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Oasisflyi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世界(2)-- 看千张碟,读万卷书

(2025-08-21 07:01:44) 下一个

我并非出生在书香门第。我的父母似乎都不是读书的人,妈妈部队转业来地方,做了中学的会计。父亲去过五七干校,为了妈妈来到小城,进了机械局当助理工程师。他们都有各自的一技之长,但读书写字不是他们的所好,却是我的。

我的家在小城重点中学院内,那个小城历史悠久,以昔日革命党而知名。大概初高中时候,每个暑假很无聊,除了去县城的亲友家玩,大多时间都在图书馆里泡过。很多都囫囵吞枣,读过复活、战争与和平等无数名著,记忆中还有,如,武夷山剿匪记。哈哈。

第二轮读书高峰是我工作期间。因为异乡异地,和一帮知识青年相识。记忆中,一位社会青年家里,很多的藏书,比如,雨果传,我就是从他那里借读的。之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所有的零用钱,都用来买书读。张爱玲、苏青等民国女性作家,就是我二十岁初接触的。

第三轮读书高峰是我和先生婚后。他忙于工作,我是国字头企业,生活相对规律,有大把时间自己用。我大量订购书籍,也是那个时候,他说,看你读那么多书,也没见你有什么产出,潜台词是,浪费了。我笑他做人太实用,我读书是因为我想读,没有任何目的。而他只会读有用的书。

第四轮读书高峰是我在澳门工作期间。大三巴的书店,我几乎每天午餐后都会光临。那时候工资很高,虽然书也不便宜,但买再多都谈不上奢侈。那个时候,接触了杨继绳的墓碑,王友琴的文革受难者,还有很多很多的类似“禁书”。

第五轮读书高峰是全职妈妈期间。我读了大量大量的育儿书籍,几百本不夸张。其中重复阅读的,也有几十本。我昔日有记录。市面上所有能找到的,我都读了。也在昔日社区论坛写过很多读书笔记。这个以后有机会再写。

我读书很杂,但最爱的,还是人物传记和生活哲理类。我有不少喜欢的作者,比如,周国平。还有,诸如前苏联的,索尔仁尼琴的,奥地利的茨威格的,等,他们的书,我都是尽力买齐了。那个时候,市面上出版的中国作家,西方作家的书籍,只要能买到的,我多半都读过。家中的藏书多到数不清。

十年前来美,总共 40 来箱物品,书籍至少占 30 多箱,还只是其中的不到三分之一。很多的书都捐了,送了。 说,书籍是我的人生明灯,毫不夸张。

除了阅读外,看碟片令我有机会,坐在家中即可了解人间烟火,还有人性的复杂。我当时在广州,满世界去淘碟片。记忆中,每张碟片几元至十元不等。可以说,我看了无数欧美的大片和小众片,尤其是欧洲的。知名的,不知名的。离开中国时,我全部送人了,至少上千张。我妈说得对,我的钱都花在了,中看不中用的地方。

可是,这些当真不中用吗?错矣!不夸张地说,我的人生大部分智慧,乃至选择,都是来自书籍和影视给我的滋养。

我的人生阅历告诉我,有用还是没用,你说了算,心说了算。我感恩我的千张碟,万卷书,当然,还有自己的万里路,以后我会慢慢写,慢慢说。

我是如是度过我的前半生,我也如是鼓励我的孩子,随心感受这个世界,无用功的方式。凡事莫求有用论,你喜欢的,就是好的,尽情拥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Oasisflyi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ry888' 的评论 : 嗯,我也读过不少神童父母写的书。那个时候,我也有点偏执。所幸我有两个坚持,一个是,不能影响我和小儿的亲子关系;二个是,不能令小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后来幸亏我做了心理医生,倾听了诸多青少年诉说心事。他们投诉父母,我感觉就在投诉我,因为我也是那样的父母。我就开始反思开始修正自己的行为。

我不赞同培养神童,孩子和我们一样,首先要有生活,有机会会写写这方面的心得。求同存异。
Mary88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Oasisflying' 的评论 : 我用的神童级别教子书,希望他9岁读大学什么的,但是没成功。见笑,我也笑了。5岁教他应用题,他理解不了,铅笔就戳到脑袋上---不过总之,他比同龄人理解力高,但是比同龄人贪玩------(脑补此处省略的字,总之是望子成龙的我与甘于平庸的他之间的战争与耗气,我输了)人家小学应用题不写算式,直接写:答:数字加个量词,不肯多费一字。老师也不严格,喜欢他。结果到了国外学校,他一如既往,被人家直接不给分,这才着急。他的整个学校教育,就是用比别人快速的解答、完成作业、竞赛、考试等,争取时间,然后用来玩,我的早教结局如此:为他的贪玩空出更多的时间,人家却自豪学业、玩耍两不误,我却认为他不要那么玩耍,不要偷偷逃课为打游戏,学业会更好。

我不执着于神童梦且释怀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看到苏绯云姊妹的见证,youtube上有,知道那基本是神赐的,自己只能在神定的框架下努力,越过了白费力,也就想开了。苏绯云几代基督徒,她父亲是香港医生却穷,因为那个时代他帮太多穷人,那时穷人太多了。他子女的大学费用都感谢神,因为他其实是付不起的,但他们都美国大学毕业了。结果到苏绯云和他哥哥的子女这代,全是神童,基本都是9-12、3 岁读大学。

还见过另一位基督徒妈妈,她女儿也是十几岁出头就读了大学,不过个性很霸气。

我不服还能怎地!

有时怕他出去玩犯青少年常犯的罪,打开包看看,不是乒乓球拍就是桌游,我能怎地!上帝怜悯吧!
Oasisflyi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ry888' 的评论 : 谢谢你用心的评论。我的小儿月子后,我就坚持每天读书他听,几乎从不中断。他小小年纪,读书早都破万卷了。我曾经写过文章,说,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还发表在了他的国际学校刊物上。
Mary888 回复 悄悄话 喜欢你的自由呼吸。有人用AI写作,也有人怀疑别人用AI代笔,我是觉得这些不可思议,人的写作表达不就像人的呼吸吗?呼吸让别的人或物代替,那不是铁肺残疾了吗?

自由呼吸自由写作!

我父亲与五七大学颇有渊源,母亲也以会计退休。

原来也是嗜书如命,现在有了《圣经》和神的话语和使命,无暇他顾了;搬家频繁,很多书扔了,捐过被图书馆拒绝了。

读教子书的时候,在儿子身上实践,复制未成功!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说得有道理。
stillthere 回复 悄悄话 “Bread and books: food for the body and the mind. Without them, we starve twice.” --- Tim Findley (1930-2002)
回复 悄悄话 无形的财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