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十一 突变

(2023-06-15 05:48:35) 下一个

 

当年老大哥,今日事常讹。

共运争论争,征途拉扯多。

专家皆撤走,百业尽蹉跎。

北斗明方向,齐心自渡河。

 

报到第三天,史维华便给家中去信,汇报了对苏大的观感,介绍了学校的生活条件。每人每月37斤粮食,其中包括一斤粮票,一斤糕点券。另外每月每人发2元零用钱。信中叫父母不要挂念,照顾好自己身体。信写好以后,便从学校传达室的邮箱发出。

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会议以后,中苏两党关系便出现了裂痕。这种裂痕愈来愈大,开始细小,愈合不了,便逐渐扩大。开始暗斗,慢慢明朗。到了1959年,在罗马尼亚召开的社会主义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会议上,中苏两党的斗争便公开化了。这个分裂斗争,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给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找到了进攻的缺口。

此次会议结束不久,苏联政府突然单方面宣布废除过去与中国政府签订的建设协定,并宣布在一个月内从中国撤走全部专家。结果,中国许多在建的工程项目被迫停止,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于此同时,又向中国逼要债款,甚至连抗美援朝时援助中国的武器也要求作价赔偿,使中国本已遭受灾荒的人民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激起全中国人民的愤怒,苏大党委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报告了国内外的形势。号召反帝反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会后,中一乙班举办了一场以反修为主题的晚会。会上,史维华写了一大段以反赫鲁晓夫为主的快板诗,由同班同学杜喜洲以琴书方式演唱。获得全班同学的好评。

史维华对斯大林很是敬仰,知道赫鲁晓夫大反斯大林,便到处想买张斯大林的画像,以作纪念。但跑了许多店都未买到。他便写信请南师中文系的好朋友乔贵沣帮忙。一周后,老乔便寄来一幅丝织的斯大林绣像,史维华视之如宝。此外,他又写了几首歌颂斯大林,批判赫鲁晓夫的诗。

史维华的家信发出以后,半个月时间才收到家里回信,谈到农村秋季减产,人们生活困难,有些人因为营养不良,而得了浮肿病。信中告诉维华,不要为家里焦虑,政府已多方设法,从外地筹集粮食,展开救济。

收到家信后不久,维华又收到本庄的学祥来信。信中说他已从部队转业到无锡机械厂当工人了。信中谈到在部队六年中所受的教育,所学的知识,特别高兴自己学得的一些医护知识,觉得大有作用。信中说无锡离苏州很近,希望维华星期天到他那里玩去。

接信后,史维华立即给学祥回了信,介绍了学校情况。同时也给在浙江舟山海军服役的维营写了信,告知自己在苏大学习。

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学校把校院里楼前楼后的的空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交由各班种菜。中一乙班分到的一块,正在楼下向阳的地方。在辅导员穆老师的带领下栽种了青菜。

穆老师高高的个子,白净的皮肤,温文尔雅,是个助教,一看他就是城里人,不像种地的人。

班上的劳动委员顾强是宿迁耿车人,年龄比一般同学都大,显得很成熟。他虽然个子不高,但长得很扎实。腿脚,手臂都很健壮。作为劳动委员,他既能干,也会干。他把裤角卷起,挑来粪水,又一棵棵,一行行的浇菜,一些城里长大的女同学,都捂着鼻子不敢靠近。而顾强却像一个农民,不怕脏,不怕累。维华看着,又想起了维营,想起和他抬粪水浇棉花的事。

大家都觉得这个劳动委员没有选错人,穆老师也觉得自己没看错人,无疑这是自己的一个好助手。

晚饭后,史维华和班上几个同学出西校门到十梓街散步,到了望星桥,他低头看看溪水,水在缓慢的流着;又仰头望望天空,有许多星星在闪闪发光,北斗七星也在西北角的天空上闪烁着,那正是故乡的方向。于是他禁不住吟出了几句:

夜上望星桥,秋风漫寂寥。

故乡思北斗,归雁唱云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