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人物

大陸移居香港新移民。老話說“井底之蛙”,在內地我只看到碗口大的天。來到香港,有了比較,才知世界如此精彩。我只說自己想說的話,不代表任何人。我希望中國好,期望中國有大的智慧,處理好國際關係,學會算大賬,不賭一時之快,能成就大事,令海外的中國人感到驕傲。
个人资料
正文

以色列也好,哈馬斯也罷:關鍵是行為要地道

(2024-06-22 18:13:58) 下一个

今早聽到法廣電台兩則新聞:
一是哈馬斯新聞發言人說,最近以色列軍人在攻擊拉法的哈馬斯時,造成40多平民的意外死亡,以色列對此要負全部責任;二是一個在拉法的巴勒斯坦居民用手機發信息給法廣新聞,說如果不是哈馬斯在拉法奮力抵抗,以色列人的推進速度會快很多。

可見,大部分巴勒斯坦居民的心還是向著哈馬斯的。
也許哈馬斯就吃准了這一點。

俗話說“親不親故鄉人”。哈馬斯與加沙居民同宗同源,撇開別的不說,論文化習俗也是一家人。雖然巴勒斯坦居民也痛恨哈馬斯,關起門來怎麼罵都不為過,但面對異族侵犯,自然是同仇敵愾,一致對外的。好像全世界的民族,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都是這個德性。

如果這個事實是成立的。那以色列對加沙的一切軍事行為,因為哈馬斯混在居民當中,在醫院,在學校,在平民區,以色列人的反恐行動,造成了平民和恐怖分子的死傷,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個人認為,這種鬼事,換做任何一個國家,哪怕軍事再高強,執政內閣再高度統一,也是很難搞的。

哈以軍事衝突,前前後後打了大半年,以至於戰爭的慘烈,影響到移民國家的民族矛盾,上街的上街,媒體也是炒作熱點,即便聯合國出面,美國和中東國家的斡旋,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圍繞著人質事件以及停火,不是以色列不幹,就是哈馬斯覺得太虧。

問題的核心根源到底出在哪裡?

首先,哈馬斯為什麼要對以色列搞這場恐怖襲擊?是巴勒斯坦人長期受以色列人的欺負,哈馬斯要為巴勒斯坦人出個頭,為軟弱的巴勒斯坦政府出口惡氣,還是自身的聖戰行為?總要有個說法。對嗎?

其次,以色列的這次反擊行為為何如此決絕,成為戰時內閣的高度共識,像是吃了秤砣,抗住一切國際壓力,要把哈馬斯往死裡打,似乎不徹底剷除哈馬斯不罷休的架勢。這又是為了什麼?也應該有個原因。是嗎?

第三,從這場哈以戰爭的價值取向,明顯看得出人類已經沒有了因果關係的遊戲規則,以及同理心,反倒是不同意識形態的一場博弈。一方是美國和歐盟的民主國家陣營;一方是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同盟。

老實說,戰爭當然是殘酷的。一旦打起來,很多時候,子彈是不長眼的。俄烏戰爭是這樣,以哈衝突更是如此。

所以,凡事還是不要激化到軍事衝突地步,有一些溫和的方式,或對話,或談判,最好有大家都認可的國際機構,以及共同認同的遊戲規則,坐下來按國際法處理國與國事務以及地區的矛盾,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國際法(契約)排第一(當然是大家簽署和共同認可的國際機構),國家歷史沿革以及經濟利益考量,永遠是第二位的。凡事先外後裡,依據這個優先法律秩序,世上之事,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好多事情,一對一,單打獨鬥沒有問題。如果搞成了打群架,一個人縱有三頭六臂,武功高強,最終也會被眾人打倒。歷史早有明證和經驗總結。吃虧的當然是孤軍奮戰者。

無論俄烏戰爭,還是哈以軍事衝突,還是紅海胡塞的武裝挑釁,帶給人類的都是血淋淋的慘痛代價。

希望通過這些流血事件,進一步喚醒世界各國和平理性,平等相待,遵守國際契約,維護國際秩序,有規有矩,善待國民,國家強大,人民也有錢,你好我好大家好。

這或是超越一切意識形態的人類最好的生活目標。隨著AI的興起,以及戰爭之後的痛定思痛,聰明的人類,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