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零四 复旦教授

(2023-08-30 12:14:03) 下一个

 

南北文科两巨星,人才济济育群英。

今天又见朱教授,分析唐诗准且精。

 

    暑假后开学,中文系三年级甲、乙、丙三班同学齐集大课堂,听老师讲授。

只见讲台后坐着两位老师。一个是系主任刘教授,另一个是约七十岁左右的戴眼镜老头。同学们认为今天一定是刘主任讲课。谁知刘主任开口便指着边上那个老头说:“这是复旦大学朱东润教授,大家欢迎。”

于是课堂上立即暴发出一阵掌声。朱教授站起身来,微笑着向同学们鞠了一躬,算是对同学们还礼。

    刘主任继续说:“原来本学期的古典文学是钱教授讲授的。因为钱教授被临时调去编纂《辞海》,所以学校和复旦大学商量,请朱教授来讲授这门课。”

    沈之求低声对坐在身边的史维华说:“复旦大学真是卧虎藏龙啊,有这么多的专家学者。”

    史维华说:“复旦大学与北京大学是我国南北两个有名的文科大学,自然人才济济。”

    刘主任介绍说:“朱教授是泰兴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传记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书法家。是明代福建巡抚、督师抗击荷兰侵略者的朱一冯先生的后人。朱教授自幼失怙,1907年受族人资助,考入南洋公学附小读书。因成绩优异,刻苦勤奋,1910年得上海南洋公学监督唐文治资助升入中学。后因家贫辍学。值辛亥革命,朱先生三哥因参加反清起义被清军杀害。1913年秋,先生入留英俭学会,赴英留学。次年进入伦敦西南学院读书。课余从事翻译,以济学费。1916年初,先生放弃学业,毅然回国参加反袁斗争。1917年先生应聘至广西省立第二中学任教,开始教学生涯。1919年到1929年,先生回到江南,任南通师范教师。1929年出任武汉大学特约教师。受闻一多先生委托,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晋升为教授。抗战后,他忍痛抛家别妻,绕道东南亚,远赴西南大后方,任重庆中央大学教授。1947年至无锡国学专科学校任教,后又任江南大学教授。解放后,任齐鲁大学教授,后任沪江大学教授。1952年先生被调入复旦大学任教授,1957年起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先生忠心爱国,教学严谨。追求真理,硕果累累。”

    谭学诊听后慨叹说:“这些专家学者,许多人都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们的才智都是在苦难中磨砺出来的。”

    史维华说:“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刘主任介绍一番以后,便请朱老先生为同学们授课。

朱教授说:“我知道郭老上学期已经给你们简介了文学发展史,今天我就不讲这方面内容了。还是接着钱教授的课,讲唐诗。今天,我主要讲元白的新东府。唐诗到了安史之乱以后,有所式微。盛唐那种繁华景象没有了。但唐诗这条大河还是在奔流的。从唐德宗到穆宗约四十余年间,一度中衰的诗坛又逐渐重振旗鼓。其中宪宗元和时期最为兴盛。所谓‘诗到元和体变新’。这里主要应归功于白居易、元稹、韩愈等人。但这中间又有不同,可分为两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王建、李绅为羽翼。另一派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卢同、李贺为其徒。两派都源出于杜甫,但风格不同。

“白派诗人继承杜甫的正视现实,贴近人民,抨击黑暗这一优秀传统。且诗的语言变得更为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力求让普通民众能读懂,能接受。他们的乐府叙事诗,无论在体裁和题材上都比较广阔,在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风格的平易上都有实质的发展。

“韩派诗人则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的刻意求新和严谨雕琢,富于创造精神。在形式上,他们有时以散文的句法入诗,使用大量的前人诗中未曾习见的词语。李贺尤其如此。韩愈学问大,常以典故入诗,其诗语言难懂,有的则佶屈聱牙,比较晦涩。

“所以两派相比,还是白派更易为人接受。因此影响也就更大。

    “白居易和元稹最大的功绩是开展了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贴近人民生活,干预时政,为民发声。像白居易的《观刈麦》、《杜陵叟》、《卖炭翁》、《琵琶行》等极具人民性。在那样的时代,一位土大夫能为民疾呼实属可贵,与杜甫的三吏三别有同工异曲之妙。他的《长恨歌》,写的虽是帝王恋情,但也反映了唐王朝造成的安史之乱的历史悲剧。其奇思遐想具有浪漫主义的格调。

    “元稹的官做得比白居易大,但诗作的成就却没有白居易大。不过他的《连昌宫词》也属新乐府的上作。他有些短诗写得很富有感情,如《遗悲怀》三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和元稹关系极为亲密。元稹差不多时时关心着白居易。如他的《重赠乐天》云:‘莫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两人都提倡新乐府,并践行之。两人的诗风格基本一致。两人命运也相差无已,都被贬谪过。有同命相怜之情。”

    谈了元白新乐府之后,朱教授说:“同学们学习古诗词,光从字面上解读还不够,要想深知其情其意,在读懂之后,还必须常常吟诵,方可深深体会到其意味。古诗词朗诵,用普通话难达其意境,最好像古人那样抑扬顿挫吟咏。接着他便吟咏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前者音调欢快,后者音色悲怆。

    吟完这两首短诗,先生说对歌行一类长篇吟咏又不相同,说完他又对白居易的《琵琶行》作了吟咏示范。

    史维华感到这种吟咏法与钱教授的吟咏又有不同,与维新大哥的吟咏更是不同。这大概是地域差别造成的。不过也说明古人吟诗也并无一定格调,优美动人则行。

博览群书见识高,细分缕析察秋毫。

拨开学子眼前雾,探索书山有妙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