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九 改革

(2023-05-29 23:58:13) 下一个

 

种田需改革,良种出良苗。

莫守老观念,追风逐浪高。

 

为了发展经济,提高产量,两淮地区一方面提倡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旱改水,种水稻;一方面大力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如“胜利百号山芋”、“岱字棉”、“碧玛一号小麦”。史祝善听了,不以为然。他说:“什么优良品种,种子价钱那么贵,买它不合算。只要有肥料,人不懒,不旱不涝,就能有好收成。”

社长史钦航批评他说:“我知道你是种田好手,但是你也要跟上形势,学会科学种田。俗话说:好种出好苗,烂树出歪桃。选媳妇还想选好的哩!”

姜二舅也说:“坏蛋养不出好儿子,瘪种子长不出好芽子。政府不会坑害老百姓的。还是用优良品种好。贵一点不怕,产量提高一点就补上了。”

多数人都赞同使用优良品种,祝善一个人也拗不过大家。而且现在是集体耕种,统一规划,他也无力阻止。不过他心里还是憋着气,觉得现在种地也不自由了,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了,再想当模范也难了。

九月,县城北部,六塘河以北巴集、汪集、榴集、里仁一带,突遭台风、暴雨、冰雹袭击。最大风力达到10级,最大雨量达到150毫米。倒塌的房屋有11000多间,死伤60多人。吹倒树木49000多棵。有的地方还下了冰雹,大的有鸡蛋大。部分禾苗被砸毁。据统计有25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受灾。

王伟副县长立即带领财政局长、民政局长、工商局长、农业局长下到六塘河两岸各乡镇进行调查研究,指导抢险救灾。于此同时,县卫生局也立即派出医护人员赴灾区抢救受伤人员。

汪集区区长史金玉带领区政府所有干部到各乡村进行灾情调查。史金玉到了史圩乡,听了史仰居和史祝安两人汇报灾情以后,便指示他们立即组织人员帮助修理被毁坏的房屋,救治受伤人员。对已被水淹雹打的庄稼,要准备好补种其他农作物。早作准备,防止来春发生饥荒。注意保人、保粮、抗灾、救济一齐抓。

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捐资捐物,救济灾区人民。据统计,全县捐衣服15万件。县政府对灾区减免公粮840多万公斤,发放农副业贷款245万元。安定了广大群众的情绪。

渔镇中学自从演出了《白毛女》以后,校院里经常飘起“北风吹”的歌声,许多人都认识了伍汉和吴白云。于是有些顽皮的学生便常在院里高唱“万里无云哟好青天哟!”故意抬高“无云”二字,使人意识到与“吴云”是谐音,搞不清是调侃还是爱慕。还好,吴白云听了并不介意。

到了初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作了大的改革,变成了《文学》和《语法知识》两种内容,仍由一个老师教。“语法”重点讲字、词、句的分类和结构。“文学”主要讲析具有经典性的古诗文和现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这部分很受学生喜爱。

《文学》课本第一课就是《诗经》里的《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接着一篇是《诗经》里的《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两首诗,像春风一样,吹动了少男少女的心,一天不到,他们都会背诵了。尤其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和“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两句不断地的响起,不知是谁念给谁听的,也不知里面有没有暗语。

金启枚和史维华两人特爱这些古文,立刻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放寒假时,史维华从“老古人”家借了一部《春秋左传》背回了家。这是一部木板书,没有标点符号,连注释都是古文,而且注音用的是反切,开始时维华不知如何切法。而且是经传合一,忽然大字,忽然小字;忽然正文,忽然注释。需要不断辨识,不断转换思维,读起来非常困难。史维华下决心坚持读下去,二十多天,夜以继日,终于把它啃完了。他从难到易,从不懂到懂。他真正体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挑灯寒夜读《春秋》,生果初如骨梗喉。

蚂蚁啃书常咀嚼,便从字里见精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