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三十一 文字学和音韵学

(2023-09-13 02:00:18) 下一个

 

师教文字学,新颖味香浓。

思路为开拓,古今相与融。

 

    中文系开设了文字学和音韵学课程,令同学们耳目为之一新。授课的是历史系纪教授。

    学习先从文字的起源和演变开始。

    纪老师说,远古人们没有文字的时候,是用结绳,划线或圈画来记事。用声音、动作、姿态表达需求和感情。后来在生产劳动中才慢慢地创造了文字。所谓“河图”、“洛书”那是神话传说。所谓“仓颉”造字也是传言。

    文字的真正创造者是劳动人民,而且不是哪一个人创造的,也不是一个时代创造的。那是许许多人,许许多多地方,许许多多年代,一点一点,一种一种,慢慢汇集起来的。开始只是一个两个,七个八个,十个百个,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五万六千多个单字。

    现在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所谓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或牛骨上面的文字。这种文字的发现,也是很偶然的。

    清朝末年王懿荣一次在中药店里发现有许多甲骨,上面有许多类似文字的东西,他很惊喜。问明来处,知是乡下商人当作龟甲、虎骨等药材卖到药店来了。王懿荣说这些东西我都买了。结果一翻腾,竟然有几麻袋。王懿荣运回去,经过反复研究、琢磨,发现是古文字。又进一步追踪了解,发现是出自殷墟。

    目前看,已发现的最早文字应该是甲骨文,不过,我们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说不定还有更早的文字,现在还没有被发现罢了。譬如在内蒙古等地一些山上,还有少数民族的他方,已发现了一些岩画、图文。是否属于文字,还有待研究确定。

    纪老师说:“中国文字的创造发展有自己的标准和规律。根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总结,汉字的构造方法有六种,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指事,许慎说:‘视而可说,察而无意。上下是也。’上,古文作亠,下,古文即在一横上加一点表示上;在一横下加一点表示下。再如“刃”字,在刀的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就是刃。又如‘本’,指在木下加一横,告诉你,这就是树木之根本所在。”

    纪教师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书写。

    “象形字是最早出现的。当时就是按物体的样子画下来,作为字的符号。如:日,就画一个圆O,在中间加上一个黑点,便表示日,太阳。因为他们观察到太阳里有黑点。月,则画个D,像月牙,加上两横,说明月里也有东西。山字,则画一个山的形状,如M。舟字则画一个舟的形状。如此等等。

   “形声字,这是比较后起的造字方法,这时人们已经学会用几部分组成一个字,一部分像形,表意。一部分表声音。这类字很多。在今天的汉字里,占绝大多数。如搐,左边的扌是手,表意,说明搐得用手。高,表声音。依,左边是人,右边衣,是声,说明依靠必须有人。河,左边表水,右边表声,河一定与水有关。

    “会意字,如明字,日月相并,肯定很明亮。步字上下都是止,即脚,注明走路两脚一前一后向前。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说明炙就是用火烤肉。然字,上面是肉和犬,下面的四点,不是水是火,那么然字就是烤狗肉。”

    纪老师这么一解释,既形象又生动。同学们闻之大笑。

    “转注和假借实际是用字方法,它并未造出新字。如转注:《说文解字》叙中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比如考和老,老就是考,可互相注解。一些同义字、异体字大都属于此类,如视与相,见与现,现与显,峯与峰,顶与巅,初和始。

    “假借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也就是在语言中有声无字,于是就借用同音字来代替。如队字是坠字的借字,坠是本字。革与勒,革是勒的借字,勒是本字。还如原来作小麦讲的来,后来作来往的“来”了。

    “文字的发展,在字形上,写法上也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地演变。

    “甲骨文多是象形字。原是人们在龟甲、头骨上用艾火燃炙裂成纹,以之推测吉凶。逐渐约定俗成,形成文字。

    “金文,则是刻铸在金属器具上的文字,多是大篆。

    “篆书,由大篆变化而来。在春秋战国时文字形状写法不统一,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才由李斯统一了文字,全用篆书,称为小篆。篆书都用圆笔。

   “到了汉朝人们为了书写简便,对篆书进一步改变,先是出现竹简,木简等,其字体介于篆、隶之间。后来由程邈等进一步改造成为简便的隶书。

   “由汉向魏晋,慢慢地又出现了楷书《正书》、行书、草书。这样写起字来又简又快。

    “后来,书法家便以这六种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去研究,去习练。出现了许多名家名作。

    “汉字多是表意字,有义符,有声符。形体很美,变化多端。和西方的拉丁文大不相同。所以书法是中国一种特有的艺术形态。是中国的国粹。”

    纪老师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作着六种书体,使同学们有个观感,有个体验。

    纪老师讲课,旁征博引,随手拈来,风趣幽默。本来文字学有些枯燥,但经其一演化,一解说,便妙趣横生。把同学们带入文字的海洋。

    最后,纪老师说:“你们想了解更多的更详细的可以到图书馆借阅有关古文字学的书籍,如《六书通》,《说文解字》。”

    纪老师说:“下面要讲授音韵学,同学们可早作准备,先阅读有关著作,如《切韵》、《广韵》、王引之,段玉裁,黄侃,朱骏声等文字训诂家的书。”。

上下五千年,中华一脉延。

众人文字造,功德在先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