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八 探寻

(2022-10-30 12:20:57) 下一个

 

为寻兄弟去他方,湖水波洪遮夕阳 。

信息闻来皆血泪,惟劝亲人返故乡 。

第二天,祝雄到处打听,据说蒋坝被抓走的渔民有十几个人。有人讲,来抓人的是淮安府的清军。

祝雄想,既然是淮安府抓的人,必定关在淮安府。于是他回家向母亲和四娘说要到淮安府寻找四叔。四娘听说也要跟着去。

祝雄说∶“路途遥远,你又是腿脚不灵便,走到什么时候才能到,还是我一个人去吧!”

“一定要注意安全,眼睛要活一些,不行赶快回来。” 母亲不放心,怕再遇到四叔的事情。

祝雄到了淮安,先到府衙去打听。府衙门关得紧紧 的。问门里的人昨天晚上抓的人是不是关在府衙里,里边人回说,昨晚没抓人,府里也没有关人。

祝雄说∶“我们蒋坝昨晚被你们清兵抓了十几个人呢!”

“那也可能是新军营干的。你们去问问他们。” 府里人回答。

祝雄又向新军营找去,还没有到新军营,就见街上乱哄哄的,人们在纷纷议论。说革命党造反了,武昌都被占领了。还有人说,朝廷被推翻了,皇帝下台了。

 祝雄一听,连忙拦住一个人问∶“新军营在哪里? ”

那人说∶“新军一早晨就开走了。”

“去哪里了?” 祝雄又盯着问。

“谁知去哪里了。” 那人说。

祝雄连忙奔向新军驻地,到那里一看,营房空空的, 只有两三个老兵在院子里走着。

祝雄走到跟前问∶“军队哪里去了?”

老兵说∶“开到前线打仗去了。”

“昨天晚上抓来的人呢?” 祝雄又问。

“一起带走了!” 老兵说。

“往哪里打仗去了?”

“不知道,这是军事秘密。” 老兵回答一句,便走开了。

祝雄一听失望了,这往哪里去找啊!他连忙回家,把在城里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都一一向母亲和四娘说了。 她们一听又都簌簌地掉下眼泪。

祝雄说∶“这只有看他们自己能不能想法跑回来了。”

再说桃源县六塘河边的史家庄,老二史钦义、老三史钦云,吃糠咽菜,想方设法,艰难地渡过了荒年。 但不知大哥、四弟两家在外面怎么样了。几年了,一直没有消息,这天,忽然听人说有人在洪泽湖蒋坝见过老四钦龙在街上卖鱼,兄弟俩便商议前去寻找。

钦云说:“二哥,我们不能都走,还有两大家人呢,得有人照看着。”

“三弟,你在家,我去。” 二哥说。

“二哥,我比你年轻,腿脚快,还是你留下,我去,再说嫂子身体不太好,你必须留下看家。”三弟说了自 己去的理由。

“也好,三弟你就辛苦了。”

“二哥,这说哪家话啊,都是弟兄们嘛!”

“你找到他们,对他们说,家乡情况好些了,让他们回来种地吧!兄弟们守在一起,互相帮助,多好啊!”二哥关照着。

“知道了,准备一下,两天后我就出发。”

“速去速回,现在兵荒马乱,一定注意安全。”二哥有些不放心。

兄弟四个,老大、老四久久在外,不知音信,牵 肠挂肚的日子不是好过的。

“我知道了,你放心!把家照顾好。”三弟认为不会有什么事的。

老三钦云准备了几天路上吃的干粮,便过了六塘 河,向东南,经八集、吴集、渔沟,一边问路,一边打听。从准安西边,经过陈集,高堰,上了洪泽湖的石工堤向南,一路风餐夜宿,终于到了蒋坝。在蒋坝,他四处打听,有个打鱼的人告诉他钦龙家的住址,他便立刻找了过去。

在一个矮小的茅屋门前,他见到了在门前玩耍的祝 安,但几年过去了,他不认识了,便问:“小孩,你知道姓史的人住在哪里?”

“我家就姓史。”祝安回说。

“你爸叫什么名字?”

“我爸叫史钦龙。”

“哎啊,我可找到你们了!”钦云一听,高兴得大叫起来。

“你是谁啊?”小祝安感到吃惊,他已不认识三伯父了。

“我是你三伯父啊!”

小祝安一听不敢相信,仔细看看面前这个人,也想不起伯父的模样,他害怕像小弟一样被人骗走,所以只是呆呆地望着这个问话的人。

钦义估计小孩也不认识他了。便又问:“你妈妈呢?”

“替地主家做饭去了。”祝安回答。

“你弟弟呢?”

“被人偷走了。”

钦义听了,大吃一惊,连忙问:“什么时候啊?”

“就是今年。”

“你爸呢?”

“我爸被人抓走了!”

钦义一听,像遭雷打一样,头脑发晕,手脚发麻,停了一会,便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啊?”

“前两天的事。”

钦云一听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他忙对祝安说:“去,快把你妈喊回来。”

“不行啊!不到吃完饭,地主家不准走人!”小祝安说。

“不行,去,对你妈说‘三伯父来了’。”

祝安见来人这样着急,便跑到蒋家去了。四娘一听 祝安说三伯父来了,心里又悲又喜,悲的是儿子不见了, 丈夫被抓了,喜的是三哥来了,见到亲人了。她等到把蒋家午饭做完,便立刻向师傅们说明情况,随着祝安急急忙忙回家了。

到家一看,果然是三哥来了。

“你们家怎么接二连三出了这么多事啊?” 三哥又把祝安说的事向四娘询问一遍。

四娘见问,一边哭着一边把小儿丢失,丈夫被抓的事,前前后后诉说一遍。

“都找了吗?”

“都找了,找不着啊!”

“四弟到底被抓到什么地方去了?”

“祝雄去打听了,不知被抓到哪里去了。”

“哪个祝雄啊?” 钦云一听急切地问。

“大哥家的小雄啊!”

“他们也在这里啊?”

“是啊!就住在那边草屋里。” 四娘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

“快,带我上他们家看看。”

四娘带着三哥到了大嫂家,推门一看,大嫂正在家做饭,连忙喊:“大嫂,三哥来了。”

大嫂听喊,一转身,看见了三弟,高兴地说:“你怎么摸到这里来了?”

“你先不要问我怎么来的,你们出来好几年了,也不往家里捎个信,我们想死了,急死了。”三弟责怪大嫂。

“又不识字,又不会写,怎么捎信啊!”大嫂说的是实话。

“大哥呢?”三弟问。

“出去几年了。”

“干什么去了?”

“说是当兵去了。”

“当什么兵?”

“一去没有音信,谁知当什么王八兵。”提起当兵大嫂 就生气。“他这辈子就是为当兵生的。老的这样,少的还是这样。”老的当然是指参加太平军的老爷子了。

“大嫂,弟妹,我看你们都跟着我一起回老家去吧,这里乱糟糟的,很不安全,不要再呆在这里了,让人提心吊胆。临来时,二哥反复强调,让我找到带你们回去。”钦云恳切地说。

“现在回不去啊,我还得等你大哥,再说祝雄雇在 渔船上给人捕鱼呢。”大嫂说。

听到这里,钦云才知道祝雄替人捕鱼去了。

“那么弟妹就带着祝安和我回去吧。”钦云劝不动大嫂又来劝弟妹。

“我也不回去,我要在这里等你四弟,找神仙要儿子。”

四娘认定儿子是被神仙带走了,不然的话,为什么找来找去不见人影。

“他四娘,我看这样吧,你先跟你三哥回去,我过两年再说。” 大嫂见四娘忽然丢了两个亲人,整天迷迷糊糊,一个人带着孩子也不容易,便也劝四娘回去。

“我不能回去,我得找神仙去。”

“兵荒马乱的,神仙都躲起来了。你上哪儿找去。” 大嫂说。

光顾说话,大嫂都忘记做饭了,四娘提醒她“三哥还没有吃午饭呢!”

大娘一听,忙又做饭去了,她见兄弟来了,从园子 里拔了几棵菜,让四娘帮着理一理,洗一洗,又从墙上挂钩上取下两条咸鱼,放到水里泡一泡,再从小缸里取出两碗米做饭,叫四娘和祝安中午一起陪着三哥吃饭。

晚上祝雄回来,见了三叔,忙上前问候。三叔见祝雄长得又高又壮,很像大哥的样子,心里特别高兴,便又劝祝雄母子俩回老家。

祝雄说∶“我现在回不去,一来,雇给人家的合约还没有到期,二来,还得想法寻找四叔。”

“那你一定帮着劝劝你四娘,让她和祝安跟我一起回家。”

祝雄答应了。

正是∶亲人遭不幸;唯有带回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