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遭日伪祸,瘟疫又横行。
干部重民命,千方解疫情。
秋天榴集、史圩、未圩、刘河一带忽然伤寒病流行。这是一种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症状普遍为持续高烧、腹痛、腹泻、肝脾肿大,严重者会肠出血,甚至肠穿孔。一些老年人会表现为表情冷漠,听力减退,反应迟钝。
这种病传播迅速,半个月之内史圩乡70%的人感染上了,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产劳动。汪集区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区长王伟不停地到几个严重的乡村进行指导抗疫。
区政府要求:
一、各地党组织要组织群众,积极抗疫,把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二、防治结合,村与村,庄与庄,人与人之间尽量少来往,以居家隔离为主,发病者要抓紧治疗。
三、发挥医生作用,挖掘民间治疗土方。采用多种方法,群策群力,迅速阻止疾病流行。
四、各地民兵、游击队要提高警惕,防止日伪偷袭,做好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工作。
这种伤寒病往往发生在夏秋之间,经粪口传染。由于战火不断,农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老百姓少衣缺食,卫生条件很差,大多数人家都吃土井。汪塘里的水,蟑螂乱爬,蚊蝇乱飞,污染食物。加之雨水横流,搞脏饮水。结果造成一传十,十传百,这庄传到那庄,这村传到那村。
针对这种情况,史金玉提出,各庄管好水塘、水井,莫让污水侵入,想方设法灭除苍蝇、蟑螂,勤洗手,多漱口,碗筷用后用开水煮。
史乡长特地登门拜访老中医陈大先生,询问对伤寒的防治措施,并恳切邀请他给各村干部讲解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陈大先生说:“医者,就是为了治病救人。我既然在这地方居住和行医,就得保一方平安。我愿意尽我微薄之力,参加你们抗疫。只是我年迈体弱,向来又无组织能力。还得麻烦你们把他们召集起来,我去讲解。”
史金玉告别陈大先生,便立刻和各村负责人商量。大家提出,单是靠干部还不行,每个庄子,必须派出一两个有一点医学知识的热心人参加抗疫工作。史金玉觉得这个意见很好,干群结合,工作更易开展。
史乡长把开会人召集起来,便请陈大先生作报告。
陈大先生说:“乡亲们对伤寒病要重视,但不能恐慌。这种病发病急,传染快,但死亡率不高,一般都可以治好。我们已经医治了五十多人,他们都痊愈了。”
“这种病常是因为吃了苍蝇叮过的不干净的东西,或者喝了不干净的水引起的。俗话说,病从口入。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卫生,手脚常洗,头发长剃,衣服干净。衣服破一点没关系,但要整洁。”
“对这种病要注意早发现,早治疗。俗话说,养病如养虎,小病不治,大病吃苦。什么事情发生都有征兆。如果我们发现食欲不振、肚子胀、发烧、腹泻、腹痛,或胸腹处有淡红色小斑丘疹,压之褪色,松了又现,舌苔发黄发厚,吃饭没味,就十有八九是得了伤寒,赶快吃药治疗。”
“治疗这种病,可以喝‘桂枝汤’、‘四逆汤’,也可服‘乌梅丸’、‘五苓散’等。也可用土方‘芦根荸荠液’,即用芦根、荸荠、梨子、鲜藕榨汁饮用。还可用‘马齿苋合剂’,就是马齿苋、败酱草、茯苓、地榆煮汤喝。这些东西我们本地都有,花钱也不多,有防范作用,也有治疗作用。不过如果病情较重,还需煎服中药汤剂,不可耽搁。”
“这种病传染性强,一定要注意以防为主。隔离是最好的方法。一家数口如果一人得病,其他人都要防范,不要同用一双碗筷,不要肢体接触。不要吃生冷东西,不要吃馊饭、隔夜饭。听说你们已经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了,我就不多讲了。这种病一般说经过治疗,十天左右就能好了,要重视,但不要惊慌失措。”
陈大先生讲了以后,史乡长要求各村干部和卫生人员回去立即向广大群众讲解,宣传。要求做到人人知晓,人人行动。对于年老体弱、经济困难的人,党员干部要积极设法,帮助解决。争取做到病一个,治一个,治一个,好一个。照老先生的话去做,土洋结合,打好抗疫这一仗。
祝安一大家,老少几代多数都感染上了伤寒。只有维新和他的儿子大雨,祝贤儿子维恕,祝安儿子维华几个小孩没有感染。
四爷叫把这几个孩子进行隔离,维新带着大雨去其汪集东大姑慧英家。维恕送到单楼左大舅家。维华送到张圩腰庄舅爷爷家。
四爷交待,带病的人不要到亲戚家去,以免传染给别人,有病好了的可以陪同前往。祝安家只有大女儿秀环刚从病中恢复过来,于是便派她带着四岁的维华去舅姥爷家。
从史圩到腰庄十四里路。姐弟俩吃过早饭出发,走到汪集,维华不愿走了,叫唤饿了。秀环把随身带的鸡蛋剥了一个,让他吃了。歇了一会,继续往前走。到了原盛庄,维华又说累了,不愿走了。秀环没有办法,只好把他背着往前走。
到了舅爷家,衣服都湿透了。舅奶奶一见,心痛得很,连忙做饭给两个孩子吃。舅爷爷张老汉听说外孙女、外孙子来了,不知从哪里买来两根油条,哄着孩子吃下。三个舅舅也都连忙来看望。
到了晚上,吃过晚饭要就寝的时候,维华却不愿进屋睡觉,叫唤着要回家,坐在门外,怎么哄也不进屋,把大姐秀环都急哭了。大舅张财听说,忙过来哄着说:“维华,不要闹,好好听话。明天我捉一只花喜鹊给你玩。你有没有听人唱过: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最后还是花喜鹊把小维华哄睡着了。
陈老一番话,干群有信心。
求医中草药,防守疫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