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人物

大陸移居香港新移民。老話說“井底之蛙”,在內地我只看到碗口大的天。來到香港,有了比較,才知世界如此精彩。我只說自己想說的話,不代表任何人。我希望中國好,期望中國有大的智慧,處理好國際關係,學會算大賬,不賭一時之快,能成就大事,令海外的中國人感到驕傲。
正文

吃齋還是吃葷健康就好

(2023-06-29 04:30:20) 下一个

很長一段時期,人類圍繞吃齋與吃葷問題,科學界、醫學界、營養界,以及動物飼養者與商家,和植物養殖業者與商家,各說各話,針鋒相對,誰也說服不了誰,似乎都說自己的方式好,至今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標準答案。

在我看來,吃齋也好,吃葷也罷,孰好孰壞,還是客觀說事比較好。只要有利於健康,不會帶來潛在的疾病,把進餐當做一種快樂的方式,可以長期吃下去,選擇吃齋,或選擇吃葷,都沒有對與錯的。

我只想聊聊人類有關“齋”和“葷”的久遠的敘事。

先說吃“齋”。

看到教科書上說,早期的人類,是典型的雜食動物,即是動物和植物都吃。

在父係社會,由於沒有好的打獵工具,男人打獵都靠運氣,如果沒有打到獵物,家庭成員只能靠野果果腹。畢竟,生存還是第一位的。所以,我想,早期的人類為了生存,在沒有動物肉吃時,靠吃野果以及其他植物滿足生存的需要,可能是人類最早的吃齋。父係社會,相信吃肉還是第一位的,不然,男人不會成為家庭的主宰。

到了母系社會,由於女人懂得飼養動物,以及種植農作物,即便男人打不到獵物,也有飼養的動物肉吃,以及農作物吃。所以,人類的胃的適應性,可能從遠古時期就已經開始了。我相信是既可以吃葷,也可以吃齋的。

不然,父係社會為何過渡到母系社會,一定是女人成為家庭的主宰,懂得飼養動物,以及種植農作物,確保了家庭生存的需要。

經過若干年,人類終於懂得了使用火,獵物不再生吃,而是烤著吃,感覺口味更好了,更提升了人類喜歡吃動物肉的習慣。而植物不管怎麼說,沒有肉好吃,這是客觀現實。

至於為何中國幾千年有吃齋的說法。

我想,應該是文化的影響。

估計從有文字記載開始,比如先秦諸子百家時代,可能就有吃齋的記錄。

我想,有兩個原因:

一是吃齋(植物)比較便宜,吃肉比較貴;養雞,養豬的成本應該大大貴過植物,比如農作物。沒有錢的人家,自然是無奈吃齋的,這樣的人家應該比較多的。並非人類天生喜歡吃齋。

二是外來宗教的影響。比如唐朝印度傳過來的佛教,提倡不殺生,禁形獸的戒律,使得一些信仰佛教的人,以及民間篤信佛家的人士而吃齋念佛。

由於佛教進入中國幾千年,大量的佛教徒按照教義要求和規定,比如和尚和尼姑,長期吃齋念佛,作為佛教的一種戒律,時間一長,便成為一種佛教徒的飲食習慣。至於吃齋是否有利於健康,我想,哪個年代,是沒有人討論的,更多的可能是基於佛教的一種要求。猶如燒香拜佛一樣,都是一種念想。

你說寺廟高僧,有的活到100歲(比如虛雲老和尚),有的只活了60多歲(比如弘一大法師),高壽的是否就是吃齋的作用,短壽的是否一定吃齋的過錯,這都是沒有依據的。

我想,之所以成為大師,還是心境念佛和學問做得好。跟吃齋應該沒有關係。

個人認為,也許佛家的大佬們一開始就知道,動物肉有雄激素,有情慾因子,若是寺廟和尚以及尼姑吃了,便會多出很多麻煩,乾脆吃齋,就會清淨很多。也就沒有那麼多是非了。更好管理了。

再說吃“葷”。

很多做了父母的人,都知道,小朋友最愛吃肉的,不知道吃蔬菜(儘管蔬菜很好,身體不可或缺),或者說根本不喜歡吃蔬菜。其實,當年我們小時候,也是一樣的。看看麥當勞和KFC連鎖這麼火,賣得最好的都是炸雞、薯條、魚以及牛肉漢堡之類的葷食,很少看到蔬菜湯買到脫貨。即便伊斯蘭國家的餐廳,相信葷食也是一樣受到歡迎的。比如烤羊排,烤羊肉串。

愛吃肉,可能是人類的第一歡喜,也是人類的味蕾需要。

相信有兩個原因:

一是動物肉的確美味,可能是脂肪的貢獻,華人社會喜歡煎炸,不管什麼動物肉,都有脂肪(只是多少而已)。當脂肪煎炸時,產生大量的梅鈉反應,而梅鈉反應就是脂肪釋放的香味,而植物類食材是沒有梅鈉反應的香味的。

二是動物蛋白質,比較容易吸收的緣故。自古以來,由於華人社會的飲食文化,人們多半比較喜歡用動物肉和植物混在一起,煎炒也好,蒸煮也罷,所謂養生的1+1>2的效應。像福建的福跳墻,廣東的老火湯,都離不開動物肉和海鮮製品。植物只是陪襯。

所以,吃葷就成為華人社會主流飲食方式。幾千年都是這樣。我估計,西方國家包括歐美在內,除非特別要求,很少完全不吃葷的人。

我挺奇怪的是,古代社會,為何把蔥和大蒜都歸為葷類,這真是挺特別的。我猜想,可能與這兩種植物裡中,含有部分催情的東西,佛教覺得對和尚和尼姑可能是個挑戰,於是乾脆嚴禁食用了。但幾千年來,吃葷的人跟疾病好像也沒有必然的聯繫。

至於這幾十年,很多人吃葷吃出了疾病問題,比如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糖尿病,似乎吃葷惹得禍。而吃齋卻少有這方面的問題。在我看來,凡事要從根本上去分析原因才行的。

我是這樣認為的:

一是今天大多數動物的飼養方法,因為產量的需要,都是工業化的大批量的飼養,飼料也是轉基因的工業產品,早已不是古時候的自然放養的低產量的方式。

你可以想想,一個傳統的一年才能出欄的豬,如今變成三個月便進入市場,是什麼概念?你說禽肉也好,豬牛羊飼養也罷,都是這樣餵養,因為市場需求量大,國家也只能允許在所謂的合理範圍內的工業飼料以及激素生長。這是不公開的秘密。

明擺著這樣的快速飼養的禽肉以及豬牛羊,身體裡一定有不同程度的激素以及添加劑殘留物,少吃可能沒問題,多吃一定有問題。但通常我們的人類都是多吃。

其實,蔬菜也同樣存在所謂的合理範圍內的農藥殘留物和殺蟲劑問題。

實事求是說,今日的禽肉以及豬牛羊,跟傳統飼養的禽肉和豬牛羊,已經不能同日而語。前者是純有機,飼養成本高,價錢自然很貴,而後者因為工業飼養,產量大,價錢自然便宜了。

二是今日的調料科技發展很快,使得動物肉的味道,被大量的調料醃製和掩蓋,甚至很多動物的肉因為調料的作用,已經沒有傳統的食材原味。這些調料味道雖然好,但是重口味,含有大量的化學添加劑,比如火鍋底料,醃製的肉類,雖然調料是允許範圍內,但吃得多,自然身體是有問題的。所以,吃葷因為調料的問題,使得動物肉背上了黑鍋。第一元兇是調料,然後才是肉類。

所以,今日社會,討論什麼吃齋好,還是吃葷好,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核心還是看食材的出品品質,是有機種植的,有機養殖的,比如激素、重金屬以及孔雀綠等有害物質是否超標,還是溫室效應培育,比如農藥殘留物以及殺蟲劑的含量是否超標,才是決定健康與否的最重要的評價指標。所以,購買有溯源標籤的有質量保證的食材才是最明智的。

如今,生酮飲食,地中海飲食,以及日本沖繩飲食,中式料理,飲食種類可謂名目繁多。都是不同民族飲食習俗的文化。然而,決定健康的最核心因素,並非飲食的種類,還看飲食是否營養均衡,蛋白質容易吸收,食物多樣化,食材來源是否環保衛生,沒有毒素,這才是決定吃齋或吃葷的不二法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