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叫的苗

基督徒中的写作者,爱神爱道爱文章
正文

西方视角看中国历史

(2022-10-26 08:06:50) 下一个

2022年五月参观大英博物馆,正巧看到一个中国展,对各个时期做出介绍。总体感觉西方对中国历史的梳理、强调的重点和自己学的大相径庭,颇有借鉴。于是把每个时期的介绍翻译整理如下。此外博物馆在每个时期的介绍里附了一句中文,或诗或卦或记载或自夸,英文翻译得极好,也抄录下来。

  • 5000-1800 BC, 新石器时代。
    •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著于公元前400-200年
    • The origins of ritual lie in food and drink
    • 这一时期中国发展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狩猎采集逐渐转变为养殖耕种。长江流域丰沛的降雨量促使人们种植水稻,而黄河以北的干旱地带,谷类成为主要农作物。驯化的家禽牲畜(猪、狗、鸡鸭等)也非常重要。随着食物的丰富,人口稳定增长。公元前三千年,人们已经生活在人口密集、关系复杂的社会中了。
  • 1600-1046 BC,早期王朝
    • 登帚好三千,登旅万,乎伐?---《商代卜辞》,约公元前1200年
    • Lady Fuhao is recruiting three thousand men to join a troop of ten thousand. Will they be victorious?
    • 位于今天洛阳附近的二里头,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群居中心。那里汇集了高大气派的建筑、居民区、公墓、道路,以及瓷窑、青铜器作坊等。之后商朝建立,定都在河南的中部及北部。商朝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文字刻在骨头或青铜器上。商朝参与了当时欧亚大陆的铸铁业。他们从邻国学习了武器、战车的建法,同时又发展出自己的独特工艺,比如在青铜器上,他们可以造出纹路精美的装饰。
  • 1046-221 BC,周朝
    • 檀车煌煌,肆伐大商---《诗经》,公元前1000-800年
    • How splendid the [Zhou] chariots are! Swiftly [the Zhou] smote the Great Shang
    • 公元前1046年,渭河一带的人打败了商朝,建立周朝。周朝统治中国八百年,分为西周(前1046-770年),定都西安;和东周(前770-221年)、定都洛阳。周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年代,建立了礼仪、政治的典范。周朝皇帝自称天子、宣称以天命治国,被之后的各个王朝效仿。中国的很多思想家,如老子、孔子等,在东周后期大放光彩。
  • 221 BC – 220 AD,秦汉:帝国的诞生
    •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公元前300-200年
    • Within the four frontiers, men and women are known by name to their superiors ; at birth they are registered and at death they are erased.
    • 经过五百年内战,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原各国,结束了东周时代,为之后一千多年的帝国统治奠定了基础。秦国统治仅仅持续了十五年,于公元前206年被汉朝取代。秦汉王朝中,一个非常复杂的官僚系统统治着现今中国的大部分领土。当匈奴(今天的蒙古、内蒙古区域)日益强大时,汉朝通过和中亚各国建交来绕过匈奴的地盘。
  • 200-1000 AD,佛教兴起、异族统治
    • 太祖明睿好道,即是当今如来---《魏书》,551-554年
    • Wise and devoted, Emperor Taizu [of the Northern Wei] is the Buddha of our time
    • 公元220年汉朝灭亡。之后的四个世纪,中国被若干外国势力统治。黄河流域成了一个大战场,被中亚的外国人统治。大量汉人搬到长江以南,建立起小朝廷。统治北部的外国势力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以此和中南亚联系。外国宗教、艺术在中国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最显著的变化是佛教的兴旺发展,不仅带来新的信仰,还带来艺术、建筑的新形式。
  • 100-1000 AD,丝绸之路
    •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凉州词》张籍,约800年
    • Countless bells ringing across the desert from afar, it should have been the camels carrying white silk to Anxi
    • 丝绸之路这个说法是十九世纪才采用的,然而至少从公元前五千年开始,人们就发展了欧亚之间联络、迁徙、贸易的诸多路径。不同文化之间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汉朝之后,更多连接中亚、西亚的道路开拓出来,并使得中亚的许多城市开始有了驻军。人民对马匹丝绸的需求刺激了贸易。中国需要中亚的良马来对抗边界冲突。而边界各国觊觎中国的丝绸。其他贸易货物还包括香料、玻璃制品、金银等。佛教、拜火教、摩尼教也沿着这些路径传播。与中亚在货物、知识、文化上的交流对中国影响深远。
  • 618-907 AD,唐朝
    • 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和买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758年
    • The most exalted central gate opens on to the palace; officers from countless states bow down to the tasselled crown.
    • 经过四百年的割据混战,唐取代了短暂的隋朝,建立新的国际秩序。通过军事威慑及外交协调,唐朝的第一位君王统治着广袤的领土,并保障了通往西亚的贸易大道畅通无阻。唐朝首都长安既是丝绸之路的一个枢纽,也是当时最国际化、人口最多的都市。人口中有很大比例的外国商人、使者、学生。通过贸易或进贡,异国特色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长安。尽管安史之乱(755-763年)削弱了国力,唐朝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其艺术、工艺均成绩斐然、名扬天下,比如诗歌、木刻印刷、唐三彩瓷器等等。
  • 400-今,中国绘画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历代名画记》,张彦远,847年
    • Reaching outward to imitate creation; turning inward to master the mind.
    • 中国画流派众多、风格迥异。从古至今,中国画出现在墙壁、屏幕、旗帜、扇子、画册、以及用丝绸或宣纸制成的画卷上。公元四百年,已经有许多关于绘画、画家的记载。中国画早期作品以人物为主,到公元九百年,风景画发展成为独立的一支。中国画和诗歌、书法、篆刻紧密联系,其丰富的历史是今天艺术家的灵感源泉,激发出新创造、新方向。
  • 900-1900 AD, 中文
    • 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蚕翼---《书谱》,孙过庭,687年
    • Some [brushstrokes] areas heavy as storm clouds, others light as a cicada’s wing
    • 从公元221年开始,东亚一带就统一了文字,称为古文。古文在中国、日本、朝鲜、北越等地普及。文化人可以通过书写古文来交流,不必学习彼此的口语、方言。明清开始(1368-1911)根据口语发展出来的白话开始普及。白话文通常用于非正式的写作或小说创作。今天的中文来源于白话文。中国官方的管理工作总是委派给那些能熟练读写古文的人。为了得到官职,候选人需要通过地方、省级、国家级的一系列考试。精通书法的含义远远超出了写一手漂亮的字。 
  • 960-1279 AD,宋朝
    •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街,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东京梦华录》,孟元老,1147年
    • New songs and laughter emanate from the pleasure quarters, wind and string music flows from the tea houses and taverns.
    • 唐朝之后,中国经历了一段动荡时期,史称五代十国(907-960年),一直到北宋建立(960-1127),定都开封。1127年,女真族进攻,迫使北宋放弃开封,南逃到杭州建立南宋。宋朝和中亚的贸易被迫停止,转而和日本、朝鲜、东南亚进行海上贸易。传统的中国被贵族和将领统治,宋朝皇帝开始启用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的草根阶层,使贵族与将领之间的权利平衡发生转移。孔子学说重新兴盛起来。新的耕种技术带来的粮食丰收促进了人口增多、城市扩建。
  •  1271-1368 AD,元朝
    • 其祖宗祭享之礼、割牲、奠马、以蒙古巫祝致辞---《元史》,宋濂,1370年
    • In their ancestral rites, animals are sacrificed, fermented mare’s milk is offered, and dedications are made by Mongol shamans.
    • 1271年,忽必烈自称为中国皇帝,建立元朝。1279年,忽必烈推翻了宋朝最后一个幼年皇帝。经过几个世纪的分裂,忽必烈重新统一了中国,将其纳入历史上最大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的领地从朝鲜一直延伸到奥地利。相对于蒙古的游牧生活,农业发达的中国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商品及税收。
      元朝有三个首都,两个在中国,分别是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内蒙古),第三个在西伯利亚东南部贝加尔湖以南的咯喇昆仑。建筑师们建造了传统的中国城市,外围有城墙、内部网格规划。再外围有御花园围绕,蒙古包点缀其中。这些绿地提供了狩猎场、并为战马提供饲料。
  • 1368-1487 AD,早明
    • 至若地势宽厚,关塞险固,总提中原之夷旷者,又莫过于燕蓟---《题北京八景卷后》,杨荣,1414年
    • No place surpasses Beijing for having broad, deep terrain and steep secure passes which will firmly protect the level, broad plain forever.
    • 明朝第一个皇帝打败了蒙古人,建都南京。1407年其子迁都北京,当时颇有争议。事实上迁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可以更好抵御蒙古的攻击。明朝皇帝在紫禁城里统治全国,建立了庞大的官僚系统以及地方性王侯法庭。六十年内连建两座都城极大地损耗了民力财力。大片土地上的森林被砍伐,很多乡村人家被迫迁徙以填充城市。早期明朝皇帝资助了七次海上远行,在亚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彰显国力。
  • 1487-1644 AD,晚明
    • 今之世风,侈靡极矣,所谓“月异而岁不同”已---《松窗梦语》,张瀚,1593年
    • The customs of this age have reached extreme extravagance…things are different every month and every season.
    • 明朝统治了近三百年,晚期时民间富豪涌现,在各地大兴土木。印刷的小说戏剧广泛流传,文化迅速传播。新的视觉符号出现在绘画、印刷品和瓷器之上。十五世纪早期,贸易由官方资助。1450年之后,私人商家开始领导贸易。十六世纪初期中国先是和葡萄牙商人、后和西班牙、荷兰、英国商人直接贸易,由此刺激了大航海。明朝末年,政府财政空虚,长年的军事支出、奢侈腐败耗尽了国库。
  • 1644-1911 AD,清
    • 每岁年班蒙古、回部、番部等到京接见,即以其语慰问,无藉通译---《监制诗》,乾隆皇帝,1788年
    • Each year when the Mongols, Muslims and Tibetans come to the capital for an audience, I use their languages and do not rely on an interpreter.
    •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44年,东北部的满族人推翻了日益羸弱的明朝。清帝扩张边界,把云南、自治的新疆、西藏纳入麾下,其领土范围和今天的中国接近。最为昌盛的康熙(1662-1722年)、雍正(1723-1735年)、乾隆(1736-1795)年间,艺术蓬勃发展,和欧洲关系紧密。位于北京中心的紫禁城既是帝王的家,也是权力中心,长达五百年之久。
  • 中国与西方
    • 来天朝当差之人,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内,永远不准复回本国---《敕英吉利国王论》,乾隆皇帝,1793年
    • [Westerners] who came to serve the dynasty…adopted dynastic dress, kept to their halls and were never permitted to return home.
    • 1644-1830年,中国是欧洲、俄国、美国心目中的理想国,中国货是奢侈品的代名词。西方渴慕中国,也热爱中日南亚的视觉艺术。反之亦然,中国也热衷尝试西洋的东西,包括绘画、建筑、园林、各种小工艺品。除了欧洲,中国也欣赏西亚、中东的文化。许多流动人口,如商人、外交家、传教士(尤其耶稣会成员),促进了货物交流,对中国、西方的发展均有深远影响。1840-186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的印象。中国不再是异域风情的理想国,而是一个真实的国家。经历了两千年封建帝国统治后,1911年中国进入历史的新篇章。
  • 1911-今,现代中国
    • 历史如河,总要流向新土地,吴冠中
    • Tradition is like a river,  it always flows towards new ground.
    • 清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难以置信的巨变。经济、社会、政治上的转变在城市尤为明显。中华共和国(1912-1949)期间,上海成为中国的现代化标志。在此发展了电影、摄影、时尚、音乐等现代产业。共产党也是在上海成立的。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80年代,新兴工业城市如深圳在经济增长中崛起。今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YLP1]我认为这里翻译有误,Recorded on a book, 这样翻更准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