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抽烟浪费的钱能买一辆保时捷,我从不抽烟,当然省下了大笔的银子,但是我也没开保时捷。照这么说,我应该是省下了两辆保时捷的钱。我省钱的地方不止是抽烟,我还不喝茶,不喝咖啡,不喝酒,我甚至从不在外面剃头。我省下的钱应该可以开一个保时捷车行。
小时候不去理发店纯粹为了省钱。我的头全是由老爸剃的。上了大学就请同学帮忙,作为回报就是替同学打饭,只是替打饭而已。上学时都穷,基本上没有请同学吃饭的行为,除非某人发了一笔横财,例如奖学金之类的。我只有过一次请宿舍同学吃饭。读三年级的某一天,我在宿舍睡觉,同宿舍的人都去看辽宁对广东的足球比赛。期间进了小偷,将宿舍的现金手表席卷一空。我成了学校保卫科最大的嫌疑人,当然同学们都非常信任我。为了表达歉意,我请大家吃了一顿饭,就跟其他发了横财的同学一样。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继续由老爸剃头。现在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不习惯将头交付给不认识的人摆弄。结婚以后,老婆接过了剃刀。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除了父母那里。自打老婆开始剃头以后,就变得纯粹不是为了省钱了,因为她收费,从每个月批给我的零花钱里扣。开始的时候收费低廉,随着技术的提高,收费也越来越贵。而且剃头的频率和我头发长短基本无关,只和老婆的预算与心情有关。老婆要买口红,剃头。老婆这个月奖金少了,剃头。我这个月奖金多了,剃头。我打麻将赢了,剃头。我打麻将输了,也剃头。与其输给别人,不如剃头显得精神。有一次,老婆看中了一个包,那个月把我的零花钱都剃出赤字了,最后我还打了个白条。老婆曾经摸着我的头感慨:要是和韭菜一样就好了,不仅长的快,还可以施肥。我想股市那些大鳄,以前都是剃头吧。
后来,我的发量越来越少,按说工作量也减少了吧,可价格依然扶摇直上。究其原因,是为了掩盖头发少的现象,技术含量更高,收费自然不菲。再后来发展到允许我点发型,就像餐馆点菜一样,不同发型收费价格不一样。可从未明码标价,都是剃完之后,才知道价格。非常凑巧,每次都能点到最贵的发型。我抗议道:这明显地是消费陷阱,不讲道理。老婆反驳:家就不是讲理的地方。北京人有句话:勤剃头,常刮脸。有点倒霉也不显。照我这么剃头,那点倒霉算个球。终于有一天,我决定留光头了,这下不用老婆剃头了,零花钱中最大的一项支出也可以节省下来了。没想到,老婆给我买了剃须刀,让我自己刮头,而且告诉我:虽然你不再点餐了,从今往后,想刮几次自己就刮几次,这属于自助餐,以后每月按自助餐标准交剃头费。
我周围好几个抽烟的朋友都开上了保时捷,我这个本应从烟钱里省出一辆保时捷的人却没有。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就是他们几个都在理发店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