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89)
2008 (32)
2013 (21)
2015 (83)
2016 (117)
2017 (90)
2018 (70)
2022 (53)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经过苦苦的等待,一年又一年,最终等待的事情终于实现了,那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
是苦尽甘来、梦想成真的欣喜?还是大失所望、不知所措的迷惘?
等待的时候心心念念,等到的时候是真的你想要的吗?
哈金,一个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华人作家。他生于辽宁,十四岁的时候参加解放军,这段经历,成为他写作素材的沃土。后来他获得英语系学士学位,美国文学硕士学位,之后赴美获得英语系博士学位。现在波士顿大学教书,用英文写作。
最近读了一本哈金写的长篇小说《等待》(Waiting),这本书曾经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已在全世界出版20多个语种。我读的是金亮的中译本。
《等待》里的主人公名叫孔林,是一个军医,纯良温和又有些迂腐懦弱。他无力反抗父母的包办婚姻,娶了相貌平平、裹着小脚的农村媳妇淑玉,并且有了女儿孔华。在这之后终归心有不甘,不再和淑玉同房。
孔林在部队里遇到一个年青漂亮的护士吴曼娜,他们情投意合。那时孔林的父母已经去世,于是孔林打算跟淑玉离婚。每年回家探亲他都跟吴曼娜说他回去离婚,可是每次都没有离成。淑玉每次都说行啊,可是到了法院,法官问她是否愿意离婚,她总是沉默着无法回答。如此一年又一年,孔林和吴曼娜苦等了十八年。
部队有一规定,夫妻分居十八年后,不需要对方同意就可以单方面离婚。于是,十八年后,孔林终于离婚了。孔林心地善良,他跟淑玉离婚时,便将淑玉和女儿孔华都安排到了城里,保证母女有一份安好的生活。而孔林和吴曼娜这对苦命鸳鸯也终成眷属,而且锦上添花,不久就喜生贵子,还是一对双胞胎儿子。
至此看上去皆大欢喜,在那个独生子女的年代,孔林有两子一女,着实令人羡慕。如果是旧戏文里,比如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在夫妻团聚的美满之后,戏就不再唱下去了。如果再唱下去的话,会是什么结果呢?据说宝钏和丈夫重逢后,仅仅过了18天荣华富贵的日子,就去世了。
《等待》的结局,也是让人唏嘘。
淑玉是土气的乡下女人,在孔林眼里是完全带不出去的,书中这么描写,"当他冬天回家,看到未婚妻的时候,心里凉了半截--她看上去那么老,好像已经四十多岁,脸上有皱纹、手像硬皮革那样粗糙。更有甚者,她的一只脚像只有四寸多长。" 对于这样的妻子,他不碰她,不让她睡到自己的床上,更不会牵着她的小手上街,他结了婚,仍旧过着鳏夫一样的日子。"他在街上,只要遇到手拉手的夫妻,就忍不住要多看几眼,心底渴望自己什么时候也能这样。"
十八年的等待,他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携手同行的妻子,可是他对于婚姻却是更加失望,更想逃避。
淑玉是个温良恭俭让的旧式女人,如同她的小脚,她象征的是旧时代忍辱负重、吃苦耐劳、贤惠温顺的女性。她不仅任劳任怨地侍候孔林的父母直到他们去世,对于孔林更是百依百顺,温顺的像只绵羊。对于孔林这样的传统男人,其实淑玉的性格更适合他,只是他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
吴曼娜则不同,她是有血有肉个性的现代女性,她会生气,会嫉妒,会抱怨,又因着高龄产妇怀孕的不适,他们的婚姻生活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地鸡毛的琐碎和争吵。孔林对此完全没有准备,"他时常会被一种奇怪的情感折磨得太阳穴生疼,这种感觉使他怀疑自己是否喜欢这种家庭生活。在他看来,这场婚姻已经变得无聊乏味,乱糟糟的令人疲惫。"
吴曼娜在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后,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医生诊断她将不久于人世。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脾气也越发暴躁,在婴儿的啼哭、妻子的嘶骂声中,孔林转身冲出了家门,开始反思他这十八年的等待。
"等待了十八年,但究竟是为了什么等?。。。这个问题令他害怕,因为它暗示着他等了这么多年,等来的却是一个错误的东西。。。我来告诉你事实的真相吧,那个声音说。这十八年的等待中,你一直浑浑噩噩,像个梦游者,完全被外部的力量所牵制。别人推一推,你就动一动;别人扯一扯,你就往后缩。驱动你行为的是周围人们的舆论、是外界的压力。是你的幻觉、是那些已经溶化在你血液中的官方的规定和限制。你被自己的挫折感和被动性所误导,以为凡是你得不到的就是你心底里向往的,就是值得你终生追求的。。。十八年啊,你的青春、你最宝贵的年华,流走了,荒废了,只等来了这一场该死的婚姻。。。”
他的反思使他彻底否定了他们的等待、他们的爱情。
孔林认为,"是长年的等待彻底改变了吴曼娜──从一个惹人喜爱的年轻姑娘变成了无可救药的泼妇",许多读者可能也这么认为,可是我认为这完全是因为孔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婚姻生活中,再惹人喜爱的女人可能也会有竭斯底里的一刻,再美满幸福的家庭可能也会有被疾病或者家务拖累的时候,如果因为这些就否定婚姻,否定爱情,就想逃跑,就想回避,这样的男人,他从来没有真正爱过一个女人。他从来都没有长大,没有学会付出,没有学会面对,没有学会承担责任,像一个孩子一样,他只会生活在幻想和逃避之中。
当然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对有的人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往往会放大自己缺乏的、得不到的那一面,以为那是自己最想要的。当孔林有一个带不出去的妻子的时候,他对于志同道合的班配的女人心向往之,而当他终于娶了这样的女人后,他发觉前妻的宽厚温顺才给他舒心的感觉。他以长达十八年的等待和两个女人的幸福为代价,才明白了这一点。"在爱情和安宁之间,他情愿选择后者。"
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都遇到过类似的事,等待,期盼,等到真正得到的时候,发觉并非是自己想要的。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如果等待的结果和期盼有落差,一个成熟的人是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而不是选择全然否定和逃避。
假若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那么无论多少年的等待,即使是一生的执着的等待,都是值得的。但是不管等待什么,将等待当着是一种期盼,而不是煎熬,让生活因为有期盼和梦想而更加美好,而不要因为等待而耗得身心疲惫,甚至油尽灯枯。享受等待的过程,有时候过程要比结果更有意义。最重要的是,心存期盼,活在当下!
心中永远有梦想,过好当下的每一刻,等待的结果如何,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有缘写了一首诗,这么美~~
茶饭MM说得也有道理,婚姻都有磨合期,年轻的时候可能更容易磨合~~
问好沫沫,祝沫沫阖家端午安康!
沫沫长周末快乐!
水沫好!在长久的等待中,把一切都想像得过于美好。而在长久等待中,也饱尝辛酸和痛苦。把这些苦都放在这个来之不易的结果上,这个结果承载不了这许多,所以,更是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在秋天里感受不到春天的微风,在冬天里闻不到夏天的花香。。。
祝福水沫每天好心情!!
2.我只是说了书的很小的一个部分,书中有很多很好的细节描写,我只是非常简洁地说了一下梗概,我感受最深的一部分,所以如果你看原著还是会有很多收获的。
3.对于孩子,我想他们成长过程中给予父母的快乐已经是所有的回报。至于他们今后的道路,是他们自己的人生。
2,读罢此文,决意不再去读原著,怕读到了最后,也是一个失望的等待。水沫兄,原著杀手啊。
3,初看标题,以为说的等待,是孩子的长大成人。回头想来,那种为之牺牲一切而最终失望乃至绝望的等待,又何尝不比婚姻的失败更有锥心之痛?婚姻可以重来,面对逆子或逆女,可以吗?倘若水沫兄能借另一部书阐发此中真谛,功德无量了。
“军人分居18年,就可以离婚”,我也觉得有点怪怪的。像最近的马里兰大学中国女生演讲带5个口罩来美国,撇开爱国与否不论,加上那个被作为正能量出现的哈佛大学中国男生的演讲,手被蜘蛛咬了,妈妈给他手上包棉布在火上烤,哪年的事儿?我怎么就觉得不真实啊,他们的演讲为了追求戏剧性都不近情理了。
在等待中的人,就会有一种希望,有一种幸福感,同时也会有一种迷茫和忐忑不安。
话之所以这么有名,也是有它的道理。问好~
我觉得他的《新郎》比较短小精悍,当然这篇是长篇。。。。。。。。
+1
嗯,同意水沫的点评,这个男人没有长大,没有学会付出和承担责任。
同赞水沫的书评。
你说的非常对,人就是容易有得不到的那个是最好的想法,得到了之后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更适合自己。
问好~
这个男人确实等了太久,已经没有激情了。不过像他这样的人,习惯于前妻的顺从,如果再少等几年,估计还是会为婚姻的磨合期而苦恼失望的。
问好fengxiang~
荔枝说的是,这个男主的等待完全毫无意义,而且在等待的过程中他被消耗得疲惫不堪,以至后来又后悔莫及。。。
记得基督山伯爵最后一句话:”Until the day when God shall deign to reveal the future to man, all human wisdom is summed up in these two words,-“Wait and hope”
我觉得是这男人等得时间太长,已经过了爱情保鲜期了。
问好
等是个过程,即使最后等到的不是你想要的,但等待本身也可以丰富人生。关键是他的等待是无为的,我在阅读过程中甚至不清楚他到底在等什么。
谢谢二位共鸣和鼓励,问好~~
精辟!
赞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