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欢庆佳节

(2023-10-10 08:29:29) 下一个

 

告别江南过楚州,东中相聚度中秋。

菊香鸟语人情暖,明月山头溪水流。

今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相距只有几天,所以校领导决定大办一下。决定大办的原因除了是因为欢庆两个佳节,还为了这学期新来的十五位青年老师。

几天前,尤书记就召开了专门会议,布置向秘书做好国庆宣传工作:制彩旗、写标语。布置总务主任惠立孝:抓食堂、备食品。尤书记不仅安排了专人负责,而且亲自到食堂检查督促。

东中食堂在全市学校中是无与伦比的。这里有三大原因。第一、根基厚。因为该校原为矿职工子弟学校,解放初实行供给制,师生完全免费提供膳食、服装。第二、有农田菜园,现在农田没有了,但菜园还在,眼下猪圈里还养着几头肥猪,每到大的节日,杀猪宰羊,给师生们改善伙食。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尤书记这样的第一把手在亲自抓。

尤书记先找食堂组长徐解放,交待中秋节要多做几个像样的菜。而后又找食堂掌勺名师顾玉树,叫他把看家本领都拿出来,让南方来的那些新老师也瞧瞧咱学校的厨艺。

到了中秋节那天,学校杀了一头肥猪。只要是住在市区的或住在附近的教工,下午都各自拿着一块猪肉回家过团圆节去了。凡是远离家乡的异地老师——大约有六十多人,晚上便在一起联欢,学校已准备好八桌饭菜。

尤书记和果校长没有回市区与家人团聚,他们留在学校与住校老师们一起过节。这使老师们都很感动。

 晚上,在食堂里摆好了八桌酒菜。团委胡书记到各个办公室把住校职工都请到食堂就座,待人都到齐了,尤书记便作了简单的讲话。

 他说:“在这两大节日来临之际,让我们首先祝贺今年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书记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每件事都得政治挂帅。而后他接着说:“我们还得感谢全体教工听党话,跟党走,遵守纪律,刻苦工作,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也感谢今年新来的十五位青年老师,支援我校,扎根我校,与我们共同建设东山中学。”书记处处都没有忘记做思想工作,这几句话确实使新旧教工心情舒畅,如醍醐灌顶,过一会一定会多喝几杯。大家都觉得书记今天的讲话既热情全面又简洁。书记继续讲:“古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同志们,你们虽在异乡,可不是异客,我们都是一家人。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不要太过思亲思乡。毛主席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建设好东山中学。’大家觉得书记今天讲话讲得太有水平了,连文化品位也提高了,居然还引用了古诗。而且竟然忘提阶级斗争了,还对着大家广称“同志”,所以使得那些有历史问题的职工也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觉得今天自己也在同志之列了。

书记讲完,果校长接着讲。校长的话更简单。他说:“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庆佳节。正是秋高气爽,风清月圆之际,希望同志们尽情地玩,尽情地唱,尽情地跳。现在让我们共同举杯,祝全校师生健康幸福。”随着校长的祝酒词,大家都举起了杯,望着两位领导一饮而尽。

今天的饭菜非常丰盛。主食有面条、饺子、烙馍、米饭,还有武大郎的炊饼。菜有南京红烧鲤鱼、符离集烧鸡、澎州冰糖肘子、扬州虾仁炒鸡蛋、镇江糖醋排骨等十余种。酒有洋河美人泉酒,为了照顾南方老师和女同志,还特地买了绍兴的女儿红。酒不强派,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两位领导都是北方人,他们和北方的一些教工都喝白酒。

教务员张昭嗣虽然是南方人,但在北方已久,本来就有酒量,又经过这些年在矿区锻炼,其酒量是与日俱增,所以今天仍喝白酒。袁老师本来不喝酒,今天见桌上有许多南方教师和女同志,便也倒了一杯女儿红。

食堂菜香扑鼻,酒气冲天,桌上觥筹交错,话语连连,整个食堂沉浸在欢声笑语中。汪月轮、康安泰两位老师站起身,举起杯,倡议新老师们一起举杯向两位领导敬酒。新老师们一听纷纷举杯,两位领导也立刻起身回敬。给领导敬完酒,汪、康二人又提议向老职工,老教师敬酒,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给新老师们以帮助。不愧是学习了马列主义的政治老师,思想水平就是高,思考问题就是周到。王左图见两位政治老师带头敬酒,觉得在此场合,自己也该表现一下,便端起酒杯说:“我这杯酒祝愿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俗话说,酒过三巡,食过五味,大家的兴致都高昂起来。这时顾师傅的土豆拔丝端上来了,校长说:“得趁热吃,冷了就拔不动了。”南方的几位老师从未见过这道菜,不知如何吃法。他们见别人从盘中夹起一块,扯的丝有一尺多长,将筷子轻轻绕了两圈,丝断了,这才送到嘴边,而后将筷子在冷水碗里蘸了一下,才又去夹第二块。也有人夹起一块整个放到冷水里浸一下,才又送到嘴里。新老师看呆了,只听有人提醒:“快啊,冷了就凝固了。”这时他们才敢伸筷子去夹,其时已经有些变硬,印甲岩费了好大的劲才拔起一块,丝一直扯到嘴边,屠凯见印甲岩那样忍不住笑了。其实他自己的嘴边也挂着两根丝,煞像米老鼠的两根胡须。汪晓蕙差一点把嘴唇烫出泡来。柳红自始至终未下箸,开始是不懂,后来看了好大一会人家的动作,将要学会了,盘子已经空了,遗憾得很,只好下一次再品尝了。

接着上来的一道菜是红烧狮子头,虽没有狮子的头那么大,却也有小孩的拳头大小,一碗八个,堆得尖尖的。柳红这次没有发愣,伸筷就夹起一个,不过个子太大,放在碗里像个山头。她犹豫着不敢下筷,害怕吃不完。转身一看,旁边诸丘山还没有伸筷,便连忙夹下一多半送给他。杜莲和江晓蕙也是两人分吃一个。

辣子鸡上来了,满盘都是红红的尖头辣椒。俗话说“朝天辣子勾头蒜,仰脸女人低头汉”,都是毒家伙。所以南方教师见了,个个畏缩不前,没有一个敢伸筷子的。最后有人建议端给工人师傅那一桌。东山中学工人中,有两位辣子王,一个叫白锦生,一个叫包永固。这两人特别能吃辣,据说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有一天忽然两人酒瘾发作,买了一瓶烂白芋干酒,但没有菜,便到菜园里摘了一斗笠帽辣椒,硬是吃着辣椒把一瓶酒喝完了。今天见隔座老师送来一盘辣子鸡,喜出望外,连声说“谢谢!”

许台成和李士茂两位体育老师已经十来杯下肚,两人都红着脸,像一对红头蜈蚣,但还在大喊着与人碰杯。袁有法老师虽然只喝了两杯女儿红,真正的女儿未红,他却早就红了。现在趴在许、李两人的旁边,醉得像泥一样。

团委书记端着杯子在屋里到处跑,他要向各个桌子敬酒。

外语老师齐力举、邹同奋两人都是去年毕业分到东中的,此时已经喝得嘴里说话不清,一个把“中秋”说成“重修”,一个把“高兴”说成“好亲”。

杜诚喝酒是滴滴计较,守口如瓶。人有千条妙计,他有一定之规:白酒不超过一杯,红酒只喝两杯,而且必须是小杯。今天,他先喝了一杯,后又有人给他倒了一杯,但他坚决不喝,那杯酒已经在他面前站了一个小时。

数学老师王长新开始有些吹牛,说自己有半斤酒量,可是二两下肚,他就腿肚转筋,东倒西歪了,嘴里还一个劲说:“没关系,还不到半斤。”别人想不叫他喝都不行。旁边人看他醉眼惺忪,就用水代酒去哄他,他还连声说:“好酒,好——酒——。"

工人师傅见许多老师不胜酒力,都说知识分子不行,一不能吃辣,二不能喝酒,只会教书。

尤书记这时也是满脸通红,端着杯子,脚步有些踉跄,他要去找女老师喝酒,可是还没到跟前,杯子里的酒已洒光。果校长一见,知道书记的脾性,连忙上前劝阻,害怕会搞得几位女老师尴尬。团委书记也走上来帮校长把书记扶回座位。

果校长见众人已经酒醉饭饱,便宣布“中秋酒会到此结束。下面请老师们到工会俱乐部去玩,那里可以唱歌,可以跳舞,可以弹奏乐器,可以猜灯谜,可以绘画,可以朗诵诗词。”

宴会是结束了,但娱乐才开始。出了食堂,青年老师们又走向工会俱乐部。工会门已打开。家在校外的工会副主席曹玉秋已经早早从家里吃完饭来校。

一听说要唱歌跳舞,诸丘山原有的一点酒意已经消失,他立即回到住处,拿来了胡琴。数学老师吉兆时也从宿舍背来了手风琴,施惠雨、皇白二人先唱了一首《祝酒歌》,其实施惠雨不会唱歌,张嘴不出声,都是皇白在唱。虽然宴会结束了,但大家还带着酒意,听着歌,好像酒杯还在不停地举,劝酒地声音还在满屋子里飞。汪晓蕙唱了一首《马儿啊,你慢些走》,好像忽然把人们带着去观赏城乡建设的美景。杜莲和柳红唱了《采茶舞曲》,她们边唱边舞,立刻把南方的老师带回了江南,好像看到了满山绿油油的茶树,茶园里有许多姑娘背着茶篓在采茶。

诸丘山接着奏起了阿丙的《二泉映月》,琴声如泣如诉,缠绵不绝,像泉鸣,像鸟语,像风在轻轻地吹,像水在慢慢地流。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窗外,看着秋夜的清晖,望着辗转的冰轮,远眺东山月光下的侧影。

那时的歌曲都是健康向上的。歌词雅正,曲调优美,这是普遍的特色。不像现在有的歌词粗俗不通,曲调像锯木头的声音,聒耳挠心。那时也有情歌,但情真意切,委婉动听,不像现在这么庸俗,什么“想啊”,“爱啊”,“心碎”啊,“肝破”啊,“爱你一百年”啊,都是假话,谎话。实际生活中今天结婚,明天离婚有的是,不要说一百年了,一年也维持不了。但表面的谎话最能骗人。

《二泉映月》以后,随着《彩云追月》的琴声,三位女老师翩翩起舞,盈盈然如芙蓉出水,飘飘然如嫦娥追月。琴声伴着舞步,心情随着节拍,在舒展,在飞扬。

王左图见了,也舞兴大起,他独自跳了支新疆舞,吸引了众多眼球。

工会活动室的墙上挂满了谜语,许多老师在猜谜。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

走路打摆子,说话粗嗓子。

 ————打一家禽”

汪月轮仔细观察一会,手指这个谜语说“这是鹅。”工会主席见猜中了,便把它从墙上摘了下来。

 “一个小姑娘,住在清水塘。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

许台成用手一指,大嚷:“这是荷花!”于是又被取了下来。

“坐在青山青又青,开花如同结黄金。

结果好像中秋月,月里又藏满天星。

————打一植物“

李士茂见了,马上说:“这我知道,我们那里多的很。”他是农村人,知道这是向日葵。

康安泰站在一条谜语前思索,只见上面写得是:

“忽忽悠悠像驾云,出门千里没动身。

看了美景没睁眼,吃了美味没沾唇。

————打一事“

杜诚也走过来参加琢磨,忽然一拍大腿说:“这不是做梦吗?”

康安泰想一想说:“还真是的哩,做梦吃东西不是没沾唇吗!”

杜诚又走到一条谜语前思索谜底哦,只见上面写着:

“同胞兄弟三十多,先生弟弟后生哥。

当门抵户弟弟去,进了门内靠哥哥。

 ————打一人体器官”

数学老师吉兆时也走了过来,看了看说:“这是牙齿”。

“怎见得?”杜诚问,有些不理解。

吉兆时解释说:“你看,牙齿是不是三十多?”

“他说得不准确,到底三十几个牙?”杜老师讲话强调科学性,一点也不容含糊。

“人的牙齿大约二十八到三十二之间,各人不一样。只能讲约数。”吉老师说。

“幼儿和老人的牙齿都没有三十多,怎么说?”李士茂不知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旁边,听见吉老师在解谜底,便立刻去抬杠头。袁有法见他又要抬杠,便把他拉到一边去了。吉老师仍在向杜老师解释这条谜语。

还有一条谜语是这样写的:

“红的眼睛白的毛,三瓣嘴儿心眼好。

只是胆子实在小,树叶掉下吓得跑。

————打一动物”

胡家耕和沈西化两位化学老师站在这条谜语前面指指戳戳,胡说:“这是白猫。”沈说:“不是,这是兔子。兔子不是三瓣嘴吗?”胡老师想想,“不错,是兔子。”

还有;两条谜语,都与中秋节有关,一条是:

“远望青竹林,近看挂红瓶。

 红瓶十二格,格格藏红心。

————打一水果“

另一条是:

 “望去青腾腾,拍拍扑腾腾。

 敲开青青门,个个着红裙。

————打一水果“

几个老师都站在那里猜测,屠凯说前面这条谜底是“石榴”,印甲岩说,后面这条谜底应该是“西瓜”。有的老师说“谜面讲的不太像。”

王长新老师说:“谜面和谜底只要相似就行了,不必完全相同。例如这后一条谜面稍作改动一下也可以,如改成:

“望去绿葱葱,手拍响咚咚。

敲开一道门,里面红通通。”

李士茂不知什么时候又转到这边来了,他插嘴说:“西瓜还有黄瓤子哩,那又怎么说?”

王长新说:“那就把最后三字改成‘黄绒绒’。”

“不行,黄绒绒,像布,不像瓜瓤。“李士茂说。

“布是软软的,瓜瓤也是软软的,像得很。“王长新坚持说。

“瓜瓤有水。“

“布湿了也有水。“

大家看他们两人抬杠都笑了起来。忽然有一个人说“我有一个谜面,大家猜猜看。”

说话的是外语教师蔡天奇。众人问是什么谜面,他说:“两个胖子结婚,打一地名。”大家一听,都在使劲想全国地名,一个老师说“武汉,武汉是武昌和汉口组成的,不是结婚吗?”蔡天奇说:“不是,谜底是‘合肥’。”大家一听又一阵大笑,都说两个胖子结婚的确是“合肥”。

蔡天奇见没有女同志在场,趁着兴致又说:“我还有一个谜面大家猜猜,‘屁股挂手枪’,仍打一个地名。”

大家又在使劲地猜,也是外语老师的邹同奋说:“我知道,叫保安。”

蔡天奇说:“不对。”

邹同奋说:“屁股挂手枪,不是保安全吗?”

蔡说:“是保定。屁股不是又叫‘腚’吗?“

邹说:“胡扯,定与腚不同。”

蔡说:“我只是借用它们的谐音。”

大家觉得蔡老师的话也还说得通,便都同意了“保定”了。

隔壁的画室里,有几位老师在作画。

翟方研老师,兼教美术和音乐。该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也没有上过较高的学校。但爱好音乐美术,也能刻苦学习,所以基本功还是比较好的。据说解放前靠卖画为生,解放后参加工作,被分配到东中,也算是东中的元老之一。全校的美术、音乐都是他一个人教。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假期,没有休息日,天天从早忙到黑。老婆腿又不好,还得上班,还得带孩子,还得买菜做饭。两口子谁也照顾不了谁,只好各自为战。老翟还是一个爱动脑筋,爱做手工,心灵手巧的人。例如裁剪缝纫,一般女人也比不上。但老婆却沾不了光,因为他太忙了,忙得十天半月洗不上一回澡,换不了一次衣服。人们只见他常年穿着满身油垢,布满水彩的工作服。到了夏天,常常见他身上的汗衫露出白云似的盐碱。唯一整齐美丽的地方是头发,浓黑而又光亮,经常梳得油光,像华盛顿的头颅一样。不过有人说,那亮的不是油,是水。因为不到一小时就黯然失色了。

翟老师虽然家住在矿区宿舍,但他并未回家。因为学校领导布置晚上画室要开放,让老师搞笔会,以庆祝两大节日。

晚上不到八点,翟方研就打开了画室,准备好笔墨纸张。饭后,有几位爱好书画的老师都来了。总务主任惠立孝是东中第一支笔,写一手漂亮的颜体字,而且古文基础也很好。有一次他在茶炉房挂了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

开便有水,

有水便开。

不开无水,

无水不开。

见此招牌,许多老师提着水瓶站在茶炉前苦苦思索,不知是什么意思。后来还是马羽老师探知惠主任的语意,原来四个“开”字中,一、三句中的“开”字作形容词用,指水烧开了。二、四句中两个“开”字,是动词,指开水管的开。总的意思是说水管开了,有水,有水便是开水。如果水管不开,就是无水,无水就是无开水。这样就免得经常有打水者在问:水开不开啊?前面在第一章里已经表述过,这位惠主任生性不爱说话,更不爱多说话,他常常是写多于说。例如,发饭票,每人每月都是定量的,他都是一人一份包好,上面写上名字。领饭票的人只需在表上签个字,拿了自己那份就行了,而且绝无差错。因为主任是全校员工中第一细心人,工作在他那里从未出过差池。

惠主任今天写的是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整幅字显得庄重,雄浑而又圆润。写罢,掷笔,只说了“献丑“二字,便退到一边。

接着挥毫的是总务处会计申秦云,他写的是苏轼在任徐州知府时写的《中秋月》,是赵体,行书。整篇字显得十分流畅,望似行云流水,有相当的功夫。曾经有人听他自己说,解放前为澎州妓院“金谷园“写过院名。仅三个字就获酬一根金条。不过也只有一个人听他说过一次,后来便没有人听他说过第二次了,是不敢说,还是不好意思说,不得而知。

第三个接笔的是“菜园子“赵老师。赵老师名望驰,山东临沂人。他是生物老师,因为他管学校菜园子,人们便以此给他取了个外号。他脾气好,既然人们照顾他给此殊荣,他也便坦然接受了。今天他写的是赵嘏的《江楼有感》,虽不是咏中秋,但也是赏月的,你看“月光如水水如天”,这月色多美啊!赵老师的字体,颇像何绍基,但比何体更怪,通篇用中锋多为方笔,且笔画粗细悬殊,总之,澎州市找不出第二个相似的书体。

在另一边,美术老师正在作画,画的题材是《东山望月》。只见画面上是一片夜色,夜幕中的东山顶上立着一个人,在仰望天空,天空中悬挂着一轮金黄的明月,明月底下有一抹淡淡的白云。

外语老师江晓蕙也喜欢绘画,她唱完歌,跳过舞,便来到画室。她画的是水墨国画。只见她先用勾线法,在画纸的右面勾出几棵法桐树主干,再勾出一些枝干,再用笔在树干上进行皴、擦、染,而后点染树叶,于是几棵法桐便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画面上,然后又见她在树的上空画上一轮圆月。又在画的左下部简画几栋教室,教室里透出一些若明若暗的灯光,最后在画的左上角题上《东中月色》四字,在四字的下面写上时间姓名。大家一见都拍手称好,主题好,意境好。

语文组的四位新老师兴致很高,他们唱完歌,跳完舞便相约来到了东山溪边,坐在几块石头上,他们要开一个中秋赏月诗歌会。他们先静静地坐着,听着潺潺的溪水声,望着皓皓的月亮,在思考着。先是皇白站起来朗诵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把食指和拇指构成酒杯的形状,举向月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仰起头,望望天空,似乎天上也真有一座北京故宫的建筑。)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把两臂一挥,腿一抬,真像要乘风升空,但忽又双臂抱胸,紧缩脑袋,好像真有寒风吹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柳红一见,情不自禁的跟着皇白舞起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他们两人还在舞着,旋转着。)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舞者显出乐观的情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舞者张开胸怀,做出达观的姿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舞者把四条手臂一齐伸向了月亮。)

诸丘山激动得连忙站起来说:我也来朗诵一首自己写的诗:

东山的夜风徐徐吹来,

月亮的清晖洒满我的胸怀。

故乡的亲人向我瞭望,

把中秋的儿子尽情地猜。

大家一听,都说好,境界优美,感情真挚。

施惠雨说:“这首诗好就好在后两句。明明是自己想家,思念亲人,却说是故乡父母在思念儿子。诸丘山,你真狡猾。”

诸丘山说:“这是技巧,不是狡猾。”

接着施惠雨也朗诵一首自己的词作,调寄《生查子·中秋》:

“去岁度中秋,学友同歌舞。嫦娥奏玉琴,桂树飘香露。

今日又中秋,不见香樟树。山下碧溪流,声声语如诉。“

皇白一听,忙说:“书痴,我们玩得很快乐,你怎么又想起了学友,难道我们不是你的学友啊!”

施惠雨说:“你们当然是我的学友,可是还有更多的学友分散在其他地方呢,难道你们不想他们?”

诸丘山说:“怕不是想他们,而是想嫦娥吧!”

柳红忙问:“嫦娥是谁?”

施惠雨说:“诗就是诗,你们不能胡乱猜想。”

诸丘山说:“诗是心声,是言志抒情,你的情是寄托给谁的?”

施惠雨说:“说的很清楚,是同学嘛!”

“具体一点,哪个同学?”诸丘山不依不饶。

“是泛指,无具体目标。”

“我不信,词中‘香樟树‘比喻谁?”柳红忽然又有新发现。

“‘香樟树’不是比喻,是实指,平江师院不是有许多香樟树吗?“

“我不信,学校还有刺槐,为什么不写进去?”柳红寸步不让。

“刺槐不美。”施惠雨回答。

“对啊,樟树又美又香,你能说不是比喻哪位女士吗?”柳红紧追不放。

“你是胡思乱想,在学校好几年,你还不知道我和女士们没有太多来往吗?要说有所指,有所比喻,那唯有指母校。比喻母校可以吧?”

施惠雨没有想到一首词竟然引来这么多的怀疑,这么多的麻烦,简直有些焦头烂额了,所以平时本不爱说话的人,今天也不得不多说几句。

大家见实在追不出结果,便只好作罢。

在他们争论的时候,皇白一直在构思一首诗,这时腹稿已经打好,接受施惠雨的教训,想尽量不引起麻烦。他的诗是这样写的:

山前素月话中秋,

把酒情如碧水流。

最是今年佳节好,

菊花遍绕古澎州。

大家听了以后,果然没有节外生枝,都说诗的抒情意味很浓。

别人都写了,朗诵了,只剩柳红还没有作品。她自知刚才得罪了施惠雨,不敢贸然地写。想了半天,她记起一首古诗,稍作变动便作为自己写的诗向大家朗诵道:

徘徊北斗夜阑干,

月转星空风露寒。

低语山泉声唤寝,

回头犹向月中看。

柳红以为这首诗不是名家所作,料别人不会识破。谁知书痴平时涉猎的多,竟然说出了它的出处。书痴说:“这首诗是元代人郑奎惠所作,很少人知道。原诗题目是《爱月夜眠迟》,诗曰:

徘徊不语夜阑干,

参横斗转风露寒。

小娃低语换归寝,

犹过蔷薇架后看。

原诗有些不合律。如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平仄都不协律。你改得好,不仅合律了,而且意境美,情调好,真是高手,这叫化腐朽为神奇。“

众人都异口称赞改得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