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有朋友圈分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话语。 他说,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黑塞说,个体生命最根本的使命,完成从社会角色到真实自我的回归。在现代社会的规训体系中,人们常被各种外部期待所裹挟,成为职业、家庭中的符号性存在。而找到自我,正是要突破这些外在定义,通过持续的内省与探索,发现那些真正使“我”之所以为我的的本质内核。包括独特的天赋、真实的热爱,与内在的价值取向。
他说,这种寻找不是一次性顿悟,而是持续终生的动态过程。永不停息的意思是,自我的确立,需要在时间洪流中间那个,不断验证与调适。当我们说,坚守时,并非固步自封,而是指在纷繁变幻的生存境遇中,始终保持对核心自我的清醒认知与忠诚。
“这种自我实现,具有双重意义,与个体而言,它是精神健康的基石,让我们摆脱异化状态。于人类整体而言,每个充分发展的独特个体,正是文明保持多样性与创造力的源泉。”
以上全部我都认同。这便是阅读的快感,有心灵和精神上的呼应。我如今和 Young Adulthood 的个体做诊疗,最终都落到找寻自我这块。即,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愿意做什么?我的理想生活是个什么样子?等等。这一块不探寻清晰,自然会对人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
其实很多人,包括看上去很成功的同学,他/她不一定很清晰自己的需求。我常举身边人的例子,包括我自己的。
这个周五,近期唯一的好天气,我和先生北上看枫叶,带着朋友的孩子。意外知道,景区附近小镇,有林肯唯一活到成年的儿子,罗伯特的私家庄园。因敬仰林肯,我们同去参观。在纪念品商店,我看中一条明黄色围巾,用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一块麻布。但在我眼里,很特别的艺术品存在。的确,很简单,但我非常喜欢。看都没看价格,拿下,先生帮助买的单。他告诉我,价格有些贵,似乎不值。这个价格,买个品牌货还可以理解。言下之意是,如果是爱马仕,那至少是爱马仕啊,值这个钱。但我笑他太“社会”。我喜欢,那个价格就值。
我和他说,这个年纪了,逛商场,哪怕是顶尖名牌店,很难看到自己喜欢的了。如今的我不会再消费牌子了。在我看来,这就是“自我”。因为,只有我知道,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不需要戴给任何人看,我戴给我自己看。
同样的自我,我在我的小儿身上也看见。小儿学习能力非常强,我分享过,他是属于,轻松裸考都能拿高分的人。高中阶段,他非常痛恨,被全A 牵着鼻子走。他自然最后也没去什么名校。他在近期的视频分享,他虽然很“普通”,但他就是想证明给人看,哪怕读很普通的学校,他也可以获得成功。因为他想要成功,而不是他想要名校。
他的核心观点是,要自己要的东西,而不是别人喂给自己的东西。就好比,必须分分计较,才能拿全 A;或是,必须好好读书才能拿全 A。他不喜欢学校,也不是很喜欢读书,但他一样想成功,他想证明给自己看,他究竟可以不可以。
我挺小儿的,不是他的见解正确与否,我挺他的是,他敢于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他估计对自己的高中有意见,他秉着一股劲,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在寻找自我这一块,他一点毛病没有。他知道,我自小就卷他,但他不想被卷,他不愿意过别人为他选择的生活,或是,大众都以为如何的生活。这个是很值得赞的。
我的先生自然和我们,相对都反其道而行之的。他在意名校,他在意头衔,他在意他人目光。体现在,他的朋友圈,除非有重大喜讯,否则都是空白的。而我的朋友圈,每天都活个自己高兴。
我并无意去改变我的先生,但实际上,我也看得见他的进步。比如,他能够半自如表达情绪了,比如,他能把生活重心转到家庭事务上了,等等。
说,我们的差异那么大,为何还能相处融洽。至少,我这么个跟随本心生活的人,对他不离不弃,这绝对不仅仅是信念的问题,还是因为,我也欣赏他的“内核”。“自我”这一块,他是需要反思的,但他的三观还是很正的。本性纯良。大事面前从来没有令我失望过。
如今,自我这一块,小儿和我值得给赞,大儿和先生步子要跟上来。如黑塞言,对每个人而言,一生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所以,当我们看见,有人很喜欢自己,有人自我感觉很好,我们该做的是,为对方高兴,而不是打压对方。自我感觉好和 NPD,有相似的外表,但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正常健康的自尊,对自己感到满意和自信,同时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尊重他人,同时也爱自己。而后者,完全的风马牛不相及。具体的,建议同学们自己去ChatGPT。
我的确坚信,那些一贯喜欢打压,他人“自我感觉好”的人,或是,他人的良好感觉,会令自己不适的同学,才是更需要去找寻“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