時之快,能成就大事,令海外的中國人感到驕傲。
个人资料
正文

泰坦尼克的羅茲天性:人類還是喜歡率真

(2025-08-29 02:35:35) 下一个

我看了《泰坦尼克》至少兩遍,每次都不理解影片主人公羅茲為什麼放著優裕的生活條件不要,喜歡和窮小子傑克混在一起,難道上流社會的人不好嗎?

現在,我和香港幾個退休的中產階層人士在一起,聊了幾次天,我終於搞懂了讀書人(中產階層人士)是怎麼回事。
原來中產階層的人士,因為受教育和文化的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基本上圍繞著三樣東西:子女的教育和栽培;子女是否有出息;現有家庭的生活品質是否得以保證。

和窮人不一樣,中產家庭,其實非常在乎子女的教育品質。我的幾個退休的中產階層人士,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個個沾沾自喜,都很得意當年自己的投入是值得的。

比如有一個70歲的老哥,回憶起當年,他們夫妻如何全心為子女選校的好運氣,說是終於“沒有輸在起跑線”,至今回憶起來還津津樂道。

我來香港生活近20年。我發現:香港的中產父母,個個都特別督促子女要搞好功課,還鼓勵子女學這個,練哪個,參加各類補習社,夫婦賺到的錢,幾乎都花在了子女的身上。感覺香港的中產家庭,都非常在乎子女教育水平的質量。

我看很多普通家庭對子女教育沒有中產家庭這麼緊張。兩種家庭對待子女的方式,可謂涇渭分明。你不難得出:中產家庭的子女的壓力是很大的。

我沒有別的本事,但我走在香港的大街上,一看便知誰是中產家庭的孩子,誰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或許有錢人的孩子父母期望值更大,這應該是中產家庭和有錢一族的普遍心態。

還有一個中產老哥,生養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夫妻倆幾乎掏空了所有的積蓄,給孩子提供了優質的學校,以及做人做事的熏陶,終於把兩個兒子培養成香港的公務員:一個在香港海關做主管,一個在有名的廉政公署(ICAC)做高級督察。我看他說起兒子來是眉飛色舞,感覺就是他的精神的全部。子女有出息是中產家庭的終極目標。

還有一個已經過了耄耋之年的長者老大哥,精神矍鑠,耳聰目明,每次坐在我們這個聊天圈子,都要說到今天“又吃了什麼好東西;太太又買了什麼好食材;小輩們又給他送來什麼貴重的禮物”。幾乎都是物質的享受。

我去過這位長者的居所,他的太太一看就是中產人士家庭的精明主婦,是家庭的絕對的一把手。我在他家小坐了半個小時裡,她的話題基本上都是錢,以及如何精明開支,確保家庭的生活品質不變之類的事情。

我覺得,這位長者大哥著實不容易。面對這樣的一個太太,說話滴水不漏,左右逢源,腦子轉得非常快,妥妥的中產人士,才能和太太匹配過日子。

但他跟我說,他這樣的精明,還經常被太太數落,也是很無奈。可見,中產家庭的夫妻生活品質很需要用心。

我腦洞也大開一下:中國幾千年前的士大夫比如屈原;明代理學家朱熹,以及清代的思想家顧炎武等,都是至少中產階層人士,甚至更高階層的讀書一族。估計全世界的中產階層都差不多,也是不容易對付的一群人。

以上這幾件事情,我終於搞懂《泰坦尼克》的羅茲為什麼要衝出牢籠,跟窮小子傑克在一起了——因為人類天性喜歡率真。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