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墟

廣漠寒山碧海蒼天,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正文

全球化·倭寇·台湾(3/4)

(2024-02-10 16:06:54) 下一个

台湾这个名称,源自台南西拉雅族的台窝湾社(Tayouan / Tavoan),并非汉语原创。荷兰人转译为Teyoan、Taioan、Teyouvan、Tayouan、Taiyouan或Taiyouhan。闽南人转译为“大员”、“大苑”、“台员”、“大湾”或“台窝湾”。最早称“台湾”的,是明郑政权。郑成功的户官杨英《延平王户官杨英从征实录》,就称台湾为台湾。欧洲对台湾的旧称“福尔摩沙”,源自葡语Ilha Formosa,美丽岛的意思,名称本身没有恶意。

中国历朝历代,都认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国主可以指引世界发展方向。实际上,却有夷夏大防。明朝对澎湖列岛行使主权。台湾虽然离澎湖只有五十公里,明朝却从未宣示或行使对台湾的主权。天启四年的澎湖海战,明朝官员还主动建议荷兰人转移到台湾。

中国船民遇海难、漂流到台湾的事情肯定发生过。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其它周边国家的船民身上,没有什么特别的。直到十七世纪初,台湾还是原住民的台湾。或许有零星的华人,但是没有形成规模。

改变这一点的,恰是倭寇。

台湾莲东,2023年 

台湾莲东,2023年

倭寇以其盗贼身份,历来为正史所不屑。但一些倭寇头目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印痕,尤其在他们已经发展到官府不能忽略的时候。明朝中后期出现的汪洋大盗,声威远超以前真倭,是对朝廷海禁政策的莫大讽刺。

汪直(?—1560年1月22日),又名王直、五峰,号五峰船主,徽州歙县柘林人,大型武装海商集团倭寇首领。嘉靖十九年(1540),汪直在广东跟人合伙造船,并走私到日本、暹罗等地。受日本肥前国大名松浦隆信礼遇,得以平户岛(今属长崎县)为基地。三十一年(1552),吞并福建陈思盼集团,在平户立国号“宋”,自称“徽王”。其时东南沿海海商多自甘为盗,而“海上之寇,非受直节制者,不得存”,汪直是名副其实的海盗之王。三十二年,遭总兵俞大猷围剿,遁走日本。三十七年在杭州就擒,翌年斩首。汪直死后,海盗群龙无首,倭患反而更加严重。日本人尊汪直为“大明国的儒商”,平户立有他的铜像,甚至在2000年到歙县修建汪直墓。

汪直之后,林道乾接收其麾下倭寇,因而成为闽粤最大的倭寇首领。其人生卒失考,籍贯也不确定。《潮州府志·卷三十八·林道乾传》说他是潮州惠来人,早年曾为县吏。学者李贽(1527-1602)认为,以他的才能,可以当郡守。

嘉靖年间正是海禁趋严时候,道乾下海,当了倭寇,在岸是土匪,离岸为海贼。四十五年(1566),他跟一众真倭假倭,被俞大猷、戚继光(1528—1588)追剿,逃到台湾鸡笼山。在鸡笼山他担心被真倭吞并,所以转移到了台湾南部的赤嵌(今属台南)。他杀原住民。

永乐年间郑和出洋时,曾到过鸡笼山,得以就近观察东番——原住民。问题是台湾有三个鸡笼山,一个又叫基隆山、今属新北市瑞芳区,一个在基隆港和平岛上,还有一个在今天的台南市白河区。张廷玉《明史·列传第二百十一·外国四》:“鸡笼山在彭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去泉州甚迩。……中多大溪,流入海,水澹,故其外名淡水洋。”云林县有个北港。根据方向和离泉州距离,可以排除台南和云林。另两处挨得近,但只有新北鸡笼山有较大溪流,所以林道乾落脚的,是新北鸡笼山。新北鸡笼山附近的九份老街,现在是旅游热点(我没去过)。

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至二年三月,道乾攻打澄海县溪东寨。破寨后接受招安,被安置在潮阳县招收都下尾村(今属汕头市濠江区)。但仍招募倭寇,附者日众,延祸四方。

万历元年(1573)三月,总兵张元勋围剿,逃到占城(今越南中部),后回潮州,经吕宋,奔暹罗。四年(1576),到渤泥(北大年苏丹国,今泰南三府)。八、九年(1580-1581),明朝联合葡人、柬埔寨和暹罗围剿,亦未成。

道乾帮助勃泥攻破安南(今越南北部),女王拉图·比鲁(Ratu Biru)以女妻之,当地人将北大年港命名为“道乾港”。

此一时期,台湾成为倭寇作业的避风港。

 

李旦(?—1625年),福建泉州人,小名习,教名安德鲁(Andrea Dittis),绰号为“Captain China”,人称甲必丹李旦。倭寇首领,在明朝、台湾、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周旋于东西洋人之间,从事武装走私和海上劫掠。原在东南亚经商,1607年转至日本长崎,从事朱印船贸易。朱印状,是日本江户幕府颁发的外贸许可。李旦海盗集团在台湾设据点,他们作风强悍,不惮原住民袭击。

李旦有一位副手,叫颜思齐(1586—1625),漳州海澄人,字振泉、枢泉,教名为伯铎(Pedro),以Pedro Chino闻名。武功高强,受人尊重。

李颜集团跟荷兰人、英国人合作,跟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作对,分别对待。1624年,集团跟荷兰东印度公司配合,劫掠荷兰敌国葡萄牙、西班牙船只,利益分成。集团组织漳泉贫苦人民渡台,在魍港(今嘉义、台南一带)定居,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提供资金、农具、耕牛,为华人有意在台定居、开拓的肇始。

 

李、颜之后,他们在台湾的人马和财产由郑芝龙继承。郑芝龙(1604—1661),小名一官,字飞黄,教名尼古拉斯·加斯巴特(Nicholas Gaspard),人称尼古拉斯·一官(Nicholas Iquan)。生于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父亲是泉州小吏。天启元年(1621),郑芝龙去澳门投靠舅父黄程。在这里,他接触各国海商,学讲葡语、学做生意。天启三年,他受黄程委派,押送货物跟李旦到平户,成了李旦的手下。在平户,娶倭女田川氏(1601—1647)为妻,女大三!翌年(1624)8月27日(旧历七月十四),田川氏于平户岛千里滨生子郑森。

1624年初,经李旦推荐,郑芝龙前往澎湖担任荷兰人的翻译和通事。他懂闽南话、南京官话、日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荷兰语,可算是智勇双全。9月,荷兰人转移到台南。他帮荷兰人截击往马尼拉与西班牙人通商的中式帆船。

1625年4-5月间,他前往金门、厦门,专事海盗作业。8-10月,李旦、颜思齐先后去世,郑芝龙接管他们在台湾的人员和财产。从此自立门户,改名芝龙,不再称一官。他以台、金、厦等为基地,劫掠闽粤。明朝剿而不能,转为招安。天启七年(1627),授浯铜游击。崇祯元年(1628),封五虎游击将军。崇祯十三年(1640),擢潮漳总兵官加都督同知。他虽然接受招抚,但没有停止海盗作业,拥有部众三万、船只千余。亦官亦商亦盗,几乎垄断中外贸易。他戈坚甲利,曾击败副总兵俞咨皋(俞大猷之子),斩杀竞争对手许心素、刘香,先后在厦、金击退荷兰人进攻。

1639年,日本开始实施严格的锁国政策,只允许荷兰和中国商船进出,而且一口通商、只能在长崎出岛。郑芝龙趁此机会,进一步扩大贸易网络,以致历年进出长崎的华船(大部分是郑芝龙的)数字,要比荷兰多出7-11倍。

崇祯十七年(1644),帝缢。八月,南明弘光帝分封郑芝龙和三弟郑鸿逵南安伯和靖鲁伯。清顺治二年(1645),弘光帝被捕杀。闰六月,郑氏兄弟联合其他遗臣,在福州拥立朱聿键,为隆武帝。郑芝龙受封平虏侯,不久晋平国公,掌军政大权。八月,加封太师。在南明这个小朝廷,郑芝龙位极人臣。

顺治三年(1646),泉州同乡洪承畴劝降,许以闽粤总督官位。十一月十五日郑芝龙降清,被带到北京,拨入汉军正白旗。十一月下旬,清兵临泉州,田川氏自缢守节。五年,授一等精奇尼哈番,隶汉军正黄旗,并授内大臣。十年,封同安侯。

顺治十二年(1655)褫爵逮捕。康熙元年(1661)秋决。

郑氏师夷长技以制夷,跟西洋舰队多次交锋,未有败绩。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林则徐、李鸿章就做不到。后来替康熙帝率水师征服台湾的施琅,原本是郑氏父子的部将。郑氏在李、颜的基础上,大量招募汉人移民到台湾,进一步加强台湾跟中国的联系。这两项,是他最重要的历史遗产。

 

明朝自始至终,都在跟倭寇缠斗不休。倭患严重,所以才出戚继光(1528—1588)这样的抗倭英雄。殊不知,倘能开海贸易、同时遏制倭患,才是真正的英雄。但这样的英雄,不但明朝没有,清朝也没有。

南明的存在,依赖郑芝龙这样的倭寇。在郑芝龙一方,是骨子里的儒文化、忠君思想。在南明一方,是走投无路、别无选择。

而李旦、颜思齐和郑芝龙组织的渡台华人,就成为台湾最早的中国移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8)
评论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悉总龙年吉祥!是台湾长得好看 哈哈。
悉采心 回复 悄悄话
跟冯总学历史,照片拍的也棒:)

也给你拜年:))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顶级朋友' 的评论 : 欢迎顶级朋友!
顶级朋友 回复 悄悄话 拜读了,长知识!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ntin9999' 的评论 : 本文的意图,在于说明中台关系的原初。清朝对台湾的管治,超出了范围。不再讨论。
tintin9999 回复 悄悄话 你是不是要说清对云南贵州也是部分统治?清对西藏征税了吗?如果对台湾没有有效的管理,又哪里来的权力割让给日本?中国大陆上也有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偏远地区,从来就没有被征税。这是管理成本决定的事情,不等于国家对他们就没有管理的权力。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ntin9999' 的评论 : “清朝在1683年以后,实现了对台湾部分地区的管治。”
tintin9999 回复 悄悄话 台湾如果没有被征税,那些城墙古迹又是怎么产生的?台湾在清一朝是归福建管理。按人口和经济水平,根本就没有达到省的水平。所以,感受不同或有差别也是由管理制度决定的。跟海南岛没有什么两样。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ntin9999' 的评论 : 关键看有没有向当地居民征税的权力。否则,我可以声称拥有全世界。清朝在1683年以后,实现了对台湾部分地区的管治。不能准确表达事实的语言,没有实际意义。
tintin9999 回复 悄悄话 中国封建时期的统治基本上就到县为止。县以下就基本是依靠乡绅来管理。这基本上就是秦统一中国以后实行的制度。变化的只有跟管理的权力大小有关。你如果非要跟民国比较,下到邻里保长的制度,中国会不会看成到处都一直没有有效的管理?中国几千年能够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因为当时的农业文化条件决定的。不能机械地与现在管理比较。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ntin9999' 的评论 : 一单是一单。整个台湾的有效管治,是在两蒋时期实现的。清朝未能实现对整个台湾的有效管治。有效管治,不是只在地图上画个圈,还要有基层政权、征税执法。您不用试图说服我,见仁见智挺好的。
tintin9999 回复 悄悄话 冯墟,
清朝统一了台湾以后就已经在台湾实习了有效的管理和统治。有证据表明,台湾的学子还参加了国家的科举考试。要是非要按你说的’完整’说法,云南贵州还有很多土司制度,又怎么算?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ntin9999' 的评论 : 这位网友,请您回去读(2/4),我相信我说明白了。
tintin9999 回复 悄悄话 Baladirk,
倭寇里有福建和浙江的沿海华人。但不等于大部分的倭寇都是华人。倭寇的起源是贸易的债务冲突。一些商船带走了日本货物,途中遇到了风暴损失了。无法回到日本结账,使日本人纠集武士来中国讨债。因为中国军队主要应对的一直是北方游牧入侵。对海防也没有什么措施。结果让日本人尝到一些甜头以后,就有人以到中国抢劫为生,回去炫耀自己的勇气,形成倭害。如果仅仅是海盗中日贸易,琉球人更有条件来做这事。为什么是日本人是有些历史的原因。与日本武士文化有关。不是部分中国人参与决定的。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ntin9999' 的评论 : 有不同意见很正常。郑成功是明朝人,没做过清朝人。中国人的概念也不是不可以讨论。我个人的观点,华人开始移民到台湾,在1620年代。但是中国人实现对整个台湾的有效管治,的确晚至二战以后——这超出了我这篇文章的范围。
tintin9999 回复 悄悄话 Baladirk,就算郑成功是混血,他带去台湾的人可都是纯正的闽南人。连现在的台语也是与现在的闽南语一模一样的,根本就不是什么二战以后才带过去的。这么明显的历史事实,也有些蠢人会视而不见。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P33912' 的评论 : 阿普兄龙年大吉!李旦的小名指明了中国发展方向。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aladirk' 的评论 : 也属实。郑森,就是郑成功。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aladirk' 的评论 : 属实。
AP33912 回复 悄悄话 李旦 VS 习, 哈哈:) 老冯好文!
baladirk 回复 悄悄话 郑成功据说是一半日本血统,一半汉人血统。问题是汉人本身就是一个融汇了不同种族的大杂烩。
baladirk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介绍。历史上的大部分“倭寇” 都是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的华人。这些人讲的话与日本人的话一样难懂,所以北方朝廷就把他们统称为“倭寇”.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intin9999' 的评论 : 后面会写到郑成功。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沈香新年好!
冯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号蚂蚁' 的评论 : 满清自认是中国人。汉族是民族融合的产物。下一节会写到郑成功。
tintin9999 回复 悄悄话 郑成功尽管是中日混血,但自己一直是以中国人自居。忠于明朝甚过其父亲。攻下台湾以后,依然坚守福建家乡。你大号蚂蚁就以一己之见就在这里瞎掰。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拜读了!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先得定义啥叫中国人。郑成功之流并非中国人。郑成功是半日本人半闽人。或者说是南岛系人。他在海上游荡,就好比大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一样。算内蒙的外蒙的还是青海的哈萨克的?但肯定不是中国(中原)的。满清旗人算中国人吗?严格来说是殖民统治中原的人,相当于英国人统治印度。英国人带着一棒子印度兵打下了缅甸,就是所谓满清占领台湾。并不是印度占领了缅甸。而是英国占领了缅甸。印度打败孟加拉才是印度的胜利。所以真正的中国统治和规模化移民台湾都是二战以后。前面那些移民都不是中国移民。相当于从南蒙移到北蒙。都是蒙古人。都是南岛系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