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歌儿的想入非非

老公听我说话,时不时会回一句,你真是DEEP thinker! 大概是我想的比较高深阔远,竟使他常常无以回应。现在也到网上来绕一绕大家的脑回路。心理学上说,扩大自知和他知的范围,对一个人发展自尊很好。
正文

三纲五常并非全是孔孟的教导

(2023-01-04 08:52:44) 下一个

早上起来想起两个说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君为臣纲”,刷牙的时候就觉得这两个矛盾。“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臣自然是不想死的。君也是不想死的。既然大家都不想死,君不欲为何可以施与臣子。

想到这里,牙不重要了,上网搜了一下三纲五常的出处,才知道三纲 五常是将几家哲人的思想融在一起发展的。融合的不那么恰,就有矛盾了。

三纲指三伦理,起源于法家《韩非子 忠孝》,臣子妻 事 君父夫。

五常指五人伦,原型是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原本是“四心”,“恻隐之心”为“仁”,“羞恶之心”为“义”,“辞让之心”为“礼”,“是非之心”为“智”。但后来发展为仁义礼智信。

西汉董仲舒根据“天尊地卑”的思想,明辨三纲五常的意思,又循“阴阳五行”,确立“纲常”的理论。这些记载在《春秋繁露》之中。

随代王通与宋代朱熹都用过。三纲五常盛行于宋,明,清。估计其发扬光大朱熹功不可没。

所以儒家的思想既融合了孔孟也有法家的思想,但这思想里面是有矛盾的。可不能将三纲五常的“陋习”甩给孔夫子。孔子从来没要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孟子更是说过“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孔孟将天道仁义视高于愚忠。

孔夫子比朱熹还是厉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要仔细学习分辨,不可被人PUA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兰歌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兵团农工' 的评论 :
孔子相信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孔子所在的年代以出生定一切。士大夫贵族才有礼仪可言。孔子崇尚周礼,相信学习礼仪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平民百姓也可以成为君子,而士大夫不懂礼法,也不能称为是君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重点是说不断学而且练习礼仪,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是令人喜悦的吗?并不是简单地学习“数理化”知识。
所以孔孜孜不倦地教导他的学生,有教无类。

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至深至远。
兰歌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connection' 的评论 :
孔子当年列国四处碰壁,直到后来才为帝王封神,其思想与其它的思想融合。现今的中国人学通他的思想的并不是很多。
beijingconnection 回复 悄悄话 孔子的东西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所以一直被奉为神明,直到五四运动。胡温时代曾有几天把孔子雕像摆在历史博物馆前,很快移走了。
兵团农工 回复 悄悄话 实际上孔子是集当时人们常识之大成,然后结合自己对生活

的观察和理解,说出了一些人们如何相处的道理。

所以有些道理不会过时。
ahniu 回复 悄悄话 孔孟之道还是农业文明 过时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