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开篇 六塘河的传说

(2022-10-16 01:53:59) 下一个

骆马湖中风浪激, 六塘河里轶闻多。

古今无数辛酸事, 唱罢哀歌唱壮歌。

       六塘河发源于宿迁境内的骆马湖。

    骆马湖位于大运河之东,马陵山之西。古泗水、沂水流到这里,受阻滞,而形成四个小湖泊,后来由于积水太多,便连成一片,名为骆马湖。每年沂蒙山的洪水常闯入骆马湖,外溢成灾。当地人说:"沂蒙山戴帽,洪水就要到"。 只要沂蒙山头雾笼云绕,暴雨便倾盆而下,沂水便涌入骆马湖,造成十年九涝,人民苦不堪言。

    据史料载:为解除洪水之灾,清朝康熙十七年,命大臣靳辅凿断马陵山支脉,引骆马湖东流,名拦马河。后又在拦马河上递建六坝,筑堤成六塘,以泄运河湖泊瀑涨之 水。于是便有六塘河之名。

    六塘河出骆马湖,沿大运河之东一路东南行走,从泗阳城北经史集、庄滩向东,至石渡折向东北,经魏圩、庄圩,过境准阴、怵阳,东到灌南,在响水与灌河会合,向北在灌河口入海。行程八百余里。

    关于六塘,有几种说法,其中最为流行的说法是指:老龙塘、水牛塘、黑鱼塘、老鼋塘、鲤鱼塘、吴方塘。

    提起这些塘,有许多故事可说。

    传说很久以前,天宫中有一匹老龙马,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小龙马,它叫起来惊天动地。有一天它高兴起来,又跳又叫,声震万里,不觉惊动了正在做寿的王母娘娘,把正在举行的仙女音乐会都搅乱了。王母娘娘命令二郎神去查办。二郎神查到了小龙马,要把它捆走。老龙马哀求道:“它年幼,不懂事,都怪我教育、约束不够,要处罚就处罚我吧! ”

    二郎神看一看小龙马,确实很小,胎毛还未褪完呢,便对老龙马说:“也好,怪就怪你这个监护人了。”

    说完,便用捆仙绳把老龙马捆走了。

    王母娘娘听说是老龙马家惹的祸,便命令二郎神将老龙马推下人间,不准再到天上。

    老龙马被推下天来,一头跌进六塘河中,把河床跌出五丈多深的大坑,这就是老龙塘。

    后来每到天干地旱,庄稼枯萎的时候,人们便在河岸上摆上香桌,向着老龙塘焚香磕头,乞求下雨。老龙看到百姓受苦,发了慈悲之心,便捎信给小龙马,让其行云布雨。

    有一年,天气很热,太阳晒得庄稼和树叶都垂下头来,狗趴在河堤的地上呼哧呼哧不停地喘气。老人们在树底下摇着蒲扇不停地扇着,汗却还是不停地流着。这时从南方走来一头大水牛,到了河边,见了清清的河水,便低下头去吸饮,整整吸了三刻钟,把六塘河水吸走了一半。但他还不愿走,又走到水中洗起澡来,还在河里不断打滚, 激起三丈多高浪花。

    这时两岸纳凉的人都惊叫起来。只见有一个白胡子老头站在河岸上向水牛招手。水牛一见便走上岸去,白胡子老头立即跨上牛背, 在牛屁股上拍了一掌,牛尾巴摆了三摆,便见满天凉风飕飕。老头又向水牛头上拍了一下,只见水牛长啸一声, 向着天空喷出一片雨来,气温立即下降了许多。人们再看水牛,他已经驮着白胡子老头上天去了。 岸上纳凉的人正张着嘴仰望着,忽然从牛屁股后面飘来一张纸,上面写道:“喝你半塘水,送君三日风。天人相揖让,万物可相容。”

    从此,河里便留下一个十丈宽长的水牛塘,即使干旱断流,此处水也不干。

    据老年人讲,太平天国军队和清军在六塘河与运河之间作战,清军追击十几个太平军战士到了河边,欲渡无船。正着急之时,只见水面游来一个三丈多宽的大鼋,像人一样的喊道:“快,快,快跳到我的背上。”

    太平军战士一见,个个跳到老鼋背上。等清军赶到河边,老鼋已载着人游到河中心,清军弯弓搭箭,射向河中,只见老鼋把头左右摇摆,那些箭便纷纷落人水中,没有伤到一个人。老鼋把人送到岸边,便又沉入水中。太平军战士见,纷纷跪倒向老鼋叩谢。 从此老鼋塘便出了名。

    传说六塘河中有一条黑鱼,有五丈多长,居住在一个深塘之中。有一年,有鱼群要从六塘河道过,几个渔夫听说,便抬着一张四十多丈长的大网,张布在河的两岸,把整个河面都拦断了,大小鱼虾都无法通过。晚上,一个穿着青色长衫,戴着老员外帽子的长胡子老头,拄着拐杖,走到渔夫面前,请求渔夫把大网收起,不要把大小鱼一网打尽。渔夫不答应。老头又说:“只要你把网收起,我可以送你们一千斤鱼。”

    渔夫说:“我这一 网下去,可以网住几万斤的鱼,你一千斤算什么!”

    老头说:“多行善事,必有好报。贪婪不足,不是好兆。”

    说罢,便飘然而去。

    听说,老头就是黑鱼精变的。他回到河中,便对大小鱼们说:“渔夫们不愿让步,要想通过,只有拼死一 战。我们选几个体强力壮,敢于牺牲的大鱼,把他们的网撞破撕烂,让大家通过。不知你们谁敢前去?”

    只见扑腾腾跳出十几个黑鱼和草横子。它们请命前往。

    老鱼精说:“去吧, 祝你们马到成功。”

    只见霎时间河面水波扬起,狂风大作,大鱼们一头头撞向鱼网,大网被撞断,被撕烂,随着河水漂走了。鱼群们带着几条牺牲的大鱼奔向了东海,身后便留下了黑鱼塘。

    渔夫们坐在岸上,见风生水涌,吓得心惊肉跳,等到河面平静以后,只见他们的鱼网不知去向,两岸只剩下孤伶伶地两根系网的木桩。他们心疼得嚎啕大哭。

    人们说,多少年前六塘河边住着一户姓石人家。家中只有母子两人,母亲生病, 吃不下饭, 眼见一 天天消瘦下 去。十几岁的儿子急了,便借了几文钱,到街上买了两条鲤鱼,准备煮给母亲吃。母亲见两条鲤鱼眼睛在流泪,便对儿子说:“我不想吃 。你赶快把它放到河里去吧。”

    儿子不愿意。

    母亲说:“你不听我的话就是不孝顺,我的病也好不了。”

    儿子一 听 ,不敢违拗 。只好拿着鱼向河里去    了。

    母亲在后面说道:“你从河里舀盆水回来,我口渴了。”

    儿子答应着走了。

    儿子把两条鲤鱼放到水里。鱼在水里不肯游走,频频向岸上点头。

    儿子舀了水,回家让母亲喝下。从那以后母亲的病便一天天好了起来,一直活到一百零二岁,儿子也娶了个贤惠的媳妇。

    据说两条鲤鱼从此在石家门前的河里住了下来。久而久之那里便形成了鲤鱼塘。塘边长满了芦苇,鸟儿在那里做窝下蛋 ,鱼儿在附近水里繁衍。

    吴方塘据说是吴氏家族的风水宝塘。这里不准人捕鱼 ,不准人摆渡,不准人洗澡。直到五十年代,政府在这里疏通水道 ,才变私为公。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 ,人们往往喜欢傍水而居,乘舟出行。所以在河湖两岸,聚居的人就比较多。 因此六塘河两岸就有“井儿头”、“大新”、“史集”、“汪集”、“庄滩”、“巴集”、“魏圩”、 “钱 集”、“宋集”、“刘老庄”、“徐溜”、“塘沟”、“李集”、“响水”等数百个村庄和集镇。 流域人口总计有二十余万人 ,流域面积约二万平方公里。

    六塘河水来自骆马湖,水质很好。不仅适合饮用,而且可以灌溉两岸土地,消除水患。人们还用以养鹅、养鸭、养鱼。单以河里的鱼虾来说,就养活了两岸不少人,河里面终年都有鱼船捕鱼。有时运河水大,还可从刘老涧分洪流入六塘,减轻运河压力。

    六塘河就像人一样。脾气好的时候,与人为善。增补两岸人们的衣食;脾气不好的时候,就会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

    每到沂蒙山区山洪暴发,骆马湖水暴涨,六塘河水就泛滥。人们便惊慌失措,夜不能寐。防洪筑堤, 日夜不停。

    清道光二十二年杨工决口过运河,穿过六塘河向北冲成一条小刘河。冲毁数百家,死伤上千人。

    据说还有一次是人为造成的水灾。 一个夏天,六塘河涨水,眼看就要破堤决口。住在河北岸的史大老爷,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产,便派了家中的两个长工,拿着铁锹,从河堤的上游,开了一个口,放开河水,河水从汪集南、石圩北、 单楼西、魏圩南, 向东北方向冲去。又造成许多人家被冲毁。官府下来调查,由于史大老爷是当地有名的讼师,谁也不敢揭露他,最后只好说是河堤自己决口。后来好多年,这条被冲开的河道,长满芦苇野草,被称为王大洪。雨水多时便成为沼泽,干旱时又变成黄沙满地,大风一吹,沙尘飞起。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里才慢慢治理成良 田。

    六塘河边的人与河水的性格差不多,有温柔善良的一面,也有粗犷凶狠的一面。 一个伟人曾经说过:“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可以分成左中右。”即先进的,中庸的,落后的。同饮一河水,思想不相同;同住一个庄,贫富不相同;同是一个娘生的,善恶不相同。既有先天的基因,也有后天的训育和努力。

    有差别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斗争;有斗争,就有伤亡;有伤亡,就有仇恨。

    六塘河绵延八百里,上面只有两座桥。一座在泗宿交界处,一座在怵灌交界处。其余地方要想过河,全靠船只。 所以六塘河上渡口很多,差不多每隔三、五里路就有一个河渡口。渡口船老大对本地人渡河不收钱,但夏秋两季要按时按刻收粮食。收得不多,也就是三五斤而已。对于外地人从此过河那是一定要收钱的,要钱不多,也就是几分钱。许多渡口执行起来都比较灵活。如十岁以下小孩是不要钱的,对实在困难的没有钱也就算了。但也有渡口比较霸道,不给钱就不让渡。例如史拾渡,船老大往往把船开到河中心才开始要钱,不给钱,船就不走,甚至要把人赶下船去。有一次,竟然把一个人的棉袄扒下去了。结果不久就传出这样一个民谣:“宁绕十里路,不走史拾渡。不是扒棉袄,就是脱棉裤。”

    据说,有一次从里仁张庄来了两个背着口袋的姓张的大汉,从史拾渡过河。船老大照旧把船开到河中心停下收钱。

    大汉说:“我们是到河那边干活的,身上没有零钱,回来再补行吗?”

    船老大说:“不行,现在就给,没有钱你们就下去!”

    大汉说:“在河中心,我们下哪里去?”

    船老大说:“下水里去!”

    那大汉一听,大声说:“我今天哪儿也不去,就在你船上住下了。”

    说完,从袋子里掏出一把小锯,照着船帮子就锯了下去。

    船老大一见,拿起船篙就向锯船的大汉打了下去。谁知另一个大汉伸手就把船篙抓住,船老大想抽抽不回去,便放下船篙向锯船的大汉扑过去, 却又被那个大汉紧紧抓住胳膊,只听得船老大嗷嗷大叫:“好汉,请快放手,不要锯了,我渡你们过河去。”

    大汉说:“早这样,不是好了吗?”

    锯船的大汉,见了也就停下手来。船老大忙拿起船篙撑着船向河对岸行去。

    那大汉说:“听说拾渡惹不起,船到河心把钱挤。不看你们庄上拾老几,今天一直锯到底。”

    船到河岸,大汉从腰中拿出十文钱,放在船上说:“今后摆渡不要霸道,不要欺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