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周恩来独有的魅惑力 (解析周恩来的不归之路连载2)
若论周恩来之能, 莫过于他在人际事务方面的远非高情商几个字所能涵盖的魅惑力。周仪容俊朗、风度娴雅、机敏过人而又善体人意,凡所经营无不极尽其微妙极尽其周详, 故他往往能做到只需数次相逢、几番交际,便令豪雄之辈心悦诚服,甘为驱使。
在这一点上, 那些代表时代的风云人物对周的评价最能说明问题。盖凡雄踞一域人物, 不管其表象是狂傲 抑或谦恭, 骨子里都不免深藏顾盼自雄 之气, 故寻常政客极难赢得这些人的崇仰赞美。周却总能神奇地做到这一点,这是连老毛都不免既忌惮又暗自服气的。
而周也因此特质成就了他为数不少的政治大事,其中尤以改变中共命运的西安事变最为著名。
现在越来越多的史料证明,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甚至颇有人论证是最重要的原因, 乃因张学良折服于周恩来的个人魅力, 误信了周恩来舌灿莲花的政治许诺。
周的许诺不仅包括成立以张学良为首脑和军事统帅的西北联合政府, 凡所组织军事大计均由张学良主持, 而且还许诺一旦张学良与红军实现联合,张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来自 苏联的军援,这对于当时混得正窝囊的张学良而言, 不啻天降甘霖。
周这一手对张学良的心态可谓拿捏得极准, 因放弃东北之前的张学良曾经雄踞东北四省, 鼎盛时期还拥有华北四省,共得八省财政,为人威福自用、极尽奢靡 。 这与他918事变后的处境别若霄壤,自从 这个本色其实是纨绔子弟公子哥的少帅不放一枪就放弃了祖居之地之后, 国人无不唾之,蒋介石正好趁机压缩张学良的军事用度支出, 并着手缩编他的军队,让灰溜溜失去地盘到了西北之地的张学良危机感强烈。故张之不服从蒋介石军令,暗自在西北与红军联手,非因抗日心切,而因寄深望于周给他所画大饼,以图自雄一域也。
张学良被周玩弄于股掌之中, 根因在于其人政治嗅觉和政治眼光都极为短浅, 说是鼠目寸光并不夸张, 据公开披露的有关史料, 在捉蒋前的会议上,王以哲军长曾经问过张学良,“捉了之后怎么办?”张学良答:“先捉了再说。” 如此天大之事, 稍有政治头脑的政客都知道必须严谨周密计划,但到了张学良这里却成了“先捉了再说”!张这种愚莽不计后果的风格是一贯的, 后来在张决定陪蒋返南京时,部下劝阻,张的话又是“先送他回去再说!”像他这样目光只能看到脚面,迈出那一步都不知道放哪的所谓“上将” 被人忽悠得丧尽全部身家,不过是早晚之间的事。
台湾作家郭冠英和张学良很熟悉,他评价张学良一针见血,“张是公子哥性格,没常性,做事冲动,毫无计划,与这种人共事,‘做他长官头痛,做他部下倒霉’……结果是‘害朋友,毁部属’。以此推之, 张学良这个绣花枕头要被周耍得五迷三道也就自然而当然了。
张学良对自己被愚弄倒也并非毫无觉察, 晚年张学良回忆西安事变曾于不经意中道出这层意思: “当初周恩来说捉蒋,讲得头头是道;后来说放蒋,也是头头是道。” 但令人称奇的是, 这却并没有改变张学良对周恩来的由衷崇敬, 张学良反复多次公开说过他这一生“最佩服的政治家就是周恩来”, 说周恩来“说话简洁,反应迅速,非常机敏。我们在一起谈事情,三言两语就能谈清楚。” ( 网上查youtube视频可以查到相关视频)
张学良当然绝非偶例。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美国也算是一代枭雄,去年刚刚去世的美国超级政客 基辛格更是自诩智慧超群, 但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对周这种令其颇感折服的风范留下了相同的深刻记忆, 他们公开发行的回忆录中对此都有描述, 其中基辛格对周用的语言已经是那种无限崇拜的小迷弟风格了, 而若论深刻则应推尼克松,他在《领袖们》一书中有一句话说得相当警辟: “对我们来说,周恩来这样的人, 才是共产主义世界中,对我们最可怕的敌人。” 可怕的敌人这几个字当然不是褒义,但撇开敌对的意识形态赋予的含义,这句话折射出的却恰恰是对周恩来迷人的翩翩风度以及极为老辣的政治韬略的那种折服。
但同样是一个周恩来, 在中共异类李锐老人口里,却又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宰相, 周炉火纯青的绝世政治才华, 并无改于中共建政后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的灾祸。—— 下面的视频对这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进行了解析, 其中颇有平时难得一见的历史视频片段,欢迎 感兴趣的朋友移步赏观。
视频:周恩来的不归之路(2)—— 毛待周有特别风格//黄永胜峻语说周公,毛大帅拓形露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