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十一 起名

(2023-01-13 00:48:33) 下一个

喜鹊喳喳叫,史家添壮丁。

取名请老儒,期盼出麒麟。

祝本媳妇生了一个男孩,笑得二爷二娘合不拢嘴,二爷让祝本到南庄请宏二先生起名字。

祝本说∶“穷人家孩子,随便起个名字算了。”

“十年河东转河西,富不了五世,穷不了三代。快去,请先生起个好名字。 ”二爷认定这个孙子会给家里带来好运的,一定要取个好名字。

姜大嫂说∶“去麻烦人家干吗?阿猫,阿狗,随便叫一个罢了。”

二娘一听连忙说∶“不行,不行,我家的孙子不能叫阿猫,阿狗,难听死了。”

二爷又强调说∶“我家的孙子,将来要让他读书识字。 祝本快去,让先生起一个文雅的名字。”

祝本拗不过他爸,只好奉命到南庄请先生给孩子起 名字。

宏二先生问∶“你想给孩子起什么样名字?”

“我爸说,将来要让孩子读书,起个文雅的名字。”祝本按他爸的意思回说。

“还要不要字号。”先生又问。

“什么叫字号,我不懂。”祝本实话实说。

“字和名,意思要差不多,一般情况下都是称呼名字,文友之间,亲朋好友之间可称字号。”先生解释说。

“那就麻烦先生又取名又取字吧!”祝本听懂一点,他想有两个名号也好,可随便称呼。

于是先生翻开康熙字典,看了一会说:“按辈份讲,你的孩子应是维字辈,就叫维新吧,字就叫新元,你看好不好?”

“好,好,就这样叫。”祝本连忙回答。

其实他不懂,但他完全信任先生。先生是这个村子最有学问的人。

“新,就是新旧的新。旧的清朝没了,现在军阀也被打败了,辛亥革命算成功了,这个社会不就变成新的了吗?康有为的维新失败了,但孙中山成功了,应该纪念。所以我给孩子取名叫维新。新元,就是要永远维护新的,向新的方向发展。”先生又作了充分的解释。其实这也是他自己的意愿。

祝本听了,这才算明白先生的用意。他虽然不知道康有为的维新,但他知道孙中山。男人把辫子剪了,女人不裹脚了,他和祝善都娶了媳妇了,自己有了两个小孩了,这不都是新的吗?他越想越觉得先生名字取得好,又连忙说了两声“谢谢!”

先生怕祝本记不住,又找了一个小张红纸,把名和字都写到上面,交给祝本。

祝本回家把红纸交给他爸,说名字都写在红纸上。

二爷把红纸像宝贝一样看了又看,但他不认识字,便对祝本说:“我不识字,你还是告诉我吧,先生起了什么名字?”

于是祝本把名字告诉了他爸,并且把名字的含义和字的含义,按照先生的解释,几乎一字不漏的向全家人解说一遍。大家都说好,认为名字跟上了潮流。

二爷把红纸又交给祝本,叫好好藏在箱子里,将来上学时用。

四爷见二爷家又来了个孙子,高兴地对四娘说:“我们姓史家的已经有了新一代了,是大喜事啊!你把我今天捕的几条鲤鱼全拿去给二哥家,让祝本媳妇补养身体。”

四娘听了,便提着篮子把鱼送到二嫂家。对二嫂说: “听人家说,吃鲤鱼肯下奶,你煮给他大嫂吃,记住,少放盐。”

二娘连忙接了下去,笑着说:“多谢四奶奶,让你们这样关心。”

“二嫂,一家人你又说两家话了。你家的喜事也是我们家的喜事,你做奶奶了,地位提高了。我们也沾光,地位也跟着提高了。喜鹊不是也叫我奶奶吗?”四娘说。

“对啊,这话一点不假。我就代替孙子谢谢四奶奶

了。”二娘高兴地说。

    “你带我去看看大孙子。”四娘对二娘说。

“好啊!”于是二娘领着四娘走进房里,姜大嫂正在给小孩喂奶。

二娘说:“大嫂,四娘给你送鱼来了。”

大嫂见了,连忙坐起来说:“谢谢四娘,总让你们关心着。”

“一家人,不要客气。来,让我再看看小宝贝,看看这两天长了多少。”说着四娘就走近床边看孩子。

边看边说:“这几天长了不少,也变白了,变胖了。 听说你们请先生起名了,叫什么啊?”

于是二娘又把先生起的名介绍一遍。

四娘说:“这个名字好是好,又是名又是字,怪全面的。就是太复杂,不好记。不如简单一点,我们平时就叫他大新吧,怎么样?”

大嫂听了,说:“我赞同四娘的意见,平时简单一些,长大了,念书时再复杂些。”

看了大新,两位奶奶便出了房门。

二娘对四娘说:“弟妹,我看你家祝安和张二姐都不小了,该给他们圆房成亲了。”

四娘说:“他爸认为祝安还满身孩子气,二姐倒比较好,很懂事,他爸说,再等年把吧。”

“我认为不要再拖下去了,今年看来时间来不及了。 明年春天一定把他们婚事办了。你也可以早抱孙子了。 回家你和四弟好好商量商量,宜早不宜迟。”二娘关照着。

四娘回去以后,三娘又提几斤米和一包红枣送给二 娘家。二娘推托不肯收。

三娘说∶“二嫂,这可不是送给你吃的。这是给我大侄媳妇吃的,红枣煮米饭是大补的,一定煮给她吃,把孙子养得胖胖的。”

二娘听了,也只好高兴地收下。

姜大嫂在屋里听见了,连忙说∶“三娘,谢谢你关心了。”

“不谢了,让大侄孙明儿多喊我几声三奶奶就行了。” 三娘笑着说。

二娘连忙说∶“那是一定的。估计明年春天就会说话了。”

接着又对三娘说∶“孩子满月时,你们和四爷两家都过来吃喜面。”

三娘说∶“知道,一定,一定来贺喜。”

再说史圩乡乡长史维照,这两天坐卧不安,他听说北伐军攻下武昌,吴佩孚军队溃败,县城又举行游行示威,要求政府下台。看来自己的地位也难保了。他到王集区政府看看,也是一片混乱,区长不知哪里去了,也找不到人汇报情况,不知将来怎么办。

他和父亲史仰高商量,怎样应对社会变故,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老头说∶“不要慌,顺潮流,变立场。只要有钱,什么事都好办!”

军阀猢狲散,行将又变天。

请看变色龙,又要布云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