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如画沙,校外访名家。
点拨两三指,始知赏物华。
自从在留园观赏了长廊书法碑刻以后,史维华、戈华中便对书法发生了兴趣。戈华中开始习练二王与邓石如的篆书,史维华开始习练颜真卿的《多宝塔》和《东方画赞》以及《曹全碑》。
一天,史维华带领温故园小组部分同学去拜访苏州著名书法家蒋吟秋先生。苏大“图书馆”三字即为他所题。据说沧浪亭中的苏舜卿的《沧浪亭记》也为其书丹。而蒋先生的家距离沧浪亭也不远。
他们从中文系办公室了解到蒋先生的住址,便一直找到了先生雅居。
先生听说有学生拜访,便高兴地出迎。史维华代表大家说明来意,欲请教老师如何习练书法。老师听后,欣然同意。他拿出一本来访日志,让几个同学写下姓名。而后便从笔架上取下一支毛笔,告诉他们执笔的方法,并亲自演示了一遍。而后又蘸了墨在纸上一边写一边解释什么叫点、横、竖、钩、折、啄、撇、捺。而后又以“永”字为例,解其八法。
此后便拿出真、草、隶、篆几种字帖,告诉他们各种书体的基本特点。老先生特别演示了篆书的写法和隶书的写法。强调篆书多用圆笔,转笔,保持笔画粗细均匀,线条要流畅。隶书则多用方笔,起笔藏锋,收笔回锋。做到蚕头燕尾,注意波磔和隶无二挑。说着他又亲自在纸上作了演示。同学们见了幡然大悟。他讲得很细,很耐心,同学们听得也很认真。
而后,老师又对如何保护毛笔作了指导。他说笔用后一定要洗干净,然后将它倒挂在笔架上。这样没有甩净的水可以向下流出,不致于烂笔管,伤笔毛。
戈华中问:“老师,用什么笔好?”
蒋先生说:“笔毛不同,性质也不同。羊毫含墨多,但比较软,用久了,弹性不足。狼豪硬,弹性强,有力,但含墨少,要不断蘸墨。兼毫,即是羊毛、狼毛混合而成,软硬兼备,最适合初学者使用。”
沈之求问:“老师,练哪一种字帖好?”
“根据各人的性格爱好选择。你喜欢哪一家就选哪一家碑帖。最好先从真书开始。唐四大家都可以学。褚字秀拔,欧字俊美,颜字浑厚,柳字刚劲。人称颜筋柳骨,各有所长。赵孟頫的字也很好,深得二王之法。
学了真书以后,再学汉代隶书、篆书,这是源。溯源很重要。任何文化艺术都要求其根,根固才能枝繁叶茂。最后再学草书,草书更能显出艺术美和书家的精神性格。但一定注意站稳了,才能跑。心有成竹,才可挥洒自如。
字如其人,学书要和做人结合起来。颜真卿是忠君爱国之士,德高望众,故其字端庄雄浑。岳飞是民族英雄,其字有叱咤风云,铁马冰河之姿。”
先生的一席话深深地教育了同学们。
最后先生说,你们可以到附近的沧浪亭观赏一番,那里有不少名人古迹,书画碑石,观之有益。
临别之时同学们齐声说:“谢谢老师耐心指导!”
出了蒋先生家,同学们便一起去往沧浪亭。路上,史维华说:“我从资料上看到,蒋先生毕业于江苏师范学校,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金石学家、图书馆学家。曾任南京高等师范、苏州美专、东吴大学教授,苏州图书馆馆长。工诗善词,通书画、尤擅篆隶,笔法圆浑雄厚,苍劲老健。抗战时为保护中华典籍,与馆员们将馆中宋元精椠之本装了八箱转移至洞庭东山西山之处。这些书共计1518种,19874册,均完好无损,其功大矣!”
谭学珍说:“早知,我们在蒋老师家再多呆一会,多学一点。”
史维华说:“这次我们是无约而来,有些冒昧,先生也未有准备。来日方长,改天再来拜访。”
同学们从北门进入园中,临水处便有一亭,亭上立有一碑,碑上刻有宋苏舜钦的《沧浪亭记》,为蒋吟秋先生所书的隶书。大家一齐观赏,果然浑厚雄健,都啧啧啧称赞。
据史料记载,沧浪亭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池馆。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经整修,筑临水亭。题名“沧浪亭”,并写了《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由此名声大振。南宋初,又成为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宅第,故又称“韩园”。
沧浪亭面水而居,但布局上却以假山为主。而且沧浪水不是藏于园内,而是借助于园外的葑溪之水。自南园潆回曲折而流经园前。所以沧浪门前有一湾清泓,未进园门,已觉绿水回环,垂柳迎风,犹如身置园中了。
走过平桥,迎面便见高阜丛林,修竹摇空,古木参天,富有山林野趣。著名的沧浪亭便立于假山东首最高处。飞檐翘角,上刻俞樾所书“沧浪亭”三字。两旁亭柱上有一副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郁琴说:“这两句太好了,旷达有致,有陶谢之风。”
史维华说:“这两句是集欧阳修和苏舜钦诗中的两句。他们两位是好朋友。”
戈华中说:“我想起来了,这‘沧浪亭’是不是取自屈原的《渔父》之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史维华说:“正是此意。这也是苏舜钦罢官之后的心境。表示他‘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之心情。
沧浪亭之南有园内的主体建筑--明道堂大厅,此为旧时讲学之所。堂前瑶华境界,丛竹掩映,环境清幽。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厅名贤祠,内部墙壁上嵌有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名士石刻像,共有碑石125方,是吴中珍贵文献资料。其中有泰伯、仲雍、阖闾、伍子胥、白居易、范仲淹、韩世忠、范成大、文天祥、顾炎武、林则徐及众多苏州古代著名文人学士。
郁琴是共产党员,沈之求是争取入党的积极分子,他们对这些名人贤士尤为崇敬。
游园后,史维华吟诗道:
“墙外水清清,园中翠鸟鸣。贤人居圣殿,猛士请长缨。
号令林公在,诗文苏子行。何须夸不朽,功过待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