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的律动

在人生旅途疲惫的时候,别忘了欣赏路边的风景
正文

南极游之三:风光迤逦的福克兰群岛

(2023-04-13 19:14:03) 下一个

(六)南极日记 - 风光迤逦的福克兰群岛


12/16/2023 星期五


今天是上船的日子,登船时间是下午二点到四点。船公司指定有存放行李的地点,但由于我们住的旅馆离停船的码头很近,大概在二点半时我们自己拖着行李,在码头上边走边看地朝我们的船走去。

在登船口,工作人员将我们的行李接了过去、直接送去我们房间。上船后办理各种登船手续,护照交由他们统一保管,直到下船时再还给我们。有人开玩笑说下船时如果不结帐、不付清船上的费用(包括小费),他们不会将护照还回来。当然我只当它是一句玩笑话,但我还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扣留护照,因为一路上除了船以外我们没有地方可去。或许是南极的特殊要求吧。

在登记入住时,排在我们前面的竟然是我们在纽约机场碰到的、来自加拿大的四位华人。因为在纽约机场我们就认识了,大家相互寒暄几句之后,就各自入住自己的房间了。

我们的船名为“Ocean Victory”,中国江苏制造的(包括船体结构和内部装修),2021年投入使用。船上有93个房间,二个餐厅,一个BBQ(烧烤)甲板,二个按摩浴池(Jacuzzis),一个游泳池,-个水疗中心和一个面向大海的健身房。这艘小型游轮可载乘客189人,顶层有一个180度的观景台,站在那儿可以欣赏前方的全部景观。我们的房间在六楼的中间,房间大概23平米,有私人阳台,平板电视,全套浴室。房间很舒适,阳台上可以观看外面的风景。

在房间里把带来的日常用品归位,把箱子里的衣服放入柜子后不久,广播通知让我们每个人带上存放在房间里的救生衣,集中到会议大厅宣布安全措施以及演习逃生及紧急撤离。这个演习也是归探险队负责。安全措施宣布完后,他们把我们大家按照房间号码分成二组,然后将我们带到存有二艘救生艇的七楼,按5人一组站立,然后告诉我们,如果发生弃船逃生的紧急情况,我们是一组,上的是一号救生艇。我看了看那救生艇,感觉它有点小,好像装不下我们这几十号人。但不论怎样,大家都在认真地用心听逃生自救须知,因为这个常规性的演习说不定到时真能救命的。

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的逃生演练结束后,大家就去餐厅吃晚餐。这个船只有两个餐厅,不像大游轮有四五个餐厅。主要餐厅名为The Beagle 餐厅,另外一个小型餐厅在七楼,提供烧烤的牛肉和海鲜等、自己边烧烤边吃。因七楼的餐厅较小,大家去那儿用餐前必须先去前台登记,以免人太多坐不下。The Beagle 餐厅提供了很多食物以适应不同的口味和饮食需求。晚餐有汤,沙拉,正餐(三种选项)和甜点。饮料除了水以外,其它都需要另外付费,包括啤酒,红酒,白酒,和各种软饮料。

为了等一些顾客的行李,船在十点左右终于启航了。见晚上十点以后天还很亮,我拿起照相机,登上了七楼的观景台,哇,只见一轮彩虹悬挂在乌斯怀亚小城的上空,它的出现给本来就美丽的小城增添了一些童话般的色彩。彩虹的出现总是让人心情舒畅,我顿时预感我们将会有一个美好而不寻常的旅行。拿起照相机把那依山傍水的小城收藏在相机里后,我就开始静静地观赏两岸的风景、享受游轮驶离港湾时带给我的那种惬意。

船行驶一段路后,手机就没有信号了。突然想起这接下来的二十天大概要与世隔绝了,心里感觉怪怪的。看样子习惯了现代交流方式的我们,没有了通讯信号,一下子还很不习惯呢。船又行驶了一会,听到“啷”的一声响,我的手机送来-条短信:“欢迎加入智利电信网……”,一看有信号了,赶紧趁着有信号时给家人发个报平安的短信,并告知他们我的手机将会有一段时间没有信号。发完信息后不久,手机又没信号了。

上船前我知道船上有wifi,但据说信号很不好,有些船每天会免费送-小时的wifi ,而我们的船必须付费购买。价格是一个小时$45,二个小时$75,二十四个小时$150。听说很多船上的wifi发不出照片,我询问了前台,他们说发照片没有问题。为了让家人和朋友能及时地跟着我们游南极并欣赏南极的风景,我们买了24小时的wifi 。这个船上的wifi 确实不错,一路上不仅在微信朋友圈能发照片,就连短视频也能发出去。而那些免费的wifi,据说只能查邮件,发一些文字,照片根本发不出去。我们船上花钱买的wifi,效果就不一样。

船越走离海岸越远,越走眼前越是一片与天相连的大海。那宽阔无边的大海既让我心旷神怡,又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担忧,因为我们现在没有脚踏实地呀。载着我们的船就像汪洋大海中一漂浮的树叶,随着大海的涌动而上下起伏、左右摇摆。我一个人站立在船头发呆不久后就回房间休息了。

12/17/2022 星期六

船还在往Falkland Islands(福克兰群岛)方向开。

早上起来后人感觉良好。早餐也很丰富,比我们平时在家吃的东西要多很多。水果,沙拉,鸡蛋,熏鱼,香肠,烤土豆,各种面包,甜品等等。每样食物拿一点点,就是一大盘。难怪坐游轮会长胖,因为吃得太多而运动太少。不管那许多,先好好地享受这儿的食物,回家再考虑减肥吧。

上午九点是所有人都必须参加的聚会,会上宣布了南极行程的各项规定。由于南极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每个去南极的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南极的国际法和有关国际约定。首先不准留任何东西(包括垃圾)在南极,也不准把南极的一根草或者一粒沙带岀来。下船之前,我们所穿的橡皮靴子必须在化学药水里浸泡一会才能登上冲锋舟上岸。外面游玩回来上船后,我们必须在船门口将靴子在一个四周和底部都按装有粗毛刷子、并装有清水的大木盘里清洗干净,然后在化学药水里浸泡一会才能进船舱。当然上岸后不能损坏岸上的任何植物,除了脚下穿的靴子,身体其他部位都不能接触地面,包括手上拿的物件和肩上背的背包都不能放在地上。这样的严格要求,是为了尽量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会上强调最多的是我们不能近距离接触岸上的任何动物(保持五尺的距离),不能驱赶或者打扰它们,只能观望。如果有动物朝我们走来,我们只能是站在原地不动,让动物走后我们再走。

宣布完南极的各项注意事项后,接下来就宣布上岸的措施。船上所有乘客被分成四个组,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上岸时探险队按照各个颜色组来安排上岸的顺序,每天上岸的顺序都不同,四个组轮流倒换。开会结束后,我查看了一下贴在墙上的名单,我们是在黄颜色小组里。从名字上看就知道我们组大部分的人都是亚洲人。开完会后就开始了领取冲锋衣和靴子等事项。

由于海上风大浪涌,船很不稳定,船上大部分的人都在晕船。在七楼取冲锋衣,四楼mudroom试高筒靴的忙碌中,我们也晕船、也呕吐、经历了从来都没有体验过的晕船痛苦。忙完后就不吃不喝地睡了一天。

12/18/2022 星期天

经过一天一夜的行驶,船把我们带到了Falkland Islands(福克兰群岛)。福克兰群岛是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亚陆架上的一个群岛。历史上法国,英国,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在岛上设立定居点。英国在1833年重申其殖民统治以后,阿根廷历届政府仍然宣称他们拥有岛上主权,为此在1982年,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发生了一场历时十个星期的战争。战争结束后,这个群岛归属于英国统治。

船停泊在Carcass,福克兰群岛西边各群岛中最大的岛屿。Carcass岛上既没有老鼠,也没有猫,有的是各种鸟类,这儿因此也被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组织规定为重要的鸟类保护区。这儿的鸟类主要有红头雁(ruddy-headed geese)、巴布亚企鹅(gentoo penguins)、南岩企鹅(southern rockhopper penguins)、麦哲伦企鹅(Magellanic penguins),黑眉信天翁(black-browed albatrosses)、条纹长腿兀鹰(striated caracaras)、微黑金翅莺( blackish cinclodes)、福克兰蒸汽鸭(Falkland steamer ducks)、科布鹪鹩(Cobb's wrens ),白嘴雀(white-bridled finches),麦哲伦蛎鹬(Magellanic oystercatcher),黑冠夜鹭(quarks)等等,和海豹。 除此之外,这儿还有几个淡水池塘,它们是水禽的重要栖息地。这儿很多鸟都是成双成对地生活,有了baby小鸟后,鸟爸鸟妈带上它们,悠然自得地到处觅食玩耍。和人类不同的是,雄鸟都比雌鸟长得绚丽招摇好看。岛上还长有-丛丛的草,草根下面都被企鹅挖了洞,企鹅们就在那洞里,也是它们的家里,孵小企鹅,繁衍后代。

第一次坐冲锋舟上岸,很新鲜也很过瘾。冲锋舟把我们送到了一个月牙湾形状的海滩附近,我们淌水走上沙滩。沙滩的沙子又细又白,右边有一群呆萌的麦哲伦企鹅(Magellanic ),有的站着,有的扒着,有的来回穿梭,有的对天长鸣……第一次近距离见到这么些萌萌的企鹅,大家都很兴奋,对着它们一个劲的拍照,恨不得把它们带走。

Carcass 归私人R·P·McGill拥有,那儿作为一个牧羊场已经经营了一个多世纪。岛上有三座列入遗址名录的建筑,它们分别是船库、棚屋和商店。十二月那儿正值夏季,岛上风光明媚,风和日丽。暖暖的阳光潇洒地照耀着大地,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雪白的沙滩在碧蓝的大海衬托下,显得格外的清新和明亮。我们跟着船上的探险工作人员边看鸟和企鹅,边享受岛上美丽的风景。

走着走着,大家都开始解衣脱帽,温暖的太阳让我们感受到了那儿夏天的气息。在爬完一段小坡后,只见前方一女士躺在地下,不知是她心脏不好,还是因为爬山过急中暑晕倒。围着她的除了她的亲人还有两位探险队员,大家都关心地让她喝水脱衣服。那天尽管气温不高,但大家都穿着厚厚的冲锋衣,又是在太阳底下活动,如不及时脱衣,中暑是极有可能的。

见帮不到什么忙,我们继续往前走。边走边拍照一只有着乌黑亮丽的背,雪白的腹部,长长的红嘴,金黄色眼睛的漂亮麦哲伦蛎鹬(Magellanic oystercatcher)。正当我聚精会神地试着抓拍那鸟美丽的姿色时,背后传来了重重的“扑通”一声,只见一男士,因为跨越一个不很宽的水沟因脚滑而摔倒、趴在地下。我赶紧往回跑过去想扶他起来,但他似乎不要我的帮助,一个劲地高喊一位叫Linda 人。看到他的下巴正在流血,我茫然不知所措,或许是他的下巴撞到了石头?很快来了一位探险队员,她不敢动他,只是询问情况,这时那位叫Linda 的女士和他们的同伴都跑了过来。见大家手忙脚乱地在照顾和帮助他,我也就离开了。

据说岛上住有三户人家,他们彼此是亲戚。我们行走的终点是在他们住所附近的海滩。我们走到他们住地时没有看见任何人,看到的只是他们晾晒在外面的衣服。

在等冲锋舟回船时见到几只黑冠夜鹭(quarks),这个夜鹭长得贼头贼脑,但有些凶悍威武。在那儿也看到那摔跤的老头。老头下巴贴有一个“创可贴”,问他还好吗?他点点头说还好。后来也看见了那晕倒的女人,情况都还好。很高兴他们都无大碍,谢天谢地,我们的行程可以照常进行。要知道,如果有任何危及生命的状况出现,我们的船就得中途返航。

下午我们去了位于群岛西北角的西点岛(West Point Island)。 它占地1469公顷,拥有福克兰群岛最壮观的海岸风光。 岛上的主人是Roddy & Lily Napier,他们在那儿经营牧羊场和旅游景点。

下了冲锋舟,爬了一个小山头后,我们又走了很长一段路。边走边看边聊天,不知不觉我和先生落在了我们组的最后面。到了终点站,只见大家都钻进草丛里面不知在干啥。我们俩好不容易也挤了进去时,只见草丛边上是一片岩石沿着斜坡一直通往海里,斜坡的对面就是著名的福克兰群岛的最高点,西向悬崖。可惜我们的位置看不到它壮观的那一面。虽然没有看到悬崖,但那些在岩石上成片成片的,正在繁衍后代的南岩企鹅(southern rockhopper penguins)和黑眉信天翁(Black-Browed Albatross)着实让我们惊叹不已。原来这儿就是那有着成千上万的信天翁和跳岩企鹅栖息的、有名的“魔鬼的鼻子”(Devil's Nose)。看着那些不在乎我们打扰、忙着照顾自己的孩子,或者和它们的邻居们打架的鸟,我除了静静地欣赏外,就是把它们尽情的收入我的相机。

两种截然不同的鸟挤在一处繁衍后代有些让人费解。开始我们以为那黑眉信天翁是为了偷企鹅的蛋而挤身到企鹅的阵地里来。但随行的鸟类专家Ab告诉大家,这个黑眉信天翁是保护企鹅的,一旦有善偷企鹅蛋或者吃小企鹅的贼鸥来犯,那黑眉信天翁就会成群飞往天空把贼鸥驱逐出境。可南岩企鹅又能为黑眉信天翁做什么呢?为什么它们要挤在一起栖息呢(凑个热闹)?我这个鸟盲无法解释其中的道理,或许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吧。

由于观看的地方小,探险队不让大家往前站,总觉得没有尽兴。不一会,探险队的人又让黄队的人撤离观看点,因为后面还有两组的人正等着需要进入草丛。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是意犹未尽、怏怏地往回走。上船之前,岛上的主人邀请我们去他们的居住点喝茶吃糕点。放糕点的小屋里有一个长长的桌子,上面摆满了各式糕点。小屋外有一个被小树围起的小院,院里有二个长桌,桌边各有两个长凳,大家坐在那儿边休息、边吃、边聊天。

休息一会儿,我们坐上冲锋舟返回到船上了。南极三岛之行的第一天,游玩了两个风景优美,鸟语花香的南大西洋岛屿,感觉不错。

12/19/2022 星期一

今天登陆去Stanley,福克兰群岛的首府。 2022年,作为伊丽莎白女王白金周年庆典的一部分,Stanley获得了正式城市的地位。Stanley,曾经的麦哲伦海峡通航船只的修理站,南极捕猎海豹和捕鲸船的供给点,现在变成了接待各游轮公司的旅游城市。城市现有居民三千多,但大型游轮带来的游客常常会超过当地居民的人数。

一大早我们的船停泊在Stanley 港口。Stanley城里各种颜色的屋顶非常醒目,远远望去像是一个童话世界。上午九点半大巴把我们送到Gypsy Cove (吉普赛湾),一个有着雪白沙滩的海湾。下車后,我们往前方的海滩望去,看到了一堆麦哲伦企鹅和海豹在沙滩上晒太阳。

我们沿着海岸线往回走,一边走着,一边欣赏海岸风景、寻找路边的麦哲伦企鹅的洞穴。不久我们看到了一只麦哲伦企鹅立在洞口边、守护着洞穴里正在孵蛋的他(她)的配偶。企鹅孵蛋直到小企鹅出生一般需要40天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会轮流地趴在洞里孵蛋。我们只能静静地观看和拍照,不能惊扰它们。

在路上我们还看到一个面向大海的海军舰炮。据说这个是英国当年为了保护Stanley外面的威廉港(the Port William harbour)而建造的大炮。当时建有两个,这是其中的一个。1914年12月8日,英国皇家海军在福克兰群岛东南的战斗中击败了一支德国舰队。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为了防止德国舰队再次接近Stanley,英国将这二门炮置放在那儿。这一放差不多就是一个世纪,这门炮一直静静地蹲在那儿保卫着Stanley、直到现在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转过海湾,在Stanley方向的海面上,有一艘船的残骸斜斜地立在离海岸不远的海水里。她看起来锈迹斑斑,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伫立在海岸边静静地看着这大千世界。这艘船就是十九世纪赫赫有名的伊丽莎白夫人号(Lady Elizabeth)。她倾斜的身驱,断裂的桅杆,随着海风微微地轻摆,像是在向我们倾诉着她当年的辉煌以及后来的没落。走在我们前面的是一对印度夫妻,那位先生对着“伊丽莎白夫人号”一个劲地不停顿地拍摄,就像那船是他那舍不下而又要远嫁的情人。走近他时,我忍不住好奇地前去寻求答案,结果被告知他是在练习摄影技术。这个回答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经过二个多小时的海湾徒步旅行,我们回到了港口。犹豫着是先回船休息一会再进城,还是直接就进城。见大家都沿着公路往Stanley的方向走去,我们决定也跟过去。因为已经在海湾走了两个多小时,有些累了,进城的路似乎怎么走也走不到尽头似的。又艰难地爬涉了一个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Stanley城。因为又累又饿,我们商量着先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再玩。走进一家餐馆,很有意思,发现里面坐的客人基本上都是我们同船的游客。大家互相打个招呼,我们就坐下来点了一些吃的。因为Stanley归英国统治,餐馆结账用的是英镑。

吃完东西休息了一会,一身的疲惫似乎一扫而光。我们又兴致勃勃地往海边走去,因为那儿有教堂、博物馆、纪念塔、以及其它的游览景点。走到海边,首先看到的是十几条不知是海豚还是海狮,或者是海狗的动物,它们正懒洋洋地趴在甲板上晒太阳。环顾四周,一座美丽的红色塔型基督教堂印入我们的眼帘。这座教堂由英国建筑师Arthur Blomfield设计,建于1890年至1892年。教堂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当地的石头和砖块,但里面的管风琴是从爱尔兰运过来的。这座教堂现在是Stanley的一个重要地标。教堂旁边是一座白色的、用两只蓝鲸的下颚骨做成的鲸骨拱门。这座拱门于1933年放置在这里,以纪念英国对该群岛的百年统治。

我们沿着海边一直往前走,一座纪念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座纪念碑是为纪念所有参加1982年福克兰战争的英国军队及其支援部队而建的。在方尖碑的顶端是一尊不列颠尼亚(Britannia)的青铜雕像,她是大不列颠岛的女性化身,中部是福克兰群岛的盾形纹章,底部是“In memory of those who liberated us (纪念解放我们的人) ”,最下方是战争结束的日期“14 June 1982”。整个纪念碑高耸在海岸、俯瞰着Stanley城。这个具有炫耀挑衅意味的建筑,对近在咫尺的阿根廷来说可能还是很些刺眼的。

除了这些主要的景点以后,那儿还有船坞博物馆,富有英国建筑风格的卡特梅尔别墅,政府办公楼等等。我们走马观花地到处看了看就沿着海边、吹着海风,慢慢地散步回到了船上。

末完待续,谢谢阅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