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Oasisflyi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亲子之道(20)-- 我们希望拥有怎样的亲子关系

(2025-10-28 05:47:14) 下一个

若干年前,读过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作品。不知道哪篇文字中,他提及,人类在不断进步,但家庭内的亲密关系模式,却从来周而复始。言下之意是,下一代,并不会站在上一代的肩膀上,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会摆脱过往的模式。

比如亲子关系。上一辈、这一辈、下一辈,上一辈的错,这一辈不一定能避免,下一辈或许还会重复。如何改变家族 pattern & legacy,是需要我们这一辈去思考、去行动、去改变的,否则,一定会代际相传,周而复始。

我希望怎样的亲子关系,这个问题,年轻时候的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但当大儿长大,尤其是他自立成人后,我们的交往,我才意识到,哦,原来这不是我想要的亲子关系。

然后,我又想到我自己。我和母亲的关系也是很一般。父亲过世后,母亲坚持要和我们一起生活,我也认为,我应该这么做。母亲来我这生活后,前期自然也是一百个不顺利。妈妈会抱怨我们少陪伴她,云云。之后,在我的建议和帮助下,妈妈在社区有了不少朋友,心情也开始舒畅起来。妈妈之前也是闲不住的人,但自从家里有了全职阿姨,她整日都是外出快乐的。母女关系相对也是融洽了很多。

因为我选择来美国,妈妈的晚年是和姐姐共度的。我多次邀请她来美,她也的确来住过一年,始终,她更习惯中国的生活,还有和老姐一起的生活。妈妈去世时,正值疫情尾期,我们没能见最后一面,甚至,因为国内管控,妈妈的葬礼都没有亲友亲临,实在是令人难过的。我花了好长时间,才痊愈内心的伤痛。

回想我和妈妈的亲子关系,一定是一般的,很是遗憾。原因在哪里呢?估计也是与妈妈的 criticize 有关。妈妈对我也谈不上多高要求,但批评指责一定是不少的。想着,这就是家族传承。妈妈的祖上应该是朝廷官员,说是个县令。如是的背景,对家人的要求应该不少。妈妈对她的人生也是诸多的抱怨和不如意。妈妈家族那边的故事,听得不少,似乎,幸福的不多。

我希望有怎样的亲子关系呢?这个问题,也是等到我有了小儿之后,大量的阅读令我有了一定的思考。那个时候,我选择全职在家,陪伴孩子。我全方面培育小儿,希望他成长卓越。不过,推儿的同时,我也对自己约法三章:不能影响亲子关系;不能令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 即,我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压倒一切的。可尽管如此,我的度还是没有掌握好的,所幸后来我的客户们帮助了我。我停止对孩子的各类要求,这才有了如今,我和小儿的相对亲密有间的关系。他有话愿意和我说,各类来往也告知我,而不是屏蔽。即,我们的关系是正常的closed, 而不是,enmeshed, cut-off, distant, or conflict.   

我和大儿的关系是历经阶段的。这次的旅行,我们是有升华的。虽然他说,不要指望。体现在,他一路对我们的关心,他和我的先生互动很多,关注先生的感受,愿意和我私下聊天几个小时。当然,我也有进步。他们提前离开达拉斯的,因为媳妇当天有约,他们很早的飞机。媳妇说,他们自己坐 shuttle bus 去机场,我们不用送。先生坚持,可以看出,他们受用。大儿说,我家的文化和她家的是很不同的。是的。如果是我这么早的航班去机场,我一定是自己 shuttle bus,我会觉得没必要折腾大家。这方面,我有点西人思维。

反思自家故事,也常和客户分享,期待客户也能受益其中。

近期的案例。客户离异,两个孩子。客户对孩子要求很高。单亲妈妈十年辛勤培育,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经常的bully 妈妈,一口一个 bitch。亲临感受,我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一个自然和妈妈的童年被抚养方式有关。这个下篇有机会分享。另一个就是,这位妈妈高要求,希望自己是个great mother。即,她很在意外人的评价,希望家族或是本族裔面前,她的孩子不被人指点,并出类拔萃。

是的,两个孩子都很优秀,看得出的有智慧、有想法。只是,他们和母亲的关系现在不可能好,将来也大概率不会,除非妈妈的管教方式可以有所改变。

要知道,这位妈妈亲力亲为,没有一刻是为自己的。但与此同时,她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高,就是,她来决定,是否满足孩子这个或那个要求,还有,这件事的可行与否。不是说,妈妈是错的,但青春期的孩子,不可能什么都听父母的,且也不该什么都听父母的。当孩子有不同意见时,可否先听听孩子的想法,然后,也告知孩子,自己的顾虑,可以请孩子来提若干解决方案,而不是武断地,because mom says so.  妈妈说,因为我是妈妈,我承担监护人后果,所以,我必须说了算。

以终为始,我不希望这位妈妈,重复我曾经的错误。只是,我如何说,这么妈妈才可能听得进去?孩子的未来成就 VS 未来和妈妈的关系,哪个更重要?

我没有答案。我想以听来的故事结尾。美国前总统 Harry Truman,她的母亲在面对丈夫去世及家庭困境时,说,我还有一个儿子,他正在后院挖土豆呢。是的,我的晚年,我也希望有一位,可以在我的后院,帮助妈妈挖土豆的儿子,而不是,他的时间,仅能用于国家大事,或是财富累积。

能说,我如今活成更明白的自己了吗?能说,我的孩子不会传承,我曾经的错误吗?

我肯定没有拥有和妈妈的亲密关系。我能拥有亲密的亲子关系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生刚过半,且行且反思。我继续加油。哈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吕贝卡28 回复 悄悄话 特别喜欢你分享育儿的故事。你是一个爱思考的人,而且不断地学习,反思,提高。真好,向你学习!
elfie 回复 悄悄话 I think you are overthinking. I really don't care how my children would treat me when they grow up. To me, raising children is my duty and it has an expiration date. My days of being with them are limited. I don't expect to have continuous and constant contact when they grow up. By then I would be free and they would be free to do what we would like to do with no regrets.
天凉好秋 回复 悄悄话 又是一篇好文!谢谢分享点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