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三 巧遇

(2023-01-31 01:22:43) 下一个

 

祠堂造访遇同窗,握手相谈情义长。

夜校无需费口舌,原来心意共炎凉。

史仰绍读了王伟给他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心情十分激动,晚饭后和王伟一直谈到深夜,他了解了全国的斗争形势,了解了共产党和毛泽东。他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早晨,祝安见到仰绍便迫不及待地问:“二哥,听说昨天来了一个买油的,走了吗?”

“没有啊,你问这干什么?”仰绍听了,望一望祝安,他不想把实情告诉他。

“我想他要能常来买,又买得多,对我们生意不是有好处吗?”祝安回答说。

“就你鬼灵精,尽想好事。快干活去吧!”仰绍怕祝安继续问,便把他支开了。

老板史仰联到汪集去买花生,第二天早饭后才带着两大车花生回到油坊。

史大娘见了,没等老板喘口气便劈头盖脸地说:“你做事总是慢腾腾的,昨天出去,今天才回来。家里来客人买油,你却不在家。”

“二弟不是在家吗?我不在家有什么关系。”老板没有生气,满脸笑容地说。

王伟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见老板个子不高,比老板娘要矮一个头,看来有些怕老婆。

“还不快回家洗洗脸,休息休息吃早饭。”老婆又说,看来她还是很疼爱自己的丈夫的。

“我在汪集吃过了,你们都吃了吗?”老板又关心起老板娘来。他一边说一边指挥把两车花生卸了下来,又指挥祝安他们把花生运进屋里,虽然个子矮,但显得很精明。

直到老板忙完以后,二老板仰绍才把买油客人王伟引见给老板。

老板见客人穿得整整齐齐,斯斯文文的样子,不由得心生敬意,连忙向前作揖行礼。问“对不起,来多时了?”

“昨天上午到的。”二老板代为回答。

“十分感谢,在这里已经叨扰多时了。”客人说。

“欢迎,只是乡村条件不好,委屈你了。”老板抱歉地说。

寒暄以后,客人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二老板又说:“大哥,我上午带客人到史家祠堂去一下。”

“去那里干什么?”老板矮爷有些不解。

“客人听说史家祠堂很有名,想去看看。”仰绍没有说去学校的事。事情没有办妥,他不想多说。

仰绍带着王伟到史家祠堂。先看看庙堂,又瞧瞧刘老爷神像,见不断有人前去烧香磕头。而后又站在学校教室外面看看学生上课。

王伟见院里有一棵大银杏树,枝叶繁茂,但仔细一看却没有结果,便问仰绍银杏为什么不结果。仰绍介绍说:“据老人讲,这棵银杏已有三百多年了。当初发大水时,从六塘河上游漂了下来,原来是两棵,一公一母,被人从水中捞起栽到祠堂里来。开始十几年一直结果。后来,那棵结果的被人偷走了,就只剩这棵公的。母的没有了,公的也开始枯萎。后来,幸亏刘老爷来了,常有人来上香,不知怎么的,这棵银杏树,又茂盛起来,只是不结果。

王伟听了,感叹说:“人有感情,树也有知。”

说话间,学校打铃下课了,学生纷纷涌出教室。仰绍见校长史金玉从教室走了出来,忙迎上去说:“校长,我今天带来一位客人,想找你商量个事情,你得闲吗?”

“行,下面我没课,可以请他进来。”校长爽快地说。

校长进了办公室,仰绍忙到银杏树下将王伟带向校长室去。

校长见仰绍带着人进来,忙站起身,定晴一看,高兴地叫道:“这不是老同学王伟吗?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王伟一听,也忙瞪大眼睛一看,惊叫道:“啊!史金玉。你在扬州教书的,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说完连忙上前,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史金玉连忙请王伟坐下,问长问短。

王伟简单说了自己的情况。又问史金玉为什么跑到乡下来教书。

史金玉说:“此事一言难尽。”于是把自己对世道的看法,把办学的目的都对老同学讲了。

学校房子紧张,只有一个办公室,校长老师都在一起办公。那两位老师又都上课去了,此时只剩下他们三人。

史仰绍见王伟和校长原是老同学,心想这事就好办了,随口说:“早知你们是老同学,我就不当向导了。”

王伟说:“多亏你,多亏你,你要不带我来。我怎么知道老同学在这里。”

“不知老同学来此穷乡僻壤有何贵干?”史金玉问,他猜想王伟来此必有要事。

“不瞒老同学,今日到此确实有事,还求老兄鼎力相助。”王伟说。

“说吧,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帮忙。”金玉说。王伟不再拐弯抹角,把想借校舍办农民夜校的事说了。

金玉一听,高兴地说:“我早有此意,仁兄一来便水到渠成了。”

仰绍见事情谈妥,十分高兴。便邀请校长一起到家坐坐,畅饮两杯。校长听了也未推辞。

事情一办成,心里得安宁。

邀请杯同举,加深同志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