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史

从繁杂的文献中抽丝剥茧,将历史的脉络梳理井然,并用心理学原理透析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现风云诡谲且又波澜壮阔的民国历史画卷。
正文

民国风云录(节选1) 汪精卫得意半生

(2023-02-08 14:39:51) 下一个

节选一  汪精卫得意半生

 

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闭幕后,基本上形成了汪精卫主持党政、蒋介石主持军事的局面。

42岁的汪精卫,已跟过去那个慷慨悲歌的热血青年判若两人。当年汪之激进精神,正如他在《民报》上发表《革命之决心》一文中所论:革命党人的角色有二,一作薪,一作釜,而自己愿以生命充作革命之柴薪。

1910年,汪精卫亲自策划和实施刺杀清廷摄政王载沣,不幸事败,后与同党黄复生一起被捕入狱。他自料必死,吟诗言志,其中一首《慷慨篇》感动天下,一时为国人传诵。

由于谋刺摄政王是一个大案,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亲自审理此案。善耆看到汪诗中的“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不禁大赞壮哉!

这位肃亲王亦非等闲之满清贵族,是清廷中难得的一位改革家,他认为:现在正推行立宪,革命党不只一两人,若来一个杀一个,冤冤相报,何时可了,不如从宽处理。这个理由居然说服了摄政王,致使宣统皇帝下旨,免两人一死,改为无期徒刑。

服刑期间的汪精卫,在肃亲王善耆施展的各种软化手段面前,逐渐陷入左右矛盾的处境,产生了消极妥协的心理。善耆用睥睨一切的长者姿态,以探讨学理的贤士风度,广征博引,侃侃而论,慑服了这个血气方刚的革命青年。

汪精卫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他在狱中所作《有感》一诗中,已把革命党与清王朝之间的殊死斗争,喻为兄弟相残。经过这一服刑的过程,其刚烈和冲动有所收敛,自省和忍耐有所增强,不自觉地从“革命之薪”向着“革命之釜”转变。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了。清政府为了缓和局势,只好一面起用袁世凯执政,另一面将汪精卫等人公开释放。

汪精卫出狱后,经梁士诒介绍与袁世凯之子袁克定相识。两人一见如故,颇相投契。其后,汪受邀登门会见袁世凯,被这位城府深厚的主人大肆夸奖一番。汪听后身感飘然,觉得颇为投机,只感相识恨晚。在袁世凯的建议下,精卫与克定结成金兰。

别后,袁世凯写信给梁士诒,嘱他筹款10万赠送于汪精卫,作为汪南下的路费。汪出身清苦,一生未见过如此厚礼,不免大吃一惊,认为非义之财万难接受,初始坚不肯要。经梁婉言劝说,汪接受大洋1千元,退还了9万9千元。

南北议和开始后,汪精卫被南方11省代表推举为议和参赞。12月 17日,汪由北京经武汉来到上海。他的情人陈璧君闻讯,专程赶来上海相聚。

陈璧君比汪精卫小8岁,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的华侨巨富之家,从小接受的中英文教育都相当完备,并有很高的爱国热情。通过同盟会的刊物《民报》,璧君读到精卫的论战文章,洋洋洒洒,笔锋犀利,如投枪,似匕首,驳得保皇派告饶投降。又听闻汪精卫风流倜傥,人才出众,在她心目中就有了白马王子的影子,欲求一见。终于在1907年,24岁的汪精卫到槟城宣讲革命,陈璧君每临讲演必到现场。当时有人称,汪精卫的讲演“不但能把死人说活,而且能把活人说死”,激愤时怒发冲冠,悲痛时声泪俱下。 璧君在下面,心魄都被勾住了,随之上下起伏,“汪喜亦喜,汪忧亦忧。”

陈璧君虽年方二八,但生得并无动人之处,小时较胖,还被人起了一个“肥环”的外号。尽管陈处处表现对汪的亲近,汪却对陈说:“革命家生活无着落,生命无保证,革命家结婚必然陷妻子于不幸之中,让自己所爱之人一生不幸是最大的罪过。”并发誓说:“革命不成功就不结婚。”怎奈汪越说不结婚,陈反而越痴情于他。

后来汪精卫不顾孙中山、胡汉民等人劝阻,执意组织暗杀团,“与虏酋拼死”。陈璧君坚决参加了进去。到了快要行动的日子,汪找陈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

汪说自己决意牺牲,而希望陈再认真考虑。陈回答说:“我不是为刺杀摄政王来的,而是因为爱你才来的。当然,这件事我们一起干。不过,万一我们两人都能活下来,我愿意把一切都献给你,做你的妻子。希望你能够答应我。”

既然到了这个生离死别的地步,本来并不爱璧君的精卫,也为她的真情实意所感动,便答应了她的要求。后来国民党内盛传,当日陈璧君主动献身,两人初试云雨情。

不料,在陈璧君奉命去日本买器材的时候,汪精卫却被捕了。璧君从报纸上得到消息后,心急如焚,四处奔波,求救汪精卫出狱。后来,她在别人的帮助下与汪取得了通信联系,两人的爱慕之情随着通信与日俱增。

现汪、陈二人历经艰险,久别重逢,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从此两人形影不离,生怕又出意外。

南北议和中,汪精卫极意斡旋于南北之间。显然,他已经完全被袁世凯所征服,到处散布总统非袁莫属的言论。孙中山就任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后,最初反对议和。汪竟反讥说:“你不赞成议和,难道是舍不得总统吗?”这与革命党外的一派意见相呼应,令中山深感压力。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在留任期间,3月11日,他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月1日,中山正式解职。

汪精卫成了开国功臣。革命成功了,他决定兑现结婚的承诺。1912年5月,汪把陈璧君介绍给全家族人,后正式举行了婚礼。

其时,未及而立之年的汪精卫还抱着理想,自命清高,主张退出政坛。他同吴稚晖、李石曾组织进德会,提出“不做官、不做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吸鸦片”的“六不主义”。

袁世凯念汪精卫斡旋之功,资助其偕妻陈璧君赴法国留学。汪屡受袁世凯资助,理想就打了折扣。孙中山曾多次电召他回来参与同袁的倒行逆施作斗争,他也时来时往,没有一直跟在中山的身边。法国从此也成了他的避风港,事业一有不顺,就去法躲避一时。

1916年,复辟称帝的袁世凯在国人唾骂中死去,黎元洪出任大总统,但实权却落入了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他们肆意践踏《临时约法》,拒不召开国会,孙中山在国内掀起了护法运动。1916年底,孙再次电召汪精卫回国。这一次,汪不再有顾虑,回国实际参加了革命阵营的工作。

1917年9月10日,广州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任命汪精卫为秘书并代理大元帅府秘书长。从此,汪精卫一直跟随中山,奉旨行事。他与胡汉民一起,成为中山的左膀右臂。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后,施行“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又筹办军校,需要大量的经费,而当时国民党十分拮据。大家研究认为,惟一的办法只有向海外华侨募捐。因陈璧君系华侨出身,与各地华侨有一定的联系,于是决定由陈担此重任。她果然不负众望,远涉重洋,历经辛苦,取得了显著成绩,共筹款30余万元,解决了国民党人的经费困难,也解决了创办黄埔军校的一部分经费。这次募捐大大提高了陈在党内的声誉。

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汪精卫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陈璧君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夫妻双双进入了国民党最高领导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癌症与世长辞。谁来顶替国民党领袖的位置,成了党内外瞩目的问题。一般认为,有可能继承这一领袖地位的主要有3个人,头一个是汪精卫,第二个是胡汉民,第三个是廖仲恺。

当开会讨论起此事时,汪精卫故做清高姿态,再三辞谢,说难当此任。陈璧君也对人说,她不赞成自己丈夫负那种大责任。可事实上,此时汪不仅放弃了过去的“不做官主义”,而且生怕失去继承大位的机会。

1925年7月1日,政治会议进行选举,汪精卫偷偷给自己投了1票,造成“发出选举票11张,收回选举票11张,选举汪精卫的11张”的事实。顿时,其口是心非的伎俩不揭自穿,当场满面通红。

这样,汪精卫当上了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成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陈璧君因而也成了党内第一夫人,从这时起,她的为人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颐指气使,威风八面,动不动就呵斥他人。汪本人也怕在公共场合被夫人呛,更不用说在家里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